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的作用十篇-pa视讯

时间:2023-12-29 17:54:30

免疫学的作用

免疫学的作用篇1

1.1iga

血液循环中iga来源于b细胞克隆活化分泌产生,有iga1和iga2两个亚型,主要为iga1单体,其在紫癜性肾炎患儿肾小球系膜免疫沉淀物及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可以找到并已得到证实[1]。iga1分子具有包含多达六个-o-连接聚糖链的铰链区末端,末端易被唾液酸化,导致结构改变[2],被糖基化修饰称为异常糖基化,再由n-乙酰的(半乳糖胺)通过β1,3偶联到异常糖基化的iga1改变其生理学的作用[3]。而iga2不能发生糖基化,因其无铰链区。异常糖基化的iga1(gd-iga1)介导的免疫复合物导致紫癜性肾炎致病机制主要为gd-iga1分子被天然存在抗聚糖的iga1识别,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4~7]。由于它们分子大小的原因,故含有gd-iga1免疫复合物较少被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在肝脏内有效地吸收分解、代谢,所以在循环中的量增加,并自发聚合形成多聚体,这些复合物可随后沉积在肾小球系膜而引起肾小球损伤,也有可能是由于结合到肾小球膜细胞且导致细胞的活化。因此,肾小球系膜细胞开始增殖及活化,并过量产生细胞外基质成分,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而cd71(转铁蛋白受体)是被发现的一种受体,主要针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聚合物iga1,并且使gd-iga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到肾小球系膜细胞上去。紫癜性肾炎患儿的cd71在肾小球系膜细胞表面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肾小球疾病也是佐证之一[8]。有学者研究,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gd-iga1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但未合并肾炎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gd-iga1的水平与健康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证实了的gd-iga1在紫癜性肾炎中潜在的致病作用。此外,hspn患者皮肤紫癜中免疫复合物沉积的iga分子,是否与肾脏受累的iga1分子结构相同,该类研究没有报道[9]。

1.2其它免疫球蛋白

其它免疫球蛋白分子在这些免疫复合物中也被检测到,也有可能为致病因素。已经报道了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gm沉积[10]。另有报道,ige介导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小血管壁沉积,使其结构改变,同时放大机体的免疫应答及炎症效应,使肾小球系膜细胞激活,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免疫复合物沉淀在系膜上,促进和加速肾小球硬化[11]。因为igg、ige和igm在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机理报道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2补体系统与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补体活化在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如肾小球补体活化可以启动炎症级联,而加重肾小球损伤。尽管低补体血症在一些紫癜患者中已经报道[12],但它通常是短暂的,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自从关于c4a或c4b等位基因在hsp患者频率出现的更高,第一份报告出现,c4a和c4b也在紫癜性肾炎中被描述。有研究显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c4b基因的频率较c4a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功能损害和/或清除免疫复合物有关[13],紫癜患者的补体激活可能是通过补体旁路途径和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两者交替或单纯凝集素途径实现。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被启动后,形成与mbl相关的配合物丝氨酸蛋白酶-1,丝氨酸蛋白酶-2,丝氨酸蛋白酶-3(masp-1,masp-2,masp-3)有关[14]。长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ptx3),补体相关蛋白,环状血球体结构为其特点,产生于组织的内皮细胞,在小血管炎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为ptx3通过与c1q结合激活经典的补体活化途径,参与凋亡细胞和病原体的清除作用,在小血管炎的发病机制起到致病作用。有研究显示[15],小血管炎相关性疾病患者血清及皮疹标本中ptx3水平均为高表达,因此,有学者将其作为局部小血管炎症反应活性标志物,也有报道人类肾脏上皮细胞也能产生ptx3[16],且证实其在肾脏损害起到一定的作用,肾脏损害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因此,ptx3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过程,但没有大样本数据证实其与肾脏累及严重程度有关。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紫癜性肾炎的关联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所有组织细胞均可产生的含70个氨基酸的多肽;igf-1在外周血中主要来源于肝细胞,而局部炎症部位其主要由组织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产生;对细胞有促进分化、增殖和参与免疫调节等生理作用。igf-1与igfbp-3形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与血液中,而无活性。一部分与igfbp-3分离的后的igf-1与相应的受体igf-1r结合后才能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其受体可见于许多类型细胞,其中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17]。igf-1分子通过提高c-jun,nk-kb因子的生理活性,致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活化,并与其受体结合,而发生免疫反应,引发小血管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纤维化是hsp血管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肾脏是毛细血管最丰富的脏器,故其细胞功能障碍和纤维化可以累积肾脏。肾脏血管内皮细胞中的igf-1刺激和放大炎症反应,致系膜细胞增生;igf-1又加大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内皮细胞间隙,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弹力纤维增生,促进血管生成,影响肾脏血流,增加肾小球的高灌注和滤过率。同时,igf-1还通过内皮细胞诱导产生tgf-β,又导致肾脏纤维化的发生。茹琼[18]的研究显示,igf-1和igfbp-3的血清水平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意义研究中也证实hspn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hsp组和对照组(p<0.05),在hspn患儿中肾穿刺活检发现,随着病例病理分级的加重,血清igf-1水平有增加趋势;提出igf-1可能与蛋白尿的程度及肾脏损害程度有关,以上研究可以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为紫癜性肾炎的受累指标。

免疫学的作用篇2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免疫

[中图分类号] r5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192-02

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保护因素,同时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1]。有学者认为[2],hdl不仅有抗as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促as作用,这与hdl功能改变有关。因此,临床上检测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不能完全反应hdl的功能。该文对hdl的功能改变与as相关免疫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炎症和免疫反应形成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多余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在血管壁上,随后立即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后者有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表达的作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可使单核细胞向内皮下转移,并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下分化成巨噬细胞[3]。巨噬细胞不仅可分泌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粘附分子等细胞因子,而且还可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转变成泡沫细胞。t细胞参与as病变的起始阶段,首先t细胞识别as病变部位的抗原,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并释放细胞因子,促进体内炎性过程发展,即激活体内固有免疫应答。固有免疫效应细胞最重要的是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而固有免疫效应分子主要是细胞因子[4]。cd3 细胞和cd4 细胞是参与as病变形成的主要t淋巴细胞,他们可以识别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呈递的特异性抗原,进而激活体内细胞免疫应答。除此之外。t细胞活化需要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呈递特异性抗原,同时这些细胞的表面刺激分子与t细胞结合,即提供活化的第二信号[5]。

