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十篇-pa视讯

时间:2023-10-07 18:09:35

被举报文档标题: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1

【关键词】大棚栽培;无公害;草莓栽培

草莓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香甜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草莓的生存能力强,成熟所需天数少,且繁殖速度快,较易种植,通过大棚种植还可以调节草莓的采收上市时间,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是一种适合适度规模经营的水果种类。

1我国无公害大棚草莓种植的现状

无公害草莓以质量高、安全性高、环保性高等众多优良品质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在现阶段,种植无公害草莓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制约,例如种植地的气候、种植前所投入的成本以及种植时所使用的相关技术等等,因此就使种植户们存有一定的顾虑[1]。因而对无公害大棚草莓种植技术的探究对草莓产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们国家对无公害草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向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制定并颁布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向无公害领域进行倾斜,对其进行有力的支持。比如,对种植无公害草莓的农户加大补贴的力度,让他们能够有更大的动力去推广无公害草莓。总而言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无公害草莓的相关技术势必会在我国各个地区开花结果,获取进一步的发展[2]。

2品种的选择

在进行无公害草莓种植的过程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那些休眠浅、不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以及品质优良、具备极高的抗虫害能力的草莓品种,比如章姬或者红颜等等。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在草莓田上,要对所种植的品种的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通常的情况下,以四个或者五个品种最为适宜,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提升草莓的产量,在对草莓进行混合种植的时候,草莓的种植人员还应该把早熟的草莓和中熟的草莓进行混合种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草莓的采摘期尽可能的分散,更加有利于草莓的种植管理工作。

3草莓繁殖的技术

在对草莓进行种植的过程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草莓繁殖技术就是匍匐茎繁殖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对浆果采摘完毕以后,就把这块地作为子苗的种植田,一般情况下每隔一行采摘一行,还要对草莓田进行整体施肥,来保证土壤的肥力。在对草莓繁殖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把握好时机,要彻底清除以前的种子苗,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3]。第二,等到茎大量繁殖的阶段,要对茎蔓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使其均匀分散。第三,要注意草莓田的灌溉和排水工作,遵循雨季排水、旱季灌溉的原则,使草莓田保持最佳的含水量。第四,在对草莓田进行施肥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的土质情况,添加适量的复合肥和尿素,第五,要注重防止病虫害和及时清除杂草共同进行。第六,在进行匍匐苗移植工作的时候,应该把匍匐茎剪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种植苗能够顺利的成长和发育。

4草莓栽植技术

4.1大棚地址的选择

在无公害大棚中种植草莓,首先要考虑大棚建立地址的空气是否清新、无污染,而且水质也要没有污染,同时还要看土壤,土壤肥力在其次,主要检查土壤中是否存在污染物,一定要使空气、土壤与水质都达到无公害的标准。其次,选择的位置,要选择以前没有栽培过草莓的土壤,并且未被水旱轮作过的土地。再次,选址完成后,要消毒选址的土地,主要在高温天气利用太阳进行热消毒。最后,深翻土壤,用水将土地透彻灌溉,并在选址土地上铺设一层地膜,同时建立大棚骨架,然后在上面搭建大棚膜[4]。

4.2移栽技术

在对草莓进行移植的时候,最为恰当的时间当属于立秋之后,在符合草莓移植的机会出现以后,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草莓的移植工作。对于对草莓进行移植的时候的温度,应该以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最为适宜,在光照不是特别充分的情况下移植,往往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5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在草莓栽培中应尽量避免多施、偏施肥料,在栽培季开始前注重补充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据测土结果施用肥料,对养分含量偏高的土壤控制肥料投入;在追肥时要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补充,避免因某种元素的缺乏导致草莓生长发育不良。对于病虫害防治,要根据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对于草莓灰霉病,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真菌病害,为了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可以用腐霉利烟剂进行熏蒸。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2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草莓;树莓;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09-02

1 长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农业体制的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是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

近年来,长丰县积极实施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产业的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从长丰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来看,长丰农业产业化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1 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立足县情实际,以扶植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日夜突出、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2007年起,长丰县实施了现代农业“418工程”。通过实施418工程,现已形成了优质粮油业、草莓蔬菜业、林果花卉业和养殖业四大主导产业,如长丰草莓产业、立华养鸡产业等。

1.2 园区基地初显规模

长丰县农产品基地已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围绕建设全县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草莓、果蔬、生猪、奶牛、养鸡、饲草、花卉苗木、优质粮棉油等基地的“万、千、百”工程的实施,已取得巨大成效。2008年,全县草莓、蔬菜种植面积达16.6万亩,产量达26.3万吨,同比增长14.2%和16.6。2009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突破12万亩,亩纯收益6000-7000元,最高收益上万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龙头产业。2012年,全县力争草莓、树莓种植面积达20万亩,形成全国最大的浆果县。

