孔融被收范文五篇-pa视讯

2022-11-08 pa视讯的版权声明

孔融被收篇1

俭,是汉末的一位官员名叫张俭,此人因为正直,得罪了当时的十常侍之一的侯览。侯览于是下命令给下面的州县官员,逮捕张俭。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关系不错,于是逃亡到孔家,希望孔褒能够收留自己。可是,当时孔褒出门去了。张俭因为孔融年轻,只有十六岁,就不告诉他,想再逃亡。可是孔融却看出张俭一脸窘迫,应该是遇上了困难。于是,孔融作主,说:“我哥哥虽然在外地,可是我就不能招待您吗?”就把张俭收留在自己家。

孔融让梨的后续:孔融把活命的机会也让给哥哥?">

可是,窝藏罪犯的事情还是被泄露出去了,州县官员秘密到孔家抓捕张俭。孔融得到信息,通知张俭逃走。州县官员就把孔褒和孔融给抓了起来。当时,州县官员不知道要判谁有罪。孔融主动表示:“收留张俭窝藏罪犯的人是我,应当是我有罪。”可是哥哥孔褒却说:“张俭是来投靠我,不是弟弟的罪过,我心甘情愿接受惩罚。”官员又问孔融兄弟的母亲该如何处置。母亲竟然也说:“家中的长辈管理家事,我作为母亲,自然罪责在我。”全家人都争着想死,当时郡县官员难以裁断,就向朝廷禀报。最后由皇帝下诏,判处孔褒有罪,而孔融也因此名声大震。

如果说,儿童时期的孔融让梨,只是把吃大梨的机会让给了兄长,而少年时期的孔融,则是把活命的机会让给了兄长。

孔融在当时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个是代替哥哥收留来人。不管这个人是普通百姓,还是朝廷罪犯。只要是哥哥的朋友,只要是求到自己门下,就出手相救,甚至是为了他人得到牢狱之灾,也毫无怨言。

当初让梨,是因为按照“法”,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大的梨子要给兄长吃。那么收留张俭呢?孔融难道没有事先就没有猜想到张俭可能是朝廷罪犯?不是。在孔融心中,道德高于法律,法律或许会因为奸佞(比如十常侍),而枉杀忠良,可是道德却存在世人心中。

孔融的第二个决定,更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孔融完全可以说张俭是哥哥的朋友,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留了张俭,推卸责任,何况事实是孔融一开始确实不知道张俭有罪。但是孔融没有那么做。孔融不是一个出卖兄弟,出卖朋友的小人,即便是为了自己,为了活命,也不做如是行径。这一点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曹操之流,实在是有天壤之别。

孔融被收篇2

[关键词]先天性鼻畸形;诊断;额外鼻孔;副鼻;先天性鼻窦道;文献复习

[中图分类号]r7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3-0342-04

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11例呈三鼻孔样外观的先天性鼻畸形,并将其命名为“先天性鼻窦道”,经查阅文献,自1994年以来,我国文献报道的与之相似的先天性鼻畸形共13篇文献,涉及病例15例,但命名均有差别,或者不加区别地通称为先天性三鼻孔畸形或副鼻畸形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先天性畸形的严重程度,不利于畸形的鉴别诊断和整形修复,也不利于培养专科医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故将这26例病例总结归纳,以统一该类疾病的名称。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利用cnki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查询自1994年至2006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先天性鼻畸形”的期刊全文,在此结果中手工检索,选择外观呈三鼻孔样的先天性鼻畸形报道,进行总结、归纳。

2 资料分析

26例病例详细资料见表1。

3 结果

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18例,畸形的发生与性别无明显相关,均否认母亲在妊娠期服用药物或罹患疾病,家族中均没有类似畸形患者及其他遗传病史。异常鼻孔位于鼻尖者6例,占40%,其中3例被诊断为副鼻,2例被诊断为(先天性)三鼻孔(鼻腔)畸形,1例被诊断为先天性额外鼻孔鼻腔畸形。异常鼻孔位于鼻翼一侧者20例,其中位于左侧者12例,右侧者8例,被诊断为先天性鼻窦道11例,副鼻5例,先天性三鼻孔3例,先天性管状喙样鼻1例。

4 讨论

4.1 外鼻的发生:胚胎第4周时,头部额鼻突下缘的两侧出现局部外胚层增厚,各形成一卵圆形区,称为鼻基板,这是鼻发生的开始。第5周鼻基板增殖,中央陷落形成鼻窝。鼻窝两侧隆起成内侧鼻突和外侧鼻突。内侧鼻突的尾端向外侧迅速生长成球突。当上颌突与球突相遇融合后,使鼻窝变成鼻囊,其入口即前鼻孔。鼻囊向背深部延伸扩大,逐渐形成鼻腔。鼻窝外侧参与组成鼻外侧壁与鼻翼。额鼻突的下部正中组织呈嵴状增生,形成鼻梁和鼻尖,其上部发育为前额。随着鼻梁、鼻尖等鼻外部结构的形成,原来向前方开口的鼻窝逐渐转向下方,即为外鼻孔。