2 高密度脂蛋白与免疫反应

hdl通过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以及抑制单核细胞迁移等过程参与as的免疫反应,hdl也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活化。动物实验表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缺乏的大鼠as病变可减轻,充分表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是细胞重要的趋化剂[6]。hdl有着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相反的功能,hdl能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形成,同时抑制单核细胞的迁移。有学者指出[7],hdl通过抑制氧化型磷脂氧化产物激活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进一步抑制单核细胞核内皮细胞结合,降低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另有学者发现[8],hdl可以完全逆转氧化型磷脂氧化产物所致内皮细胞去磷酸化过程,使体内活性氧减少,进而抑制细胞因子表达和单核细胞趋化。早期研究认为[9],hdl可以抑制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hdl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促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过程。hdl抑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可能原因是hdl抑制内皮细胞鞘氨酸氨醇激酶的活性,阻断鞘氨醇/核因子通路[10-11]。

目前已经公认血浆中c反应蛋白水平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c反应蛋白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因子,而hdl能够抑制c反应蛋白的功能。有动物实验证实[12],将hdl注入到经过处理的小鼠体内,一周后细胞粘附分子表达降低,及单核细胞浸润转移减少,三周后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降低。有学者研究血清hdl与粘附分子相关发现,血清hdl水平与血液中选择素水平呈负相关,即高水平的hdl者血中选择素水平低于低hdl者[13]。研究发现,低hdl水平者对内毒素敏感,hdl水平正常者有抗内毒素的作用,hdl有减轻脂多糖的细胞毒性作用。正常水平的hdl能够明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粘附,此过程依赖于hdl对脂多糖的抗细胞毒性作用[14]。脂多糖(lps)是固有免疫细胞清道夫受体,有脂质介导其致炎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lps是从细胞膜释放进入循环中,并在循环中相互作用[15]。脂多糖内毒素复合体可以介导脂多糖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14、可溶性cd14的结合。两种cd14是脂多糖的主要受体,能够刺激体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体内的固有免疫[16-17]。

综上所述,hdl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能够迅速而明显的抑制细胞因子、脂多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进而减小as斑块的面积。hdl有抗as的效应,并在防止as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多通过单核细胞趋化分析预测hdl免疫抑制作用,由于此方法提供的信息少,且很难标准化。因此,今后的工作需要发展一些相对简单、可靠、可重复的方法用于临床检测hdl的免疫抑制功能。通过全面认识hdl的功能,为今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水平.高密度脂蛋白的研究现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6):673-675.

[2] 方微,张慧信,王绿娅.粘附分子、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39):64-66.

[3] thaveeratitham p,khovidhunkit w,patumraj s.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hdl)inhibit endotoxin induced leukocyte adhesion on endothelial cells in rats:effect of the acute-phasehdl[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2007,36(1):8-9.

[4] buono c,pangh,uchida y,libby p,sharpe a,lichtman ah. b7 1pb7

costimulation regulates plaque antigen-specific t-cell responses and atherogenesis i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deficient mice[j]. circulation,2004,109(16):2009-2011.

[5] 李彩云,万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临床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429.

[6] suzuki m,pritchard dk,becker l,et a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suppresses the typei interferon response,a family of potent antiviral immunoregulators,in macrophages challengedwith lipopolysaccharide[j]. circulation,2010,122(19):1919 -1927.

[7] gharavi nm,gargalovic ps,chang i,araujo ja,clark mj,szeto wl,et a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modulates oxidized phospholipid signaling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from proinflammatory to antinflammatory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 c biol,2007,27(6):1346-1353.

[8] smith jd.dysfunctional hdl as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arget[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0,30(2)151-155.

[9] park sh,park jh,kang js,kang yh.involvement of transcr iption factors in plasma hdl protection against tnf-alpha-induced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expression[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3,35(2):168-182.

[10] voight bf,peloso gm,orho-melander m,et al.plasma hdl cholesterol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 [j].lancet, 2012,380(9841):572-580.

[11] 傅明德. 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分布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10):865-870.

[12] rader d j. high-density lipoproteins and atherosclerosis[j].am j cardiol,2002(90):62-70.

[13] dela llera moya m,hinkle cc,et al. inflammation impairs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in vivo[j].circulation,2009,119(8):1135-1145.

[14] honda h,ueda m,kojima s,et al.oxidiz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reval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 [j].atherosclerosis,2012,220(2):493-501.

[15] oudi me,aouni z,mazigh c,et al. homocysteine and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rdiology,2010,15(2):925-928.

[16] shao b,heinecke jw. impact of hdl oxidation by the myeloperoxidase system on sterol efflux by the abca1 pathway[j].journal of proteomics,2011,74(11):2289-2299.

免疫学的作用篇3

[关键词] 畜禽免疫;免疫失败;对策建议

免疫学是于医学和兽医生物学同时诞生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免疫学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其研究范围已渗透到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从而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目前,在我国兽医界尤其重视免疫的预防。

一、免疫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免疫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兽医学上主要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1.免疫预防和治疗

应用疫苗接种预防人畜传染病历来都是免疫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20世纪医学界和兽医界伟大的成就之一。我国应用牛瘟兔化疫苗已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瘟。马传染贫血弱毒疫苗的研制成功,在短短几年内在国内养马地区控制了此病的流行。很多畜禽烈性传染病如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兔出血症等也都依靠疫苗接种得以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出现更高效、安全的疫苗和防制策略。在新型疫苗中,以活病毒为载体的活体载体苗更引人注意。

2.人工免疫

动物体对病原的免疫力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前者是动物体在种族进化过程得到的非特异性天然防御机能,后者是动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病原及其产物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二者又有天然、人工之分,所谓免疫接种就是用疫苗进行主动免疫。目前,人工免疫是我国兽医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对畜禽的人工免疫都给与了高度的重视。

3.被动免疫

(1)母源抗体的被动保护

母体抗体可通过胎盘、初乳或卵黄传递给初生幼畜(禽)。母体抗体输到胎儿的途径取决于胎盘的结构。

母源抗体的存在虽然对幼畜(禽)起保护作用,但也对主动免疫产生干扰,因此在防疫接种时应事先考虑这个问题。

(2)人工被动免疫

经过多次免疫的动物血清——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康复的血清人工输给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一种病原体的抵抗力,即人工被动免疫。本法免疫期长,一般为2~4周。免疫血清可用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制备,前者称为同种血清,后者称为异种血清。

(3)人工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最重要的优点是免疫时间长(与被动免疫相比较),并可以通过重复注射疫苗而使这种保护反映得到强化和延长。但疫苗毕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疫苗研究必须在搞清病原的基础上进行。有些病的病原虽然已经搞清楚,但有很多血清型和亚型,如不做精确的型的鉴定,盲目研制也会事半功倍或造成不良后果;其次,必须了解传染病免疫应答的性质和免疫机理。另外,应用的疫苗可能会引起不利的后果。