1.3 龙头企业队伍迅速壮大

长丰县现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其中部级2家,新增1家,省级9家,新增4家,市级37家,新增12家。其中,全县农业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7个,各类龙头企业在长丰建立生产基地达20.1万亩,企业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合作组织 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农户11.4万户,同比增长12%,户均增收1700元。全县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3%。农业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为全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1.4 农业组织创新逐步兴起

全县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98家;会员、社员人数已达16000人,涉及粮食、草莓、畜禽、蔬菜、水产、林业、食用菌、水果、棉花等近10个类别,已成为我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带动农民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5 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长丰县各级政府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建立草莓销售专业市场,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在水湖镇、罗塘乡和左店乡都分别开辟了草莓专业市场,县城水家湖每年都在草莓销售季节开辟草莓交易市场,各乡镇不但充分利用了专业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还充分利用中介服务组织作用,积极做好草莓交易工作。同时在合肥周谷堆市场建立固定批零网点。

2 长丰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本做法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关键是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正确定位、创新发展。长丰县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着重抓好了“十个环节”,实现了“四个提升”。

2.1 突出重点,提升现代绿色农业产业水平

2.1.1 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通过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园区科技创新,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加现代科技设施,不断提升农业园区的规模和质量。今年,长丰县建立了草莓脱毒组培育苗示范园、全国蔬菜种植标准园草莓园、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南瓜新品种展示园等农业园且作用明显。草莓脱毒组培育苗示范园已投产繁育原种苗,预计年底实现100万株优质脱毒原种苗的培育能力,满足全县10万亩以上的草莓种植用苗需求;创建全国蔬菜种植标准园草莓园,园区面积400亩,开展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栽培技术集成应用研究示范;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各品种经实收平均单产达3160公斤/亩,获得丰收,县政府先后组织3次现场观摩活动,推动全县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南瓜新品种展示园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40亩,落实全国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70家140多个南瓜新品种参加种植展示,栽种大棚南瓜30多亩,露地南瓜200亩,为展示长丰南瓜种植水平提供了平台。

2.1.2 以不均衡发展为重点,形成草莓、树莓两翼齐飞态势

长丰草莓经过30年的发展,在长丰北部已形成优势集中产区,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牌日益响亮,效益连年攀升,已发展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9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今年,草莓育苗工作基本结束,全县育苗总面积达4.8万亩,同比增长14.3%,可满足15万亩草莓移栽需求。长丰南部将大力发展树莓产业。2010年,长丰县树莓产业发展争取达到6000-7000亩,到2012年争取达到2-3万亩,实现草莓和树莓20万亩,形成“北有草莓、南有树莓”比翼双飞。

2.2 紧抓三个环节,提升农民增收水平

2.2.1 以科技促进特色农业增效

长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与科技促进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长丰县草莓产业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更是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长丰草莓的发展一直有着强大的智力在支撑,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作后盾。县内我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草莓协会为主体的技术培训体系,对草莓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为了加强技术指导,长丰县从省外聘请草莓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如从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聘请姜卓俊教授对长丰县400多名草莓种植户和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人员进行培训。除此,长丰县还从西班牙、以色列、比利时等国聘请草莓专家为长丰草莓生产支招。草莓专家还为长丰莓农引进了先进的滴灌设施。此项技术的实施,不仅减轻了长丰农民栽培草莓时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草莓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肥料随水流失,而且增强了草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一项应大力推广的科技项目。

2.2.2 以草莓产业发展辐射扩大就业带动增收

2008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合作组织 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农户11.4万户,户均增收近两千元。全县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较2006年增长126.4%,三年翻了一番多。拥有种植户5万多户,从业人员9.2万人,受益农民18.6万人,总产量22万吨,亩均产值1.2万元以上。

2.3 紧扣三个主题,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2.3.1 以绿色安全为主题,提升农产品质量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长丰县已注册的农产品商标达16个;拥有部级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个。获得省级名优产品2个,获得国家标准委批准的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金润米业的大米荣获合肥市免检产品称号;长丰草莓成功获得了国家工商局、国家质监局的注册和地理标识的认证。