4.2 关于双鼻畸形及额外鼻孔发生的假设:首例关于额外鼻孔的报道是1906年linsday报告的一例,他认为胚胎时期4个鼻基板呈平行发育,在发育过程中,其中两个鼻基板被融合吸收。如未融合吸收,则形成双鼻畸形,部分融合吸收则形成不同程度的额外鼻孔畸形,即额外鼻孔畸形属于双鼻畸形的变异。reddy等认为三鼻孔鼻腔畸形的发生是由于副嗅窝的存在所致。戚可名认为三鼻孔鼻腔畸形的产生是由于上方的两个鼻基板外段融合形成共同的外口,即第三鼻孔,而内段各自发育形成分叉状的畸形鼻腔;其末端由于鼻中隔较厚,不能形成原始后鼻孔而呈盲端。

4.3 额外鼻孔特指在两侧鼻前孔的上方即鼻尖外出现一额外鼻孔,形成“品”字形。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扩大,大小在0.7cm×0.8cm左右,孔内有一膨大处约1.8cm×2cm×2cm,相当于异常鼻腔的鼻前庭。位于中隔软骨和大翼软骨的前上方,周壁覆盖有鳞状上皮,且生有细而长的鼻毛。前庭后部为一狭窄区相当于鼻阚,再向深部为一膨大的盲腔有2cm长,位于鼻骨下面,靠近中线,内衬有粘膜上皮,颇似固有鼻腔但不与鼻咽相通,它的下壁为中隔软骨。额外鼻孔可流少量分泌物。额外鼻孔和鼻腔可能是在两个嗅板中间出现多余的一个或两个嗅板。额外嗅板以后内陷形成正中鼻窝,位于三角区之下分化成畸形的额外鼻腔粘膜及鼻前庭上皮。两侧鼻突向中线压移,其中间部分被挤缩而成中隔。两侧的内鼻突与三角区互相合围而将异常的正中鼻窝围成畸形的鼻囊,囊的外口即成额外的鼻孔,此口的上方为三角区,以后形成鼻尖的下部,孔的两侧和下方为两侧的内鼻突,以后形成大翼软骨的内侧脚,囊的底部相当于两侧内鼻突的中间区域为鼻中隔。由于鼻中隔较厚因此异常的鼻囊不能形成原始后鼻孔,故与口腔不通,其末端仍呈盲端。此畸形的鼻囊以后发育成额外的鼻腔。故根据其发生发展和外科表现,以上病例中鼻尖部分出现的异常鼻孔者均应诊断为额外鼻孔,而不应诊断为副鼻、先天性三鼻孔鼻腔畸形或先天性三鼻孔畸形。

4.4 关于异常鼻孔位于鼻翼一侧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异常鼻孔仅为皮肤软组织而无软骨存在,与副鼻窦相接,但不与鼻腔相通;二是异常鼻孔内软骨与鼻翼软骨相延续,与鼻腔相通,有正常呼吸气流。根据黄家驷有关先天性窦道的定义,前者被定义为“先天性鼻窦道”更为恰当;而后者由于具有鼻腔的通气功能,故诊断为副鼻是合适的。不应被笼统的定义为“先天性三鼻孔畸形”或“副鼻”。两者虽外观相似,但主要区分点在于:①异常鼻孔是否与正常鼻腔相通,②异常鼻孔是否有鼻软骨存在。管状喙样鼻亦称管形鼻或先天性鼻赘,是由于无嗅脑、泪管过度生长、上皮碎裂、鼻内外突增生、鼻基板发育不全伴双鼻突过度生长而成。多见于内眦处,生后即有管状物,可以是盲管,也可以和鼻泪管相通。管内可流出鼻涕样粘液或泪液,常伴有其他畸形。因此,管状喙样鼻主要是累及鼻泪管的畸形,可与“先天性鼻窦道”“副鼻”相鉴别。

4.5 关于先天性鼻窦道:这是一类被新命名的疾病,其诊断要点是:①患侧鼻翼外上方有一鼻孔样结构,无呼吸气流。患侧鼻孔与健侧鼻孔均有正常气流及嗅觉。②患侧鼻孔与其上方小孔不相通。③辅助检查显示小孔不与咽部相通,小孔末端为一盲端,与筛窦或上颌窦相连。