使用兽用疫苗,最为重要的是控制某一种动物而不是个体的发病,所以必须考虑群的免疫力。群免疫力是通过减少易感动物遇到感染动物的几率,以使疾病传播减慢或终止。如果考虑接种疫苗而带来的一些动物个体的损失,没有及时的群免,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养殖户防范意识淡薄给免疫工作带来的困难

由于养殖户知识结构比较低,总是认为免疫不免疫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自己的父辈、祖辈也没给畜禽免疫过,还不是养的好好的。新型养殖场,前几年不免疫,也没有出现多大问题。个别养殖户特别是蛋鸭养殖户在整个产蛋期不配合免疫免疫工作的开展。

对策建议:组织养殖户参加免疫科普培训,向养殖户发放有关的知识材料。站在养殖户的角度去为养殖户权衡免疫的利和弊。对于产蛋制定科学免疫程序产蛋高峰期的蛋鸡更换疫苗和免疫方式,如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进行饮水加强免疫。如有一养殖户往年每到蛋鸡产蛋高峰期就不配合免疫工作,每次免疫后产蛋量都会下降20%左右。自从兽医人员通过抗体监测后,合理指定棉衣程序,应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进行饮水免疫后,免疫抗体达到了保护作用,产蛋量不仅没降反而每天多了10多枚鸡蛋。养殖户喜出望外逢人就说我们兽医工作做的好,确实为老百姓着想。今年又到产蛋高峰期该养殖户主动要求兽医人员开展抗体监测,积极配合免疫。免疫工作不仅顺利完成,而且增加了双方之间的感情。

2.没有科学的进行免疫而造成的免疫失败

(1)免疫程序不科学。如:一些养鸡场(户)对雏鸡仅进行基础免疫,就认为“疫苗已经打过了,不会有事了”而不进行强化接种,“一针定天下”结果疫病照样爆发;(2)免疫方法不正确。如:皮下使用的疫苗用于肌肉注射,点眼、滴鼻免疫时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肌肉注射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体内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3)免疫时机不适当。免疫时机选择不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频繁免疫,二是提早免疫,三是推迟免疫;(4)免疫稀释不合理。如操作人员粗心大意造成稀释液量的计算或称量差错,致使稀释液的量偏差较大;有些人为了补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损耗,有意加大疫苗的用量,或在直射阳光下或风沙较大的环境下稀释疫苗等。不按说明规程操作,疫苗的质量均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对策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必须根据疫病在本地区流行的情况及规律、畜禽的用途(种用、肉用或蛋用)、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制定。免疫过程中要严格操作,比如用小号针头对禽类进行免疫,以免针头拔出后疫苗流出。饮水免疫前先断水,以免造成进入体内疫苗不足。饮水器具一定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等选择合理的免疫时机,应该在无风,温和的天气进行免疫,不能选择在天气恶劣、更换不同饲料时进行免疫,以避免发生应急反应而影响免疫效果。如鸡免疫接种应在一天中比较凉爽的时间(早晨或傍晚)。进行合理稀释,稀释前先逐瓶检查是否完好、是否过期。稀释时应在避光、避风尘的环境下操作,然后严格的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由于疫苗稀释后降解的速度快、有效时间缩短,稀释后的疫苗应在30~60min内用完,当然也可以在冰箱或保温瓶内临时保存一下,不能时间太长。根据常用稀释疫苗说明书告知,多数疫苗稀释的时间超过3h再接种,对机体的保护率为零。如一些养鸡场(户)一次需要接种几千甚至几万只鸡,接种前将几十瓶甚至上百瓶疫苗一次稀释完,置于常温下不断使用,这样越往后用的疫苗,效价就越低,尤其是在稀释液质量不好或环境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效果更差甚至为零。应故在实际操作中视免疫的进度,稀释进度相同的疫苗。

注意避免母源抗体对免疫的干扰,首免时首先要考虑母源抗体的影响,定期对机体母源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以计划合理的免疫时间。如我区兽医人员疏忽大意对刚购进苗鸡进行了首免,21d后进行抗体监测,结果发现血样中的抗体滴度均未达到免疫保护效价,后经检测母源抗体,找出了免疫失败的原因,原来幼畜禽体内存在被动得来的母源抗体,一定的母源抗体能抑制弱毒苗的病毒或细菌,使其不能在体内增殖,致使免疫失败。

3.疫苗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1)疫苗质量不合格,例如病毒或细菌的含量不足、冻干或密封不佳、油乳剂疫苗油水分层、颗粒过粗、疫苗反复冻融减效或失效、油佐剂疫苗被冻结或己超过有效期等;(2)疫苗运输、保存不当,如贮藏、运输疫苗由于停电,日光下暴露,疫苗反复冻融使疫苗内微生物死亡,疫苗效价就会降低或提前失效。特别是兽医机构一级一级的供苗环节中,贮藏不当,极易导致疫苗失效,在正常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个别兽医人员将冷藏疫苗放在冷冻环境中冷冻等;(3)疫苗选择不当,如在疾病流行地区仅选安全性高但免疫力差的疫苗,较常见的是使用的毒型与本地流行的毒型不一致,也达不到免疫的目的。

对策建议:正确选择疫苗。选择质量合格的疫苗,选择真空包装的可靠疫苗。选择适合本场或本地区的疫苗,新场址、幼龄鸡应选弱毒疫苗免疫,以免散毒和诱发疫病;在疫病常发区应选用毒力较强疫苗或用弱毒疫苗加大剂量进行免疫接种。做好疫苗的运输和保存。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在夏季炎热时尤其重要。往家拿疫苗时一定要使用冷藏设备加冰块降温,确保疫苗在冷链环节中运输。夏季应用疫苗饮水中最好加适量冰水饮用,还要避免阳光直射,才能保证效果。疫苗属于生物制品类,具有严格的保存条件。疫苗应低温保存和运输,但应注意不同种类的疫苗所需的最佳温度不同。如冻干苗一般要在一15℃以下冷冻保存,液体疫苗,一般要在-4℃冷藏保存;而油乳剂疫苗则应避免和铝胶剂疫苗冻结,最适保存温度为2-8℃。对疫苗应有专人保管,并造册登记,以免错乱。不同种类、不同血清型、不同毒株、不同有效期的疫苗应分开保存,先用有效期短的后用有效期长的。应经常检查电冰箱或冰库电源及温度,如果停电,应把疫苗保存在冰池中而非冰箱中。农村时常停电,反复冻融会破坏疫苗的质量。及时注意疫苗的使用有效期限,过期的疫苗及时地清除做无害化处理。