2.3.2 引进优良品种,提升竞争力

随着草莓生产规模的逐渐形成,草莓品种的引进更新更快。开始选用品种为日本的“宝交早生”,后来被新品种“丰香”所代替。近几年,县农技推广部门利用省级财政资金新建了合肥市作物组培中心,积极开展草莓种苗的脱毒组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目前脱毒草莓种苗应用已占全县草莓种植面积的40%左右。脱毒草莓的推广,大幅度地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品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深受广大莓农的欢迎。

2.3.3 开发新品种,拓展新市场

树莓,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拥有“果中黄金”、“水果皇帝”的美誉。长丰县从2008年初,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引种350亩树莓,目前少量鲜果已进入合肥超市、宾馆、医院,呈现出供不应求状况。基于树莓市场前景广阔,今年10月下旬,长丰县组织人员前往“树莓之乡”沈阳市东陵区考察。根据东陵经验,长丰县计划在三年内将长丰打造成万亩树莓大县,形成草莓、树莓比翼双飞态势。

2.4 做好三篇文章,提升服务水平

2.4.1 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护农文章

长丰县是部级草莓标准化示范区,长丰草莓是国家农业部确认的绿色食品,是安徽省第六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产品。在组织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建立了目标责任制、运行跟踪督察制、全程技术指导制;采用大棚蜜蜂授粉等技术,实行农资统一供应,对供应草莓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监督管理;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建立了农药残留分析室,定期监测,组织科技人员制定《草莓育苗技术规范》、《江淮草莓促成栽培生产技术规程》、《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这3项标准不仅在长丰县得以实施,而且被省技术监督局批准为省内地方标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试验,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实现广大霉农的根本利益。

2.4.2 加大政府支持,做好扶农文章

长丰草莓产业的发展受到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大力支持对长丰草莓的发展有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长丰县已经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了八界草莓文化节,推广、宣传长丰草莓,扩大长丰草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丰县还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推介会,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天津红旗市场、沈阳水果批发市场召开经销商与草莓户对接会,加强长丰草莓与各地经销商的联系与合作.此外长丰还在制度方面给草莓保驾护航,全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长均为草莓经销第一责任人。

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丰草莓产业的发展。2009年提出了打造省会经济圈草莓基地的战略构思,这项举措不仅符合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江淮草莓产业带以长丰为主”的战略思想,更符合合肥市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长丰草莓产业的发展目标。

2.4.3 强化各项服务,做好惠农文章

长丰县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不低于500万元,设立特色农业双20万亩工程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资金规模。重点支持优质种苗引种、繁育、推广和科技示范园及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产业服务体系配套、品牌创建、人才引进等环节。具体奖补政策包括:对本县繁育的脱毒优质草莓原原种苗每株奖补1元,脱毒优质原种一代大苗每株奖补0.2元;购买指定的优质树莓脱毒原种苗及种植配套设施每亩奖补1200元,优质脱毒马铃薯、南(冬)瓜100亩以上的,每亩奖补200元,建立新品种展示推广示范园300亩以上和建立种苗繁育推广示范园100亩以上的,给予连续2年的土地租金补助;每年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经费50万元,重点用于专家聘请、科技培训、市场营销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3 长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1)政府政策调控扶持是发展现代农业之本。

(2)更新理、创新发展是现代农业之前提。

(3)强化生态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是发展现代农业之基。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3

附件:

材料:地膜、秸秆、铁锨、镢头、灌溉设施(水泵、电缆、管道)剪刀,一年生草莓苗子。

1 试验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维生素摄入的均衡。草莓被誉为果中之王,因果实、甜酸可口、含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和人体所需的各种丰富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通过查阅有关草莓的资料,草莓对人体有帮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对癌症,特别是鼻咽癌、肺癌、扁桃体癌、喉癌患者尤宜食用。因此,草莓的销路一直不错。

草莓果实为浆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温带常绿植物,喜欢温暖的气候,但不耐严寒也不抗炎热。我曾听爸爸讲过,草莓根系在2℃时便开始活动;地上部分在5℃开始生长。生长后如再遇到-2℃的低温就会受冻害,温度降至-10℃植株会被冻死。草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草莓的生长有不良影响。草莓根系在-8℃,花芽在-10~-15℃的情况下就会受冻害,低于-20℃时整个植株往往芽能耐-10~-15℃的低温。但冬季采取埋土、覆盖等保护方法,即使在-40℃的一些地区也可栽培草莓。