4.6 诊断此类疾病,需拍摄患者正位相片,并进行辅助影像学检查,如x线头颅正位、侧位片,鼻腔造影或探针检查,如行ct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检查,则更有助于明确诊断。

孔融被收篇3

1透水混凝土简介

透水混凝土是由单一或不连续级配的粗骨料、水、水泥和适量外加剂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或者尽可能少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也可称多孔混凝土、间断级配混凝土、开放孔隙混凝土或过滤混凝土,是一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目前在城市中较多的用在城市广场、停车场、园林工程中的轻荷载道路、人行道、树池、步行街、居民小区内等道路路面。

2透水混凝土材料的组成

2.1集料

碎石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中的二级要求。选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料,粒径按照设计需求一般选用2.4mm~4.75mm、4.75mm~9.5mm、9.5mm~13.2mm,应根据透水混凝土设计的孔隙率、强度及透水系数等指标进行实验后最终确定碎石粒径。集料的选择也要考虑透水混凝土使用功能要求,比如花岗岩集料较好的抗冻融性和较高的强度,因此温度较低的北方城市透水混凝土集料首选花岗岩,尽量不选吸水性强的石灰岩集料;在保证较大孔隙率的前提下,白云岩、花岗岩能够更高的抗压强度。而采用石灰岩和砾石集料的混合料经冻融循环容易破坏;如果集料的吸水性较好那么该集料的抗冻融性相对就会较差。

2.2水泥

水泥:水泥作为混合料的粘结层,对透水混凝土的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3外加剂/改性剂

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的规定。在混合料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可改善胶结料的强度、耐久性、耐候性、初凝时间、坍落度等性能。外加剂的种类及掺量应该根据设计和施工的需求确定。

2.4水

普通自来水即可用。一般末经过滤的混浊的地下水或使用过的不洁水,不能利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jgj63-2006)的规定。

3透水混凝土地面排水方式及应用

3.1透水混凝土地面排水方式

透水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是为了防止城市降雨期间的洪涝灾害,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雨水通过透水地面下渗至土壤中或者通过透水地面下层设置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收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排水方式:3.1.1全部自然下渗。其表面的水通过透水混凝土面层自身和透水碎石基层结构直接渗透至土壤中如下图1所示。可以补充城市地下水位、通过土壤自身净化水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最重要的功能是可防止城市在雨季时的洪涝灾害,也能够使土壤中的水分通过透水混凝土地面(以下简称透水地面)自然蒸发出去,从而达到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目的。3.1.2自然下渗与收集相结合。当通过自然下渗无法满足排水要求时,可在基层中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通过自然下渗和雨水收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水。雨水通过埋设在基层中收集系统合理的排放到雨水管网中或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存储,待缺水季节再充分利用。该种排水方式主要应用在雨水量较大的城市。3.1.3雨水全部收集。透水地面基层以下有市政管线、构配件等不宜被雨水浸泡的构筑物时,在透水混凝土底基层和土基层之间铺设一层防渗膜并埋设排水管道,防渗膜可阻止雨水下渗至土基层,雨水通过防渗膜和排水管道排至市政雨水管道,或者通过埋设的排水管道将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存储,待缺水季节再充分利用。

4常见病害防治

由于透水混凝土存在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其施工工艺流程也比较成熟,但在施工、使用及维护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将会产生诸多的缺陷,因此我们要掌握常见的病害防治知识,提高其价值功能,使之更好的为城市建设服务。以下我们将对透水混凝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做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4.1透水地面板底脱空

透水混凝土地面的土质底基层和碎石基层由于考虑能够具有更好的渗水效果,其压实度一般较低,材料一般呈现颗粒状态(中粗砂和单一级配碎石为主)。并且处于长期浸水状态,土质底基层经过长期浸泡容易沉陷,碎石基层随之下沉,最终导致出现板底脱空现象、面层沉陷及开裂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从设计阶段考虑:对渗水性能不好土基层采用中粗砂进行换填,提高基层压实度等方式处理;或者改变透水地面的排水方式,将表面的水通过透水面层和碎石基层直接渗透至土壤中的渗水方式,改为碎石基层下铺设防渗土工膜和雨水收集管,使雨水通过收集管汇入既有市政排水管道,防止雨水渗入土基层造成基层下沉。(2)从施工阶段考虑: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施工,保证透水地面基层、过滤层、底基层的原材料合格,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实度进行压实,保证各结构层之间的压实度合格。(3)由于透水地面板底脱空而导致地面沉陷和开裂的现象,要及时进行修复,以防止透水地面进一步破坏;如果情况严重需要拆除重建。