4.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失败

(1)带病畜禽发病期间和用药期间所造成的免疫失败;(2)饲料原因;(3)环境消毒不彻底等。

对策建议:平时要做到勤观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严禁给病畜禽接种疫苗,一定要待病畜禽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免疫接种。在免疫接种前,要对畜禽的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由于接种疫苗而引起畜禽发病及影响免疫效果。平时应注意饲料营养成分,饲喂新近生产的饲料。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要补给充足,特别在夏季应注意添加维生素,因为许多维生素在夏季容易被氧化或还原而失效。还要多注意饲料是否发生变质,变质饲料及时处理。任何时候都要做好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购进苗畜禽前对畜禽圈(舍)和所有用具彻底进行清洗消毒,购进后定期对畜禽消毒。为给免疫接种一个良好环境,必须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加强消毒工作,确保免疫接种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 杜念兴.兽医免疫学[m].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陈建红,司兴奎等.禽病防制专家六讲[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杨增歧.畜禽无公害防疫新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袁宗辉,畜禽无公害用药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免疫学的作用篇4

[关键词] 免疫学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33-01

一、我国生猪屠宰检疫的现状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逐渐增高,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也纷纷建厂扩展。另一方面,动物疫病日益纷杂,许多疫病在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上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难以区分。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提高动物检验检疫的水平,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病害生物进入我国,保障我国动物产品的养殖安全与生态环境的稳定;另一方面能控制疾病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维护我国动物产品的国际信誉,从而促进产品出口。在此背景下,生猪屠宰检疫水平、检疫技术也必须提高以适应相应的要求。但目前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大部分却依赖于检疫人员“一个钩、一把刀、一双手、两只眼”来从事检疫工作,几十年来未有新的、快速的检疫方法得以应用。

二、免疫学技术与生猪屠宰检疫

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尤其是免疫学技术的长足发展,把传统免疫学推进到现代免疫学的新时代。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化学发光标记免疫、酶标记免疫、核素标记免疫、生物素和荧光素标记免疫、金标记与稀土元素标记免疫等成为全新的技术门类,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免疫技术领域,而且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对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免疫学技术在生猪屠宰检疫的应用

1.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及其应用

1.1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介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这种反应称之为凝集反应。目前可用凝集反应检疫的疫病主要有:猪布鲁氏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囊虫病、猪萎缩性鼻炎、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等。

1.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细菌培养滤液、细胞或组织的侵出液、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物的现象,称之为沉淀反应。目前可用沉淀反应检疫的疫病主要有:猪旋毛虫病、炭疽、猪支原体肺炎、猪链球菌病等。

2.免疫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种酶联免疫技术。用于检测包被于固相板孔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即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目前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疫的疫病主要有:猪囊虫病、猪瘟、猪旋毛虫病、猪乙型脑炎等。

2.2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织化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目前可用免疫组化技术检疫的疫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等。

3.其他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学的作用篇5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关于艾滋病的记载,但是其病因是由于hiv直接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引发各种因缺乏抵抗力(免疫力、正气)所致的机会性感染,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念,从“免疫力和证候群”这2个切入点入手,发挥补充正气(增强免疫力或重建免疫系统)和对证治疗(辨证施治)优势,努力探索中医治疗艾滋病中的扶“正”祛“邪”规律,凸显中医药临床优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受到国家关注,并被纳入国家防治战略中。对此,科技部设立国家“中医药对haart后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研究” 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5-004)。该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牵头负责,联合中国人民第302医院、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等全国14家研究单位集体攻关,分别从临床、基础与药物研发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haart后免疫重建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综合防治研究。

1 中医药对hiv/aids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本课题以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为研究重点,经过规范设计,优化形成了hiv/aids免疫重建中医综合治疗实施方案,开展了前瞻性、平行对照、随机、多中心、双盲临床研究,并在 clinicaltrial. gov 进行临床试验的国际注册(注册号nct00974454)。采取统一培训、统一仪器、统一试剂、实验室室间对比等严格的质量控制,引入了临床监察机构的第三方监督机制,邀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统计学专家全程参与。该课题以辨证论治为特色,重视顶层设计,致力于为不同阶段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经济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共完成596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研究。

1.1 中医药对aids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 针对艾滋病haart后低病毒载量,低免疫状态的免疫重建不全患者,中医辨证为正虚邪恋证,据此设计了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的方剂免疫2号方培本固元,进行临床试验,旨在评价免疫2号方对hiv/aids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的疗效;评价免疫2号方减轻haart毒副反应的作用;评价免疫2号方提高hiv/aids患者haart后生存质量的作用;探讨免疫2号方对hiv/aids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药免疫2号方对haart后免疫重建治疗组有效率(34.48%)显著优于对照组(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7)。cd4 ,cd4cd45ra ,cd4cd45ro 绝对计数治疗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1.2 中医药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 根据艾滋病期患者病毒载量高,免疫功能的特点,设计了中药扶正解毒联合haart治疗的临床研究,旨在评价中医药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疗效;评价中医药降低haart毒副反应的作用;评价中医药提高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探讨中医药联合haart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药免疫1号方联合haart组疗后的免疫重建有效率(71.4%)高于单纯haart组(68.5%),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免疫1号方联合haart能有效提高cd4 t细胞基线在200~350 个/μl的患者的免疫重建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haart组(p

1.3 中医药早期干预hiv感染者免疫重 根据艾滋病无症状期的特点,纳入无症状期患者经中医辨证为正气虚损,邪毒内蕴者患者,设计了扶正祛邪的方剂免疫1号方(扶正解毒颗粒)进行临床试验,旨在评价免疫1号方对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免疫重建的疗效;探讨免疫1号方对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免疫重建的作用机制;评价免疫1号方对无症状期hiv感染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①艾滋病无症状期病人有轻微症状甚至无明显自我感觉,但是hiv-rna在不断复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cd4以及cd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②与安慰剂组比较,中药免疫1号方组免疫功能重建有效率明显提高(41.94% vs 1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 0;③免疫1号方可以提高患者cd4,cd45ra,cd45ro等免疫学指标(p

2 免疫ⅰ号方对siv所致恒河猴免疫-神经-内分泌缺陷的干预研究

在实验研究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共同开展了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cieney virus, siv)感染中国恒河猴后18个月内的发病机制研究,旨在从免疫-神经-内分泌探讨siv所致恒河猴艾滋病的机制;探讨免疫1号方对猴艾滋病的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免疫1号方治疗艾滋病的多系统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该研究证实:①猴艾滋病是免疫、神经、内分泌缺陷综合症,目前单纯称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不够全面的,并证明早在siv感染后1周,已对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了直接损害,进而各系统病变互相影响,形成快速进展型、普通进展型和长期不进展型艾滋病,并可由此引发肝、肾、心脏、消化道、胰腺和眼等的病变。该研究较为完整的提出siv攻击中枢神经的进程和神经系统的病变进展,提出b淋巴细胞在siv原发感染期和艾滋病期的关键作用,并较为完整的阐述了siv侵犯生殖系统的过程。为中医药多系统、早期治疗艾滋病提供客观依据。②免疫1号方干预siv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研究表明,治疗2个疗程后,能使cd4 细胞,cd4 /cd8 升高。能改善淋巴结、胸腺、脾脏病变,对免疫器官的保护可能与调节siv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对神经系统的多个神经核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明显提高舌下神经核有核细胞数量,轻度提高迷走神经核和红核的有核神经细胞数量;对内分泌系统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垂体、肾上腺和。