草莓果实是浆果,不耐运输,再加之运输后新鲜度有不同程序的降低,严重影响销售价格,送亲友还受远距离运输和时效性的限制,再加之温室草莓的含糖量,着色及口感总不如家乡的露地草莓好吃,但是在家乡栽培越冬防寒是最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萌生了如何经济、实惠地让草莓在清涧县露地栽培越冬防寒的想法。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走访亲友实际调查,通过对清涧县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分析,我了解到清涧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候13.4℃,年降雨量517.7毫米,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日照2271.6小时,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4℃左右。这儿露地栽培草莓所需的气候、土壤、光照都能满足草莓的生长需求,越冬是种植草莓最大的问题。如果把它放温室越冬代价太高,再加之温室温度过高,没有足够的低温春化作用,草莓结实性能差,花芽很难分化。采用了垄沟种植的办法、再腹膜能提早发芽、提早上市。每年11月份,冬灌能提高土壤的温度,水结冰凝华放热的缘故,多种见解使我,萌生了垄沟栽植,再腹地膜,然后冬灌栽植草莓的方法。

在冬天,如何让草莓在清涧县露地栽培并安全越冬?做垄沟栽植,再腹地膜,然后冬灌,是否能让草莓在露地安全越冬?有了这样的想法,最后我决定先在清涧县无定河畔搞草莓越冬防寒试验。

对照一与对照二两块试验田,为获取高产,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把地块选在含有机质丰富、保水力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土壤栽植,在栽植草莓前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施用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以磷、钾肥为主,配施少量氮肥。定植时按双行三角形种植方式合理密植,株行距20cm×30cm,开沟宽30cm,沟深15cm,每亩栽6000-7200株。定植后追肥,也可在二行草莓植株中间开一条浅沟,深10~15cm,将肥料均匀施入再浇水。栽植的要求“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后勤灌水,刚定植后的草莓幼苗不耐旱,受旱时很容易死苗。在定植草莓后7天内,保证供给充足水分。一般每天上午灌水一次,如遇阴天可隔天灌水一次。7天以后,幼苗基本恢复生长,抗旱力有所增强,以后可适当减少灌水次数。

3.7 确定试验田样本及对照

把试验田分成三大块,每块栽植500株,分别挂牌,表明对照一是采用普通栽法,不覆盖,不冬灌的试验田(又叫对照a);对照二是采用垄沟栽植的方法,覆盖薄膜,进行过冬灌的试验田(又叫对照b);对照三采用垄沟栽植法,覆盖稻草、秸秆等又进行冬灌的试验田(又叫对照c)。

对照a结果的很少,成活的20偶尔结一两个并且果实都很小,大部分是畸形果,品质也很差,枝~不旺盛,病虫害严重。产出的果实就是5斤左右,对照c成活460株,成活的株数60都挂有果实,果实大小不匀称,畸形果相对较少,色泽度也较亮,病虫害相对较轻,整个叶片比较绿,生长旺盛,可采摘2茬,产出的果实达12斤左右。对照b成活495株,成活率达99,几乎每株都挂有果实,果实大小比较均匀,特大的有鸡蛋那么大小,植株生长茂盛,叶片深绿,病虫害很少,植株较健壮,可采摘4茬左右,产量可达30斤左右。从投资及产出的效益分析采用对照b较实惠,适合生产发展,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照c产了30斤,且单果大小适中,每斤卖4元,可以卖到120元,投入成本大约就是80元。对照b产出60斤,且单果大,每斤卖到5元,可以卖300元,投资成本约150元,对照a产了15斤,且单果小,每斤卖到3元,可以卖45元,成本大约10元,产出与投入相差甚远,没有可行性。

4 研究分析试验的结果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4

关键词 绿色食品;草莓;平菇;立体;栽培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68.4;s646.1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093-01

伊犁河谷有机肥源丰富,工业污染源相对较少,具备开发国内、国际标准的绿色食品的优越条件[1-2]。国家、自治区已明确提出,要把伊犁建设成为新疆主要的畜产品和绿色、有机产业基地,出口产品集散和加工基地。截至目前,新疆伊犁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州直设施农业占地面积4 440 hm2,其中:温室21 250 座、拱棚24 935 个,年产瓜果蔬菜产量达17.17万t,绿色蔬菜产业有一定规模,设施林果类、瓜菜类等果蔬得到进一步优化,规模化成效显著[3]。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在原有基础上,运用国内绿色食品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如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及生物化学防治技术[4-5],集成配套伊犁河谷绿色食品温室草莓―平菇立体栽培关键技术,以为伊犁绿色食品温室草莓与平菇立体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供借鉴。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温室草莓平菇立体栽培的术语与定义、产地要求、田间管理、采收、废弃物处理、包装与贮运的要求。本规程适用于伊犁河谷绿色食品温室草莓、平菇的立体栽培。