4.2透水面层开裂

导致透水混凝土开裂的因素较多,比如透水混凝土抗弯曲能力差、透水地面板底脱空、超荷载行车等。由于透水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脆性,抗弯曲变形能力较差,面层在受到外界较大荷载作用时,透水混凝土面层自身容易出现裂缝。正是由于透水混凝土自身的这种特性,目前透水材料多用于荷载较低的地面。解决此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适当增加透水混凝土面板的厚度。这种方法简单但是效果不明显,尤其是抗弯曲能力提高有限,并且成本增加较多,所以一般很少用此种方法。(2)在透水砼级配中增加小粒径骨料的比例,透水混凝土抗压、抗弯强度均有一定程度增长,但是随着小粒径骨料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则将随之降低,排水性能随之下降。抗压强度和孔隙率一般成反比关系,孔隙率越高抗压强度则越小。要综合考虑设计、施工以及后续的使用要求等因素,合理的选取集料的级配。在保证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透水系数、强度等级等各项性能指标的同时适当增加小粒径集料的比例。(3)在透水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片、钢纤维或者其他强度高并且耐腐蚀性好的材料,可提高透水混凝土抗弯曲能力,增强其韧性,防止透水混凝土脆性破坏。目前国内已有在透水混凝土中加入聚丙烯仿钢纤维(简称为pptf)来增加其韧性和强度,具有很好的防开裂效果。

4.3透水混凝土堵孔

透水混凝土中存在的孔隙有三种形式:闭口孔隙、不连通的开口孔隙和连通贯穿的开口孔隙。真正起到排水作用的孔隙是连通贯穿的开口孔隙,雨水通过连通贯穿的开口孔隙渗入基层和底基层中。堵孔主要是指透水混凝土中连通贯穿的开口孔隙被部分或全部封堵而影响其透水功能。施工阶段造成堵孔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混合料选取骨料级配不合理,其中的细集料偏多,或者骨料为连续级配,导致混合料摊铺后很难形成连通贯穿的开口孔隙。选取骨料时要选用单一粒径或者间断级配的骨料,不能采用连续级配的骨料。(2)透水地面施工时振捣方式不合理,过度振捣容易导致混合料离析和浆体下沉,形成水泥浆体封底,造成孔隙堵塞。若振捣不足,则容易导致骨料不密实,抗压强度低。因此透水混凝土一般采用专用的低频振动压实机,或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和专用滚压工具滚压。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时避免在一个位置上持续振动,使用振动器振捣,采用专用低频振动压实机压实时应辅以人工补料及找平。(3)混合料拌合时添加的外加剂不合理。减水剂对混合料影响较大,特别是高效减水剂,减水剂用量较高时,拌合物浆体流动性增大容易造成骨料的离析,浆体下沉,造成封堵孔底。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减水剂用量如果超过水泥用量的2%则透水砼混合料容易产生离析现象,浆体下沉造成堵孔,降低透水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因此在使用减水剂时,一定要控制好减水剂的用量,或者用增强剂代替减水剂,并且需要通过试验验证减水剂或增强剂与水泥的适应关系;使用增强剂代替减水剂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拌合物坍落度,并且能够减小坍落度的损失,同时还可使骨料具有更高的挂浆性能。

4.4养护阶段渗水能力减弱

在使用和维护阶段由于透水地面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尘土、落叶、小粒径碎石、砂土、油污、腐蚀的植物等外界污染物会随着雨水流进透水混凝土的孔隙中,久而久之会减弱透水混凝土的整体渗水能力。如果外界环境好,空气清洁,透水地面经常保持清洁干净则可降低堵孔的概率,但是透水地面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渗水能力减弱,这就需要利用后期的养护手段解决此类问题。目前常养护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及时清扫透水地面上的杂物,保持透水地面处于清洁状态,可有效的减缓透水地面堵孔。(2)当进入透水混凝土孔隙内的颗粒状、粉尘状杂物不能通过清扫的方法排除时,这就要采取吸尘的方法将孔隙内部的杂物“吸出来”。每隔固定时间或者根据实际堵塞情况,利用大功率真空吸尘器对透水地面进行吸尘,透水混凝土孔隙中的颗粒状、粉尘状杂物以负压的方式被吸出来。(3)也可以采用高压水冲的方式将透水混凝土孔隙内的颗粒状、粉尘状杂物冲洗出来或冲洗下去,颗粒状杂物一般会被冲洗出来,粉尘状杂物一般会被冲下去。其中清扫、吸尘、高压水冲三种方法相结合的维护方式是目前效果较好的养护手段。但是现在还没有能彻底解决混凝土堵塞的办法,还需要广大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探索研究。