3 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物质基础研究

3.1 在抗hiv活性中草药筛选方面 ①中草药粗提物:对来自中药免疫1号方和免疫2号方的78个粗提物进行了体外抑制hiv-1iiib感染后的mt-2细胞的活性测定,其中hz,sbp,zhdd等7种提取物显示了较好的活性;②粗提物不同极性萃取部:完成了上述药材粗提物对带有tlr2,tlr3,tlr4 受体细胞的luciferase activities的筛选工作,对初筛有活性的粗提物进行萃取,分为不同极性部位进行活性筛选;③单体化合物:对61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活性测定,发现8个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蛋白酶活性,2个具有抑制整合酶活性,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抑制逆转录酶活性。

3.2 质量标准研究 ①临床试验药物检测:在课题执行期间,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2010年版)各味药项下规定和附录准则完成了tlc薄层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②3批免疫1号方浓缩丸质量检测:采用优化的hplc梯度洗脱方法完成3批免疫1号方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年版a)完成复方相似度评价。

3.3 免疫1号方浓缩丸(医院制剂)研究 ①已完成提取工艺,中试,质量标准研究,正在进行稳定性研究;②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研究表明免疫1号方浓缩丸在啮齿类动物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③免疫1号方对免疫抑制小鼠的药效学研究,表明免疫1可较好的调节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及免疫器官的功能。

通过上述研究,①在免疫功能方面:对haart后12月免疫重建不全患者,免疫2号方能明显提高患者cd4细胞免疫重建有效率,疗后6月可达34.5%,对照组为21.4%(p=0.026),且治疗组cd4细胞数仍有上升趋势;对haart首治患者,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可有效提高基线cd4处于200~350患者的免疫重建有效率,疗后6月治疗组92.1%,对照组73.3%(p=0.043);对无症状期患者,免疫1号方能明显提高患者cd4细胞绝对计数及免疫重建有效率,疗后6月可达43.8%,对照组为18.2%(p=0.021)。②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免疫2号方对乏力、气短、皮肤瘙痒等症状体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免疫1号方联合haart可改善患者腹泻、纳呆等症状。③在作用机制方面:免疫1号方可提高机体的纯真、记忆t细胞计数,改善患者的免疫异常激活状态,抑制异常的免疫激活可能是免疫1号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靶点之一;免疫2号方干预haart后12月免疫重建不全患者,治疗1月后,开始有提升纯真、记忆t细胞亚群作用的趋势,尚待进一步研究观察;动物实验表明:免疫1号方可在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有调节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文献调研、既往研究及多学科专家研讨,并通过该课题研究,基本形成了针对不同阶段艾滋病患者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为中医药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提供了科技支撑,为进一步推广运用提供了可靠证据。

免疫学的作用篇6

医学免疫学教学包括基础和临床免疫两部分,其中基础免疫教学主要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及免疫应答等内容,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占据主干,具有较强的理论及严谨的逻辑性。但是由于免疫学知识抽象、深奥,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起来较困?y、枯燥,学习兴趣不能提起,致使免疫学的学习提升难度。因此,如何能提高其教学质量,使内容由深入浅、由繁化简,是每位免疫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延安大学医学院对临床学专业的改革以及临床学学生的特点,我们免疫学教研室在原有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文献、视频资料,还包括一些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同时将科研汇入到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旦人们对一些事物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会主动去学习、去摸索、去实践,同时在此过程中产生美好的情绪、体验,因此,从第一堂课绪论开始就应引入故事,医学免疫学从发现到证实的每个知识点,都有一段感人的科学故事,比如将预防天花的“痘苗”的发现作为铺垫,将抽象的“免疫”具体化为学生们碰触过的事件,使学生们对“免疫的感念”有个初步的认知,在故事的背景下再阐明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的功能等抽象的知识就顺理成章了。免疫学其他的概念同样有相关的故事,比如德国科学家贝林用白喉抗血清拯救白喉患儿故事,从而得出了抗体这章知识的学习。因而,在同学们学习的每一新章里,老师们都必须用心设计,耐心引导,同学们对相关章节的知识产生浓密的学习乐趣,以带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二、提高学生对免疫学教学的重视

吸引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重视,才能使学生有学好免疫学的决心,所以,将以下几点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纳入诺贝尔奖的教学

向学生们介绍关于医学免疫学在诺贝尔奖中所取得的主要业绩,提高学生们了解免疫学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例如,早在1908年,俄国科学家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与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发现的细胞吞噬作用,从而取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随后,奥地利的karl landsteiner 在1900 年发现了 a、b、o血型以及 1913 年法国的charles robert richet对超敏反应的研究,分别获取了的生理学医学奖。到2000 年以后,仍然有关于医学免疫学的研究而获奖。其中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luc montagnier 和 francoise barre sinoussi两位科学家因此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此类科学家们的故事讲解可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讲课格外生动,引起学生对免疫学的重视性。

2、结合实验课教学

在讲授理论教学的同时,实验课的教学可验证其基础知识,能协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4]常见的免疫学试验分如凝集反应、elisa、吞噬实验及单核细胞的分离及过敏原检测等。即可以提高学生科研操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操作及其发生原理的讲解,引起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重视。

3、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教学

免疫学的作用篇7

关键词:农村;免疫;思考

随着云南省蒙自市兽医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疫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防疫队伍得到壮大,动物整体免疫密度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的饲养方式、基层防疫体系、防疫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计划免疫程序或强制免疫措施的有效落实,给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蔓延留下了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确保农村动物疫病防控免疫落到实处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

蒙自市辖11个乡镇86个村委会。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计58人,从学历来看,具有本科学历的6人,大专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14人,分别占10.3%、65.5%、24.2%;从职称上看,有副高级兽医师1人,兽医师21人,助理兽医师12人,技术员24人,分别占1.7%、36.2%、20.7%、41.4%。86个村委会登记在册村级动物防疫员174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专69人、初高中78人、小学24人,分别占1.7%、39.7%、44.8%、13.8%。全市乡镇拥有防疫用车4辆,电脑13台,冰箱188l15台、326l12台;村级配有冰箱92l86台,疫苗冷藏包174个。