2 产地要求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的要求。投入品农药应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的要求。投入品肥料应符合《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的要求。

3 田间管理

3.1 草莓扩繁

①品种选择:选择抗性强、休眠期短、品质好的草莓品种,如甜查理等。②繁殖方法:采用匍匐茎繁殖法进行扩繁。③园地选择及整地:一般在温室前空地扩繁,施腐熟的有机肥60~75 t/hm2、过磷酸钙600~750 kg/hm2,翻耕耙匀耙细。整地后做小高畦,畦宽1.0~1.5 m,畦南北走向,每畦之间留30 cm小沟,便于浇水。④母株选择:选择无病毒原种脱毒种苗,茎粗,根系完整,且有较多新根,具有3~4片正常发育的叶片。⑤栽植:春季种苗扩繁栽植,栽植1.95万~2.40万株/hm2,行距150 cm,株距30 cm。⑥栽植管理:栽后立即浇1次透水,成活后,适当晾苗,并及时中耕除草。当植株长出3片叶和开始抽生匍匐茎时,施二胺复合肥15 kg/hm2;匍匐茎生根后,追施尿素75~90 kg/hm2;每次施肥后要及时浇水。移栽前1个月,每隔5~10 d喷1次氨基酸等叶面肥料。并及时去除老叶,去花蕾,进行人工引茎,当大部分新生苗长到3~6片叶时即可出圃。

3.2 平菇接种

①菌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适合本地的平菇品种,如新疆黑平等。②培养基配制:按糖1%、麸皮5%、棉籽壳94%的比例进行培养基配比,水分含量在55%~60%之间,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消毒,装袋后高压高温灭菌。③接种:无菌环境下将菌种接种于栽培袋中。④ 培养:在25~28 ℃温度条件下培养菌袋,培养时间18~20 d。

3.3 定植前准备

①土壤消毒:采取高温闷棚,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 kg/棚撒入土中消毒。②施基肥:施氮、磷、钾复合肥50~70 kg/棚施入棚内。③整地: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3.4 平菇播种

平菇播种前,在地面铺设1层纸等材料防杂菌污染,在其上面做高20~30 cm、宽30~35 cm的模具,在模具内铺设棉籽壳65% 牛粪30% 麸皮5%、相对湿度55%~60%的混合基质,在其上面均匀撒1层培养好的菌种,再在菌种上铺设1层同样厚度的混合基质,用塑料膜等进行覆盖保墒,温室上覆盖遮阳网或草帘遮荫,培养15~20 d。

3.5 草莓定植

①定植时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定植。② 栽植方式:采用高垄栽培,沿平菇播种的行间挖土,将平菇播种行上方、左右方培土,培成高55~60 cm,垄距65~70 cm高垄。垄背按行距20~25 cm,株距10~15 cm栽植草莓苗。垄背行间铺设1条滴灌带。③地膜覆盖:草莓苗顶花芽显蕾r覆盖黑色地膜,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

3.6 草莓栽培管理

①棚膜覆盖:在气温降至10~12 ℃时覆盖棚膜。②温湿度调节:一是温度调节,显蕾前白天26~28 ℃,夜间15~18 ℃;现蕾期白天25~28 ℃,夜间8~12 ℃;花期白天22~25 ℃,夜间8~10 ℃;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20~25 ℃,夜间5~10 ℃。二是湿度调节,保证白天相对湿度保持55%~60%。③水肥管理:一是水分管理,采用膜下暗灌,定植时浇透水,地膜覆盖后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二是肥料管理,因时因地采用滴灌含氮、磷、钾的冲施肥随滴灌施放,施用3~4 次。④植株管理:一是摘叶及去除匍匐茎;二是保留1~2个壮且方位好的腋芽,其他顶花序掰掉;三是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四是每个花序要保留果实7~12个。

3.7 放养蜜蜂

草莓开花前1周在棚室中放入1箱蜜蜂或1箱熊蜂进行昆虫授粉。

3.8 病虫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行防治,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

3.8.1 草莓病虫害防治。伊犁河谷温室草莓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白粉虱、蚜虫和红蜘蛛等,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参照孙清花等[4]规定的操作进行。

3.8.2 平菇病虫害防治。伊犁河谷温室平菇栽培中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有褐班病、青霉、木霉、菇螨等。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摘除病菇,使用符合钦水卫生标准的水,发现病害时要采用高温闷棚、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褐斑病的防治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喷雾。菇螨等害虫采用物理植保液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 采收

4.1 产品质量标准

草莓按《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44)的规定执行。平菇按《绿色食品食用菌》(ny/t749)的规定执行。