4.5冻融破坏

当透水地面处于较低温度且处于水饱和状态时,孔隙中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会出现冻融现象,对混凝土产生破坏。冻融主要是由于水的物理性能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因此,在冬季来临之前及时疏通透水混凝土中被堵孔隙,使孔隙中的水及时通过基层、底基层渗入地下或及时排入收集系统,保证透水地面有良好的渗水性能,避免透水混凝土中存在积水,是防止冻融破坏的有效手段。另外透水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加入适量引气剂,能够使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包覆层中引入均匀分布的微小气泡,可提高其抗冻融能力。虽然加入引气剂是提高透水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有效手段,但引气剂掺入的同时会导致透水混凝土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能力的降低,应根据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并经试验后确定用量。

4.6面层磨损、集料剥离

透水混凝土面层磨损、集料剥离通常情况下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由于其表面受到较大摩檫力,如车辆刹车时轮胎与面层的摩擦、外界重物的冲撞等。针对此类种情况,在日常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要严禁超过透水地面允许荷载的车辆通行,并避免超荷载物体在透水混凝土面上堆放等控制措施。另一种原因是透水混凝土结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或者所用原材料、外加剂质量不合格导致面层混合料中集料颗粒之间的结合强度过低,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集料剥离的现象。这种原因是设计或由于施工不当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并且要选用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和外加剂,严格控制好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此外,在透水结合料中加入增强剂可保持混合料中骨料表面被浆体包裹的稳定性,可提升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结合强度,也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耐磨性、抗冻融性、耐久性。在透水混凝土结合料中加入橡胶也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能。

5结语

孔融被收篇4

    关键词:混凝土;抗冻等级;确定方法;生产技术;毛细孔;吸水性;吸湿性;耐久性

    引言

    混凝土抗冻等级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gbj 82-85中规定混凝土抗冻等级的确定方法,是采用慢冻法和快冻法2种。这2 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按规定使混凝土试块在冷冻前后处于水中浸泡和融化,并且要求水面至少分别高出试件顶面20mm和5mm(快冻法试件盒内)以上。也就是说试块必须完全浸入水中融化并吸饱水分。用这种方法测试并评定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试块吸饱水分后的含水率高低,完全取决于混凝土试块的吸水性,而不是取决于混凝土试块的吸湿性,这与大多数混凝土工程在应用环境中的实际含水率无相关性。因为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大多数混凝土工程是暴露于大气中,而不是浸于水中。这些工程中混凝土的实际含水率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在空气中的吸湿性,而不取决于混凝土的吸水性。

    1、抗冻等级确定方法的商榷

    混凝土的吸水性和吸湿性是2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吸水性是指混凝土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通常取决于混凝土中毛细孔数量多少和毛细孔半径的大小。当混凝土浸入水中,其内部孔隙只要是开孔毛细孔就能被水充满。因此,在毛细孔半径范围以内,毛细孔越多、半径越大,混凝土的吸水率越高。其吸水性受大毛细孔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受微毛细孔影响相对较小。吸湿性是指混凝土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与吸水性相反,吸湿性受大毛细孔影响较小,受微毛细孔数量影响相对较大。已有研究表明,只有在半径小于0.1um 的微毛细孔中才能产生毛细孔凝结现象[1],它可以吸附周围介质的蒸汽而被充填,在孔壁上生成液膜,故这样的孔具有吸湿性。所以,混凝土中微毛细孔数量越多,混凝土孔隙的吸湿性越强,排湿性越弱。此时,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吸水性都可能较低,但因具有吸湿性的微毛细孔数量较多,混凝土在大气环境中仍然有相对较高的含水率(称含湿率更为贴切)。

    半径大于0.1-1um的大毛细孔,只有直接与液体接触时才能被液体充满。在大气中,大毛细孔不仅不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其中原有的水分反而会被排入空气中[1].这样的孔隙不具有吸湿性。因此,混凝土中微毛细孔数量越少,大毛细孔数量越多,混凝土孔隙的吸湿性越弱;虽然,由于大毛细孔数量较多,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吸水性都可能较高,但处于大气中混凝土的含湿率仍然可以较低。即吸水性低的混凝土仍可以有较高的吸湿性和含湿率;吸湿性和含湿率较低的混凝土也可以有较高的吸水性。作者试验中,分别采用含细颗粒(小于5um)较少的水泥和细颗粒含量较多的水泥制备成的水泥石试样,在潮湿空气中放置3d,含细颗粒较少的试样,吸湿率比后者降低17%-37%;而在水中浸泡1d,前者吸水率比后者提高13%-29%[2].