2009年底,全市各类畜禽存栏129.38万头(只、羽),除鸡以外的其他畜禽基本为农户散养;全年累计免疫注射畜禽429.81万头(只、羽),其中猪牛羊免疫116.59万头、家禽免疫307.29万羽、犬猫免疫5.93万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覆盖率均能达到95%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行政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的主要领导侧重畜牧业宏观数量的发展,对基础免疫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免疫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造成平时只重视抓畜牧业生产发展和项目推广,而防控免疫宣传、组织管理却不到位。

2.2制度不健全

兽医管理体制建设滞后,动物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防控策略、计划、方案等与技术措施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特别是农村动物防疫中的计划免疫程序得不到组织和实施。

2.3资金投入不足

(1)村级防疫部门没有固定的兽医(防疫)室,防疫专用设备设施不全或破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造成免疫质量无法保证。

(2)村级动物防疫员用低廉的报酬承担了最繁重最基础的免疫工作,却没有社会保障,报酬低,而少数强制免疫病种规定不能收费,政府补助(免疫注射补助每头、只0.01~0.10元/次)又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

2.4时间紧、任务重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当前农村畜牧业生产的全能指导员,不但要做好责任区内畜禽免疫工作,还要承担畜牧业科技推广、动物医疗保健和疫情监测等一系列工作。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规定的任务,容易出现一些新补栏畜禽未及时补免的空白点。

2.5养殖户防疫观念淡薄

农村养殖模式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但养殖面广,由于受家庭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多数农户缺乏防疫主动性,部分农户防疫观念淡薄,无整体防控意识,村级动物防疫员主动上门服务不予支持、不配合甚至还阻扰免疫工作。

2.6动物流动性大

农村散养畜禽动态性强,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防疫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极易发生免疫遗漏现象。

3做好农村动物免疫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行政组织力度

(1)乡镇必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法》赋予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组织、宣传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在规划、推广、实施各类项目时,必须把防疫免疫工作放在首位,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1]。

(2)全市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市到乡、乡到村的兽医分片联系责任制,明确任务目标,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继续推进和扩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基础免疫做牢、做扎实,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为防止重开会布置,轻检查落实的情况出现,应将免疫密度、质量等防疫内容与基层领导年度工作业绩挂钩考核兑现,严格执行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3.2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程序,严格动物检疫员出证行为,对没有耳标、防疫档案的动物不予出具产地检疫证,不准进入流通环节,同时采取强制免疫等措施,让出村动物免疫率达100%,真正做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的。

3.3建立基层防疫长效机制

(1)建议成立兽医协会,发挥行业指导、交流、服务、协调、维权和自律的作用,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活动,促进兽医(防疫)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2]。

(2)改变村级防疫以家代室的局面,设立村级兽医(防疫)室。村级兽医室主要承担动物计划免疫程序的推广、免疫标识的配戴、防疫档案的建立、疫情观察等公益性工作,有利于免疫专用设备设施的保管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实施,能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

3.4建立科学合理检查机制

根据周边的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和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计划中的免疫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对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等主要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免疫密度要根据动物标识、免疫档案、调查养殖者、疫苗领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免疫质量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3.5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完善设备。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不断增加对动物防疫的投入,建立村级兽医(防疫)室;完善更新乡、村防疫设备和器械,特别应补充和更新村级已坏冷藏(冰箱、合格的疫苗冷藏包等)设备,彻底杜绝使用无效疫苗的现象发生,以提高免疫质量。

(2)提高劳动报酬。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可根据防疫工作量和当地收入水平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每月定额补助标准和动物免疫密度、质量等情况核定免疫补助(按头、只计算)标准,月均收入应定在800~1 000元,并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尽快出台有关村级动物防疫员社会养老保险等政策,将退休人员纳入农村低保[3],提高其社会地位,解决后顾之忧,有利于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并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加大免疫补助投入。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应急防疫、疫情监测等防疫物质和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公共卫生范畴列入财政预算,完善和落实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全面实现禽流感、猪瘟、蓝耳病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不收费,对狂犬病、鸡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免疫少收或不收费,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户的负担,调动养殖户参与动物防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制定完善的计划或方案,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水平较高、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免疫工作科学规范。

3.7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以村、组为单位,逐步推行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约免疫,让养殖户看到搞好动物防疫不仅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和死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养殖户支持、配合、主动要求防疫的局面。

3.8免疫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疫苗使用前查看疫苗有效期、批号等情况,禁止使用过期、无批号、破损、颜色异常的疫苗。

(2)稀释弱毒疫苗时,一定要用专用稀释液严格按比例稀释,一次稀释量不能太多,时间不易太长,一般夏天不超过2h,冬天不超过4h[4]。

(3)接种弱毒菌苗前后1周内,禁用抗生素类药物及含抗生素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4]。

(4)疫苗使用前应摇匀,但避免剧烈摇动,接种时掌握好剂量,不多不少。

(5)注射器等接种用具须进行消毒处理,用过的废弃物要收集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6)建立健全免疫档案,每次都要记录,及时掌握区域内应免数量和免疫日期,以保证有计划地及时接种各类疫苗,真正发挥免疫记录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春芳.完善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6):13.

[2]冉刚忠,孙家刚.乡村兽医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牧业通讯,2010,319(16):21-22.

免疫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乳酸杆菌;免疫学;肽聚糖

中图分类号:s8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64-02

乳酸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不形成芽孢,因能发酵乳酸而得名。乳酸杆菌不仅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食品加工业,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也得以应用。肽聚糖是乳酸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真核细胞中不含肽聚糖,因此肽聚糖成了真核生物免疫系统识别的理想靶位。dna是乳酸杆菌的遗传物质,对高等动物免疫系统具有免疫刺激作用。菌体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ce protein,omp)是乳酸杆菌细胞膜的一种外膜蛋白,om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不仅可刺激体液免疫,而且可以刺激细胞免疫作用。

1 乳酸杆菌

1.1 乳酸杆菌简介

乳酸杆菌是指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其存在广泛,嗜酸性,最适合ph 5.5~6。在ph 3.0~4.5中仍然能生存,在无芽孢杆菌中其耐酸力最强。酸牛奶中有此菌,是一群生活在机体内益于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它维护人体健康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具有控制肠内感染、抗肿瘤活性等,还能促进小肠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2 乳酸杆菌近期研究成果

国内外有大量饲养和临床试验证明乳酸杆菌对人和动物都有保健和治疗功效,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置入对产妇局部微环境有调整作用,能有效改善产后女性阴道菌群失调状态,使其接近正常女性阴道微环境[1];在种蛋鸡产蛋期饲粮中添加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可以提高种蛋鸡的产蛋率和对饲粮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和改善免疫机能以及显著提高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2];乳酸杆菌通过定制和提供免疫信号调节宿主免疫反应[3];korshunov等[4]通过研究39例hpv感染伴cin的妇女阴道分泌物情况,发现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减少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乳酸杆菌减少,各种条件致病菌增多,为hpv发挥作用提供了环境。