4.2 采收标准

草莓果实表面着色达到70%以上,即可采收。当平菇菇形正常、规整、饱满时即可采摘。

4.3 采收时间

根据草莓果实或平菇的成熟期决定采收时间。一般在上午无露水或傍晚时采收。

5 废弃物处理

对废弃棚膜和地膜进行统一回收处理,对每次摘除的病叶、病果、病株、残枝败叶和杂草要及时清理出棚,并进行统一处理。

6 包装与贮运

包装应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658)的要求。贮运应符合《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的要求。

7 参考文献

[1] 吴文良,孟凡乔,郭岩彬,等.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产业化开发:以新疆伊犁河流域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 焦子伟,孟凡乔,罗新湖,等.我国有机设施农业有害生物综合调控技术[j].温室园艺,2011(10):56-57.

[3] 顾向红,焦子伟,杨佳林.新疆伊犁河谷温室草莓昆虫授粉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4 (24):125.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5

关键词红颊草莓;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红颊是以章姬和幸香杂交育成,系日本最新育成的优质大果型草莓品种,具有章姬品种长势旺、产量高、口味佳、商品性好等优点[1]。其克服了章姬果实软、易感染炭疽病的弱点,熟性较丰香略迟,为鲜食、加工兼用品种,适于大棚促成栽培。红颊草莓价格高,春节前上市售价达到50元/kg,产值可达30万~45万元/hm2。该品种育苗困难,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容易引发炭疽病。2001年由宁波市引入试种,2002年引入慈溪市进行栽培。

1品种特性

红颊草莓株型大,植株较丰香、章姬高大,株高约28.7cm,株幅25cm左右,株型清秀。花茎粗壮直立但花茎数少,花量也较少。休眠程度较浅,花芽分化与丰香相近略偏迟;花穗大,花轴长而粗壮。果形大,平均单果重30g左右(1代顶果特大,平均重50g左右,大果重达75g以上);果实长圆锥形(1代的顶果呈短圆锥形),果实表面和内部色泽均呈鲜红色,着色一致,外形美观,富有光泽,畸形果少。品种连续结果性强,丰产性好,大棚促成栽培平均单株产量在300g以上,平均产量在27t/hm2以上。红颊草莓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为11.8%(1代果达到14%以上),前期果与中后期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相对较小;果实硬度适中,不同采摘期和不同栽培方式的平均硬度为0.21kg/cm2,耐贮运性明显优于章姬和丰香;香味浓,口感好,品质极佳。

2栽培技术

2.1育苗

苗圃应选择富含有机质、未种过草莓和茄果类的壤土,育苗前先进行土壤消毒[2]。母株宜选择脱毒苗或生长势强、无病虫害、品种纯的优良植株。2月中下旬,将母株苗定植在育苗地,株距80~100cm,定植5250~6750株/hm2。种时须浅栽,并注意浇透定根水。红颊草莓喜欢冷凉环境,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诱发炭疽病。遇高温干旱天气,重点要做好搭棚遮荫和灌水降地温工作,以沟灌为宜[3]。将遮阳网日盖夜揭,降低温度,最好覆盖天膜避雨,以降低湿度。另外,由于红颊发根弱,在6月底前把所有子苗人工种入土壤,帮助扎根,留苗量以60万株/hm2为宜。苗期要注重草莓炭疽病的防治,特别是雨前和雨后宜用咪鲜胺类农药喷雾防治。育苗地选择低洼但不积水的夜潮地,有利于根系下扎及维持较低地温,育苗地要轮流选择,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2定植

定植前,施入有机肥30t/hm2,以腐熟的鸡粪、兔粪、羊粪为好。由于草莓所产干物质较少,有机肥料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出现旺长,推迟开花、减少挂果量。有机肥在翻耕时施入,同时撒入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种前开沟起垄,一般8m棚作畦7行(因地制宜),垄高35cm。结合慈溪市的气候特点,一般定植时间在9月中下旬,定植越早成活率越低,但上市早,结果期拉长,可提高春节前的产量。因此,要尽可能抢低温阴天提早种植[4]。定植时不再施基肥,一般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具体应根据苗体大小、土壤肥力而定。采用双行三角形种植法,窄行距在30cm左右,株距为18~25cm。带土移栽,浅栽,弓背必须朝沟,便于果实沿畦边下坠,边种边用稀薄人粪尿浇透定根水,使根与泥土紧密结合,睛天移栽要及时用喷滴管浇透水,喷水时尽量不要喷到叶片上。移栽时要用遮阳网覆盖几天,以利成活。