    在此应特别强调一下,混凝土的吸湿性或含湿率与混凝土孔隙体积的吸湿性或含湿率也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前者是相对混凝土的总体积(包括实体体积和孔隙体积)而言,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中微毛细孔的绝对数量多少;后者仅是针对混凝土中孔隙的体积而言,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中微毛细孔与其它较粗孔隙的相对数量。随着混凝土孔隙率的降低和微毛细孔绝对数量的减少,处于大气中混凝土的吸湿性或含湿率也会相应减少;但此时只要混凝土内部的微毛细孔数量相对较多,大毛细孔数量相对较少,即2者的数量之比较大,相对于混凝土孔隙体积的吸湿性和含湿率比较而言必增无疑。当孔隙中水分结冰产生膨胀应力时,对孔壁造成的破坏和原有裂缝的扩展必然会更加严重。相反,随着混凝土孔隙率和微毛细孔绝对数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吸湿性或含湿率也会相应增加;但此时只要混凝土内部的微毛细孔数量相对较少,大毛细孔数量相对较多,即二者的数量之比较小,处于大气中混凝土孔隙体积的吸湿性和含湿率无疑会减少。因此,混凝土内部孔隙和原有裂缝遭受冰冻破坏的影响自然也小。然而实际工程应用当中,人们通常忽略了混凝土的吸水性和吸湿性以及混凝土孔隙体积吸湿性之间的这种区别。甚至认为它们之间始终存在着一致性。因此,在确定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和进行抗冻性试验时,只考虑了混凝土的吸水性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混凝土的吸湿性和混凝土孔隙体积的吸湿性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根据抗冻试验确定的抗冻等级也只能反映在规定饱水状态下混凝土的抗冻性,并不能反映混凝土在大气中的真实抗冻性。其结果是吸水性低的混凝土冻融循环次数多,抗冻等级高;但混凝土的吸湿性及混凝土中微毛细孔内的吸湿性却都可能较大,在处于实际应用的大气环境当中,混凝土的含湿率特别是相对于混凝土孔隙体积的含湿率反而更高,导致混凝土的实际抗冻性并不一定好,甚至比抗冻等级低的混凝土还差。

    2、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商榷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冻等级等耐久性指标,目前混凝土施工和生产中除了采用引气剂以外, 通常采用掺入高效减水剂、降低水胶比,并采用细度较细的早强水泥和细粒掺合料等方法。其初衷是通过减少混凝土内部粗大的毛细孔数量或孔半径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抗渗等耐久性能。但在混凝土生产中采用普通水泥和一般的施工方法,目前这一目的较难达到,实际生产出的混凝土大多数仍为多孔体系。

    一般水胶比降低,只能使混凝土内部的大毛细孔变成微毛细孔,造成大毛细孔数量减少,微毛细孔数量增多。如原苏联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的研究表明:水胶比由0.4 降低为0.22-0.25(硬化温度200c),水泥石中半径0.004-0.01um的微毛细孔(包括少0.004-0.005um 的超微孔)数量由20.8%-39.7%增加到28.5%-41.4%、半径0.01%-0.1%um的微毛细孔数量由26.4%-33.2%增加到26.7%-49.8%;而半径不小于0.1-1um的大毛细孔与半径大于1um的非毛细孔数量之和由27.1%-52.8%减少至21.7%-28.3%[3].特别是其中0.01-0.1um的微毛细孔数量的中间值(变化前后分别为29.8%和38.25%)与半径不小于0.1-1um的大毛细孔和半径大于1um的非毛细孔数量的中间值(变化前后分别为39.95%和25.0%)之比,由0.75增加到1.53,接近原来的2.1倍。

    胶凝材料中细颗粒含量的增加与水胶比的降低有类似的作用效果。如原苏联的研究表明,提高水泥的细颗粒(<5um)含量,由于分散度很高,水化物充填了大部分毛细孔空间,必然生成微毛细孔,并使大毛细孔数量明显减少[1].

    目前为提高混凝土抗冻等级、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很多情况下使混凝土内部的微毛细孔数量增加,而使具有排湿性的大毛细孔数量减少。特别是微毛细孔和大毛细孔数量之比的显着增大,使混凝土孔隙体积的吸湿性大幅提高。这一作法不但不能提高大多数混凝土(暴露于大气中的混凝土)的抗冻性,反而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的真实抗冻性和耐久性。