2 乳酸杆菌免疫

2.1 乳酸杆菌肽聚糖的免疫

2.1.1 乳酸杆菌肽聚糖 乳酸杆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pg)它是由双糖单位、四肽尾还有肽桥聚合而成得多层网状大分子结构,n -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glucosamine, nag)和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 nama)交替连接的杂多糖与不同组成的肽交叉连接形成的大分子。肽聚糖占细菌干重的50%~80%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糖链间由肽链交联,构成稳定的网状结构。

2.1.2 乳酸杆菌肽聚糖免疫增强作用 乳酸杆菌肽聚糖等免疫调节剂引起的免疫调节反应是大量蛋白共同作用的结果,孙进等通过分析实验证实了乳酸杆菌肽聚糖引起了核糖体相关蛋白的明显变化[5]。这种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首先,乳酸杆菌肽聚糖刺激后引起th细胞激活,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被诱导,同时,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被激活。第二,特定炎性因子表达增强或减弱,及某些抗炎性因子表达上调[6]。

2.2 乳酸杆菌dna的免疫

2.2.1 乳酸杆菌dna 乳酸杆菌dna是一条双股环状dna分子组成,附着在横隔中介体或细菌膜上。细菌染色体无组蛋白包绕。细菌染色体上的基因与真核细菌不同,无内含子,转录后形成的mrna不必再剪切、拼接,可直接翻译成多肽。乳酸杆菌胞质中还存在着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质粒,质粒能携带2~200个基因,可进行自我复制。

2.2.2 乳酸杆菌dna的免疫增强作用 乳酸杆菌dna对免疫有增强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其他细菌dna的作用相似,其免疫活性部位为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dinucleotides)的特定结构,即以cpg为核心,3'端紧接2个嘧啶,简写为5'-pupucpgppypy-3'。据报道,cpg-dna可直接激活巨噬细胞分泌il-12和tnf-α[7]。单核细胞受细菌dna刺激后,il-6、il-12和tnf-α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加,mhc-i与mhc-ii类抗原表达增加,共刺激信号cd86与cd40表达增加,抗原提呈功能增强[8]。cpg-dna还可延长抗原提呈细胞的存活期,乳酸杆菌dna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nk细胞的功能。

2.3 乳酸杆菌omp的免疫

2.3.1 乳酸杆菌omp 乳酸杆菌外膜蛋白不是由跨生物膜的α螺旋组成,而是由反平行的β桶结构组成,不同的外膜蛋白的β-桶由不同偶数个β-折叠片组成,从8个到22个不等。外膜镶嵌蛋白有多种功能,例如细菌粘附、溶解和蛋白运输,以及信号转导。细菌的omp通过抗吞噬、抗补体及抗血清杀菌作用而对细菌的致病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3.2 乳酸杆菌omp的免疫增强作用 外膜蛋白可作用于参加免疫反应的细胞,omp 通过加强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增强了淋巴细胞的活化,表现出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用鼠伤寒杆菌omp 50μg免疫小白鼠即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保护500 ld50细菌量的攻击,同时omp还可诱导产生变态反应,表明om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细胞免疫能力。

3 乳酸杆菌的免疫学应用前景

2株乳酸杆菌l.casei zhang和mg-1的肽聚糖作为佐剂可明显促进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和禽流感(h5)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雏鸡的免疫效果,并随着肽聚糖添加量的增加抗体滴度也增加[9]。乳酸杆菌l.casei zhang dna作为佐剂可明显促进新城疫油苗和禽流感(h5)亚型油苗对鸡的免疫效果,增强鸡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10]。乳酸杆菌菌体om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显著提高了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抵抗相应强毒的攻击[11]。

乳酸杆菌在免疫学方面的开发有非常中的作用,对家禽的疫苗免疫增强作用已得到证实,对蛋鸡和肉种鸡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乳酸杆菌的三类免疫增强剂可在禽类传染病防治中进一步加以推广,对其他动物免疫增强剂也提供了可以研究及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卢潭敏,李玉珍.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置入对产妇局部微环境的调整作用[j].山东医药,2013,31(53):102-103.

[2] 王 涛,任景乐,祝贵华,等.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对蛋种鸡产蛋性能、免疫机能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7):1551-1558.

[3] 孙 进,施用晖,乐国伟,等.乳酸杆菌通过定值和提供免疫信号调节宿主免疫反应[j].科技导报,2006,24(2):43-46.

[4] korshunov v m,kafarskaia l i,bagirova m s,et al.the effect of solco trichovac on the vaginal microflora of patients with a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ssciated with a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j].zh mikrobiol epidemiol immunobiol,1994,5:13-17.

[5] 孙 进,常桂芳,乐国伟,等.乳酸杆菌肽聚糖调节小鼠免疫细胞基因表达的通路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24(6)9:553-557

[6] 金盼盼,邓燕杰.乳酸杆菌肽聚糖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杂志,2013,25(4):485-487.

[7] chu r s,askew d,noss e h,et al.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 sown-regulate macrophage class11 mhc antigen processing [j].j immunol,1999,163(3):1188-1194.

[8] bauer m,heeg k,wagner h,et al.dna activates human immune cells through a cpg sequence-dependent manner [j].immunology,1999,97(4):699-705.

[9] 王小娥,朱瑞良,杨春晓,等.2种益生菌菌体omp对新城疫病毒免疫增强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2009,29(3):266-271;

免疫学的作用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三大推进为总体要求,结合市畜牧水产局效能建设,按照“提高宠物免疫率,方便群众”的原则,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规范城区养犬管理,消除狂犬病隐患,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市限养区内犬类免疫率达90%以上;在二环以外逐步增设指定免疫点。使二环以外城郊结合部犬类免疫率达70%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指定免疫点的监督管理,规范点内免疫行为

1、定期或不定期对指定免疫点使用疫苗、保管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免疫点免疫健康检查、登记、注射、收费、出具收费票据以及《犬类免疫证》填写。

2、与各免疫点签订2012年犬类免疫委托协议,协议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善,使内容更加全面、详实,进一步规范免疫程序和免疫管理制度。

3、加大对指定免疫点巡查密度,每月对每个指定免疫点检查至少8次;加大对动物医院检查力度,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大检查,半年一次检查情总结。对违规免疫点将坚决给予取缔。

4、建立奖励机制,指定免疫点在一年宠物免疫中成绩突出,遵守《市犬类定点免疫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宠物免疫工作程序操作,没有重大宠物免疫事故的,向市畜牧水产局申报给于表彰、授予信誉单位铜牌并以资奖励。