2.3上膜

地膜覆盖时间一般是在顶花芽现蕾时进行,尽可能在大棚上膜之前完成。地膜以黑膜为好,能降低地温,抑制杂草生长。日气温降至17℃、夜间气温降至10℃左右时上大棚膜,慈溪地区一般以11月上旬为好。当大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在5℃以下时上内棚膜,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进行。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4施肥

红颊草莓促成栽培中,生长期长,产量高,连续结果消耗养分较多。为此,必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勤施、薄施追肥[5]。苗期在追肥前先用滴管浇水,过几天再用滴管追肥,以防产生肥害。结果后每月追肥1次,以高质量的挪威产复合肥为好,用滴管施入,施量在150kg/hm2左右,从而避免盐害,提高品质。

2.5放蜂授粉

草莓常因低温、昆虫活动少、棚内湿度大等原因,使花粉不易散发,从而影响授粉,产生畸形果,造成坐果率低。当草莓开花时,每棚放1箱蜜蜂,每箱蜂只放2片蜂格。棚两端通风处要围防虫网,防止蜜蜂外逃,蜂箱内要定期喂饲白糖水及花粉,白糠∶水比例为1∶1,隔5d喂1次,并请专业养蜂人员进行定期杀螨。放蜂时间从开花起至采摘结束。

2.6管理

移栽成活后,及时松土除草,遇到干旱时要沟灌河水。草莓易受盐害、肥害、药害,对除草剂反应敏感,应严禁使用除草剂。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摘除葡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过密叶[6]。及早疏花疏果,每一花穗以结果2~3个为宜,单果重可达35~50g,且商品性好、价值高。红颊草莓顶果优势明显,疏果有利于顶果膨大,考虑到春节前草莓价格高,疏果以轻疏为主,确保节前有2茬以上果可供采摘。

2.7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蛴螬、蝼蛄、小地老虎、蚜虫、红蜘蛛、蜗牛等。防治方法:①选择排水好的中性土壤田块建园,园内开好围、直、腰沟,及时清沟排水,做到雨过田干;忌盐渍化严重地块种植,大棚地要及时揭膜洗盐;采用深沟高畦的种植方式;合理密植,防止植株徒长。②及时摘除老叶、病果等。③应做好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④根据气候及时喷药,做到预防为主。在高温暴雨季节,每次暴雨前后及时施药,以控制炭疽病发生。可选喷25%凯润1500倍液、43%好力克5000倍液、75%拿敌稳3000倍液、60%百泰8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等预防,每隔7d喷1次,连续进行防治。各种药剂宜交替使用,以免使植株产生抗药性。

2.8适时采摘

红颊草莓成熟时果实深红,硬度较好,低温阶段的草莓应在完全成熟时采摘。春季气温较高时,草莓成熟较快。成熟时的果实较软,不易装箱运输,应在8~9成着色时及时采摘,切忌过熟变软时采摘。

3参考文献

[1]巩惠芳,杜正顺,张四普,等.大棚草莓品种引种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63-64,69.

[2]张玲.保护地草莓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16):28.

[3]蔡学斌.草莓高效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0(9):12.

[4]孙瑞芬,林雅珍.内蒙古自治区草莓优良品种及其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1):41-42.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6

辽宁省庄河市地处北纬39度,是世界公认的草莓种植优越区域。近年来,草莓成为庄河现代农业标志性产业之一,庄河市光明山镇更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镇”。在庄河,草莓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富民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水果皇后”的前世今生

早春时节乍暖尤寒, 在大连乾豪铭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庄河草莓基地,红色的草莓静静地挂在叶间,像红宝石一样一尘不染地等待着游人的采摘。这里面所有的草莓全都长在齐腰高的架子上,肥厚的叶子一丛丛的,红艳鲜亮的草莓随着枝丫一颗颗探出来,非常可爱。拨开层层叶子,可以看到下面是用塑料膜包裹的土壤,滴灌的扁长管道就沿着每一株草莓的根部纵向延伸,在每一垄草莓的上方,每隔几米就有一块彩色的防虫板,诱杀飞虫。

乾豪农业技术工程师雷衡告诉记者,乾豪草莓是从日本引进的红颜品种草莓,也是目前最顶尖的草莓品种。此外,在草莓种植上,结合了目前国际领先的无土栽培模式,这种无土栽培草莓技术是由在韩国学习设施农业的刘拾生博士引入到了国内,也叫立体栽培,施用专用有机培养液,使草莓在无农药、无激素的环境中成长。雷衡说,“它不受土壤限制,不受气候条件限制,人工操作比正常的省力很多,因为人不用弯腰,也不用蹲下去操作,直立操作就可以。无土栽培方式还具有节约土地、节省成本等好处,如果大面积推广,能显著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草莓被誉为“水果皇后”,性味甘酸,具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凉血解毒的功效。庄河种植草莓已有上百年历史,时称“高丽果”。而庄河草莓产业的真正兴起,则要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