    根据鲍维斯的研究发现,在-40c时约60%的毛细孔水变成冰,在-120c有80% (以上的毛细孔水变成冰[4-5].针对我国的气候分区情况,温区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为0~-100c,寒区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00c以下。故对我国大多数地区而言,在最冷月份足以使混凝土毛细孔内的部分或大部分水结冰。由于大毛细孔的存在具有良好的排湿性,当结冰时,将有足够的空间满足结冰所引起的体积变化,所以处于大气中的混凝土内部可冻结水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内微毛细孔中的水量。当微毛细孔隙内的水分一旦结冰时,微毛细孔中没有足够的空间缓冲结冰所造成的体积膨胀,此时,结冰产生的膨胀应力对混凝土孔壁的破坏必然更加严重。如原苏联的研究指出,混凝土中储备孔(被蒸汽空气混合气体充填的孔)的相对体积越大,抗冻性越好。并着重指出,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与其说是储备孔的绝对体积,不如说是储备孔体与充满水的孔体积之比[1].其抗冻机理类似于引气剂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作用机理。此外,孔隙内部含湿率高的混凝土,还会加剧空气中腐蚀性介质对混凝土的侵蚀及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等,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抗裂性和抗渗等耐久性能的下降[6].当前,我国正处于基础建设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此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

    3、几点建议

    (1)对于暴露在大气中的大多数混凝土工程,应当重点考虑混凝土在大气中的抗冻性。抗冻融试验方法应将水融法改为气融法(如在200c或更高温度、湿度95%的环境中融化),尽管试验时间会相对延长,但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融化温度的方法来解决。混凝土抗冻等级的确定也应以气融法为依据,才能更好地反映其混凝土工程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的抗冻性。

    (2)对于大多数混凝土工程,除了推广采用引气剂以外,必须在水胶比的控制方面彻底纠正混凝土内毛细孔半径越大、害处越多的传统观念[6].控制适当的水胶比,以避免混凝土内部形成过多的微毛细孔和过少的大毛细孔。

    (3)对于大多数以通用水泥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工程,应合理控制和选择胶凝材料的粉磨细度,适当控制其中小于5um的细颗粒含量,同样可以避免混凝土内部形成的微毛细孔数量过多。

    (4)对于水工混凝土和抗渗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建议进一步推广和加强碱矿渣水泥及土壤聚合物水泥等胶凝材料的应用和研究。如:碱矿渣水泥能够大幅度提高混凝土中的超微孔数量。

孔融被收篇5

【关键词】 抗ck20单克隆抗体;spasepharose;杂交瘤技术;western blot;elisa

0引言

研究ck20表达用于诊断和评估膀胱肿瘤,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 但目前国内的抗ck20 mab一直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不便运输,严重影响其推广应用和研究. 我们于2002年成功地从膀胱癌t24细胞系中提取ck20抗原[1],我们采用ck20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k20 mab,为进一步研制ck20 mab胶体金试剂盒筛查膀胱癌奠定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①动物及试剂 balb/c小鼠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鼠龄6~12 wk,体质量18~22 g,雌雄不限;ck20抗原为本实验室纯化所得;freund氏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及hat培养基为gibco产品;sp2/0骨髓瘤细胞来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细胞融合剂peg4000为mereck产品,spasepharose cl4b为pharmacia产品;iga, igm, igg1, igg2a, igg2b及igg3蛋白均为sigma产品. ②仪器 国产96孔和24孔培养板、超净工作台;德国heraeus离心机,biorad公司550酶标仪、电泳仪、转膜系统及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德国lkb层析系统;olympus倒置显微镜.

1.2方法

1.2.1动物免疫及脾细胞收集免疫方法参照文献[2],共免疫3只小鼠,免疫后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小鼠血清产生抗体情况,选高效价者剪颈放血取脾,收集脾细胞,并作100 g/l台盼蓝染色,同时收集血液,分离血清供测定抗体滴度用.

1.2.2细胞融合及杂交瘤细胞选择性培养参照文献[2]进行,以hat为培养液,滴加到已铺有饲养细胞96孔培养板中,置50 ml/l co2培养箱中培养.

1.2.3阳性克隆筛选及克隆化培养以ck20抗原包被酶标板微孔,采用间接ellsa法检测所有生长孔的培养上清液,并分别以小鼠多抗血清和pbs做阳性和阴性对照,经酶标仪测定a490 nm值,以等于或大于对照2.1倍为阳性. 阳性孔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化. 克隆化培养1 wk后采用elisa法检测有细胞克隆化生长的所有孔上清液,阳性者及时部分冻存,部分扩大培养. 待克隆长至孔底面积的1/3~2/1时,转至24孔扩大培养.

1.2.4杂交瘤细胞核型分析方法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作[3],最后于油镜下计数20个分散较好且完整的中期分裂相.

1.2.5腹水抗体的制备及抗体含量测定共选择10只体健balb/c小鼠,每只腹腔接种医用石蜡油0.5 ml,12 d后每只腹腔接种6×106个已克隆化细胞(约0.5 ml). 2 wk后有明显腹水产生时剪颈处死,分别收集血液和腹水,1000 r×10 min,取上清,-20℃保存. 并采用bradford assay法测定抗体含量.

1.2.6mab纯化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纯化ck20 mab[4].