5、免疫点实行动态管理,对指定犬类免疫点实行动态管理:对违反《市犬类定点免疫管理制度》的免疫点,给予取缔,符合免疫条件的经审核补充进来。

6、完善宠物免疫电子档案和信息化数据库管理系统。按一犬一证一号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免疫数据库查询系统。积极寻求、探讨、实施在宠物身上植入电子芯片,作为宠物身份识别和免疫标识。电子芯片上可写入畜主姓名、地址、pa视讯的联系方式、免疫时间、下次免疫时间等。

7、宠物免疫采用电脑化管理,凡是进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犬主,在爱犬到达免疫时间,由动物医院提前提示免疫时间或通过电信提示下次免疫时间、手机短信息方式提示下次免疫时间。

(二)增加免疫疫苗种类,适应市民需要

1、根据广大养犬户的需要,增加进口狂犬病疫苗单苗和含狂犬病联苗品种。

2、对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实行公开投标的方式,疫苗从厂商处直接购买,财务验收,指定专人保管,粘贴专用防伪标识,经领导批准后发放。

(三)完善犬类免疫证牌,实行规范化管理

1、制定市犬类免疫证、牌管理办法。

2、实行牌、证专厂定量制作,财务验收,犬免管理人员领发,登记。犬类免疫证内容填写由电脑打印。

(四)规范免疫收费,杜绝违规收费行为发生

1、在各指定免疫点公布免疫收费标准,不得多收和少收或者不出具《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实行一针一登一票-证制。

2、为了便于检查,宠物离开动物医院时,免疫点必须办完登记、出证、出据等一切免疫手续。

3、复免的在免疫证上填写收费收据号码,同时在收费收据上填写免疫证编号。

(五)规范发放犬类免疫证

免疫证上应有犬的近期照片,犬主、犬名、pa视讯的联系方式以及地址要真实清楚。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填写下次免疫时。

(六)成立宠物免疫事故处理领导组

中心成立宠物免疫事故指导、处理工作组,对各指定免疫点免疫事故进行处理。处理工作组首先对发生事故的动物医院犬类免疫程序进行审查,分析免疫事故发生的原因,给出免疫事故处理意见。必要时通知所用疫苗的厂家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局领导的统一安排、布置下开展工作,中心领导班子加强对犬类免疫工作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突击检查动物诊疗医院、指定免疫点和宠物交易市场。在人员安排、车辆使用上给予保障以及必要的工作经费。

(二)加强宣传工作。宠物免疫管理站进一步加大狂犬病防疫的宣传力度。在中心网站上全面宣传狂犬病预防知识,常见宠物疫病预防;每月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广泛宣传狂犬病的危害性,狂犬病防控的重要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治法》,《市限制养犬条例》以及犬病知识,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其次以宣传画、宣传册、告知书等形式到区、街道、社区宣传,把宣传工作深入到广大养犬户。

(三)做好培训工作。一是做好免疫点防治人员的培训,保证免疫质量,确保宠物免疫工作顺利、安全地开展。二是做好宠物免疫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学习宠物免疫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免疫程序、技术要领。向有成功经验的外省市学习,积极参加省市及外省举行的免疫培训,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学习边探索,使免疫工作上个新台阶。

(四)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积极支持配合局稽查支队对动物医院的监督检查工作。宠物免疫管理站应该主动和从事犬类管理有关部门联系,特别是同公安部门、卫生部门协作,共同做好我市狂犬病等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切断狂犬病等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疫病传播和流行,切实做好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做好上门服务工作。凡是城区限养区内,电话要求上门服务的,应安排就近的免疫点按照《市犬类定点免疫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上门服务工作。区、街道、社区、物业同我们联系要求上门服务的,根据犬只的数量,宠物站应安排好人员、时间、地点,做好上门服务工作。

免疫学的作用篇10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校护理专业2008级护理18班和19班为实验班(组),2008级护理20班和21班为对照班(组),实验组106人,对照组为l09人,两组学生间入学成绩、平时成绩、年龄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陈慰峰主编的《医学免疫学》进行授课,授课时间、授课计划、授课教师均相同,实验组采用暴露思维过程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对照组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2、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6份,收回l09份,调查结果见下表1;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案分析及期末考试成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分析与体会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理论及其方法学的生物医学科学,学科的内容抽象、更新快,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密切。免疫学与医学的任一学科结合即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如与病理学结合为免疫病理学,与药理学结合为免疫药理学,与毒理学结合为免疫毒理学,类似的诸如感染免疫学、临床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血液免疫学、放射免疫学、神经免疫学、生殖免疫学,免疫学本身也已派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免疫生态学等[1,2],免疫学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学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灵感,使他们能把这些意识和灵感带到即将或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之中。免疫学作为飞速发展的机能学科,其自身特点是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专业理论通常是概念中富含概念,用定义来解释定义,抽象难懂不易理解。要想教好免疫学,核心是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思路跟不上或出现思维上的误区,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对免疫学学习的惰性心理,使免疫学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93.10%的学生认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提高,94.8%学生认为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提高;认为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占98.3%,认为对沟通能力和对自学能力分别为93.1%和96.5%。实验组病案分析成绩77.22±9.01,期末考试成绩79.64±8.20;对照组则分别为73.03±11.84和76.59±7.39,统计学有明显差异。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暴露思维过程教学方法是一条可行之路,值得深入探讨。

1)暴露教师的思维体现在:

①转变教学观念,综合实际情况分析学好教材。将免疫学知识、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代免疫学新进展、尤其是分子免疫学内容要适当的加入,学习新的免疫学知识。

②全面分析教材特点,用好教材。由于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应以一本为主,其他的教材可作为资料,在备课时作为参考。

③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自学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④根据标准,理清概念,适当拓展教材的内的研究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明确疾病的概念,利于同学掌握、理解和应用。

⑤部分内容过多、过细,少部分内容较偏、较难。因此,教学中应删繁就简、概括归纳,在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重点讲授重要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力度和基础理论服务临床免疫学的力度。总之,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必须做到既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又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否则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思维暴露体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学生学习兴趣。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教师本身要转变观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方,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平台。

①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猜想,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有了兴趣,教学过程就有了动力及活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师生初次见面的第一堂课上,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十分重要,应该把该门课的学科性质、重点内容、教学目的等讲清楚。其中,应特别向学生强调学习这门课程后会有什么收获,这一点对成教学生尤为重要。

②在教学中还可运用类比法,设定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解免疫的三大功能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将免疫系统比喻为国家的国防体系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如免疫防御――军队的作用,阻挡外敌入侵或把入侵者消灭并赶出国门;将现实生活中的常识用于解释看不见摸不着的免疫理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轻松,消除了学生听说免疫学难学而产生的畏惧心理。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引起学生兴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③设计合理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