1.2.7mab特性分析①mab特异性鉴定 用western blot法,以纯化所得ck20 mab作一抗与体外培养的膀胱肿瘤t24细胞行免疫印记试验,并以ck20抗原做对照. 将培养细胞裂解,离心,取上清用于sdspage电泳,转膜后加ck20 mab反应,显色,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 ② mab ig类型及亚型鉴定 采用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法[5],将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离心并浓缩10~20倍,加样于20 g/l琼脂中,分别加标准igg, igg1, igg2a,igg2b,iga和igm进行双向免疫扩散,将加样后琼脂板放入湿盒,置37℃水浴箱中24 h后观察结果. ③抗体效价检测 采用间接elisa法,同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免疫小鼠血清多抗,腹水mab和纯化mab效价.

2结果

通过测定被免疫小鼠的尾血发现,3只小鼠血清与ck20抗原均在琼脂管中相互扩散而形成一条抗原抗体结合线. 最后一次免疫72 h后,剪颈放血取脾,收集脾细胞,共获5×106脾细胞,台盼蓝染色后不着色细胞约占97%. 细胞融合后接种于2块96孔培养板中,共接种192孔,第15日时可见40孔有细胞生长,占20%. elisa测定结果发现有8个阳性孔,占生长孔的20%. 取阳性克隆孔细胞株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4次克隆化,每次接种60孔,其中有一株细胞(ck206)随着克隆次数增多,抗体阳性细胞生长孔从66%增至100%(表1),选定细胞形态较好的细胞生长孔进行扩大培养和冻存,并命名为l20031030.表1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化结果(略)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染色体众数为40,sp2/0为62~68,故杂交瘤细胞标记染色体众数应为99~108,本分析结果可见染色体众数为99~103,说明ck206细胞株是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体(图1).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ck20抗原及t24细胞裂解液均和ck206 mab反应,在mr为45.0×103附近显示出一条很浓的免疫印记带.说明ck206 mab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图2).

与igg和igg1之间形成一条沉淀线,故说明ck20 mab属igg1亚型.

三种成分的抗体效价分别是: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102,血清多抗效价为1∶103,腹水mab和纯化mab效价均为1∶106; 三个不同ph的0.1 mol/l枸橼酸洗脱时,分别收集20 ml;双向琼脂扩散法鉴定证实ph 6.0洗脱液为igg1;bradford assay法测定抗体浓度为1.44 g/l.

3讨论

膀胱肿瘤的诊断在临床上主要依靠膀胱镜加活检,其损伤性较大,患者难以接受. ck20在膀胱肿瘤细胞中具有独特的表达特性[6],利用mab可以通过免疫学法监测ck20表达来评价膀胱肿瘤,其特异性高,方法简单,结果较可靠. 我们于2002年纯化获得了ck20抗原,并进行了鉴定.杂交瘤技术是制备mab传统而成熟方法,又不断得到改进. 我们根据本实验室经验和条件,结合试验具体情况对各个环节加以优化,如免疫剂量、方法和时间等,三只小鼠免疫后均产生了较强的抗体滴度,证实免疫是成功的.

细胞融合后要对融合效果进行鉴定,一般采用染色体分析. 本次分析结果可见杂交瘤标记染色体(众数为99~103),说明ck206细胞株是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体.

mab的纯化方法较多,但最有效的方法尚属亲和色谱法,其方法效果好,回收率高达90%以上. 本研究我们利用spa和sepharose交联制成亲和层析柱,以不同的0.1 mol/l枸椽酸缓冲液为流动相,通过改变流动相ph值可将不同类型抗体逐级洗脱下来,如ph 6.0洗脱igg1,ph 4.0洗脱igg2a,ph 3.0洗脱igg2b等,从对三组洗脱峰的鉴定来看,ph 6.0时所洗脱下来的抗体确是igg1. 抗体纯化后要进行活性鉴定,从免疫印记结果看mr为45.0×103附近出现一条很浓的抗原抗体杂交带,证明了ck206 mab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活性.

【参考文献】

[1] 刘彦慧,罗春丽,吴小候,等.膀胱肿瘤t24细胞系中ck20纯化及鉴定[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4):302-305.

[2] 王永杰,齐名,李保仝,等.抗克论特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建立及其分泌单抗的免疫学特性鉴定[j]. 免疫学杂志,2004,20(3):194-198.

[3] 许艇,邵晓龙,秦治翔,等.杀虫剂西维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j]. 免疫学杂志,2004,20(1):61-64.

[4] 刘彦慧,罗春丽,吴小候,等. 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纯化方法的探讨[j].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5,6(1):17-18.

[5] 杨斌,何杨,赵益明,等. 抗人白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及特异性鉴定[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18(2):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