位于庄河市西北部山区的长岭镇,耕地面积3200公顷、人口2.9万人。因该镇地处大连市水源地朱隈水库上游,是以“发展农业为主”的水源地保护区。为保护好水源地,长岭镇多年来在搞好植树造林的同时,还搞了封山育林综合治理,使全镇的生态状况大有改善。但由于受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农民收入始终不如庄河市沿海的几个乡镇。到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8816元,远远低于大连市农民人均收入。在长岭镇领导班子看来,解决长岭镇目前所遇到的困境,就需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大连乾豪铭坤农业公司的入驻,为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2014年3月19日,大连乾豪铭坤农业公司正式与村里签订土地承包流转合同。采取通过村民委托村委会签订委托流转合同的形式,与投资者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确保了土地流转成果,每天都有200-400人参加劳动,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雷衡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从前农户种玉米,每户约有3到4亩地,亩产净利润约600元;现在把地转租给公司,农户可以有三项收入:一是公司每年每亩600元的租金;二是产业收益,工时费按人均每天100元计算,农民每个月能有2000-3000元的收入;三是承租和在公司就业的人工费。以一般承包户每户5个棚,每个棚180平方米来计算,就有13亩地左右,平均每亩设施大棚收入为1万元,这样就可以收入13万元。土地租金收入可以使农民放心;承租大棚不要钱又可以让农民赚钱,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乾豪农业草莓示范园在技术上采取标准化生产,以企业的实力,在600亩土地上建140个大棚的设施农业,就是一个农业设施大区,就是一艘‘航母’。在土地流转的前提下经营,达到了企业发展、地方发展和百姓增收的共赢,也让双盛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这样,长岭镇就有了以草莓、葡萄、大樱桃、棚桃这四个大区为主的产品特色,再有效利用一个大区带动一个村规模化发展相关产业。农业设施大区已产生了示范作用,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回乡承包大棚或当上领工资的产业工人,有效激活了土地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获得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民增收两大效果。”长岭镇相关负责人说。

草莓花开引蜂来

进入孔香凤大姐位于城山镇城山村的草莓大棚里,只见几个来自外地的经纪人正在挑选草莓。来自吉林长春市的经纪人张清告诉记者,他在当地的批发市场有自己的批发摊位,来到庄河收购草莓有10多年时间了,年前经人介绍来到这个棚里,感觉质量挺好的,就开始合作了,现在每天从这里能拉走五六百斤果。

今年51岁的孔香凤,是城山村的邻村人。看到这里草莓大棚效益高,投资成本回收快,索性两年前在这里投入了90多万元建了三个草莓大棚,举架5米高,200米长。孔大姐种植的是早熟品n,年前10月份从“前年当年的一茬,加上去年到现在的这一茬,前期的成本能收回来了。虽然累,但总算是有希望了。”不用出门,经纪人自动就找上门来。

同在城山村的孙月英,自家大棚里种植的则是晚熟品种――幸香草莓。进入大棚时,她正在清理着蜂箱,“这是租来的,350块钱一个,在我们这里,所有种草莓的,都得用蜜蜂授粉,提高坐果率。这个大棚建到现在9年了,大棚占地一亩二,每年基本上是我自己侍弄,每年净赚3万多块钱。”紧挨着大棚的是孙大姐去年刚建的新房,孙大姐送记者走出大棚,站在新房大院里热情挥手告别,她的笑容像草莓一样甜美。

多年来,庄河市在发展草莓产业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试验、示范和推广相结合的推广普及路子,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利益联结为机制,不断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或“公司 协会 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使庄河的草莓生产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推进了全市草莓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由于坚持了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草莓生产的科技含量,这里出产的草莓不但品位纯正,营养丰富,而且风味独特,口感越来越好,加之包装精美,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现已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和海外18个国家及地区,成为庄河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亮点。

政府做后盾 农民底气足

家住蓉花山镇五道沟村的宋立军,是当地的草莓种植大户。老宋家的19个大棚,规格都是一样的,里面是晚熟品种马上就要成熟,能持续到“六一”儿童节。从2015年春天开始建设。在建的时候,没想到地下石头太多,在基础设施这方面无形中就多投入进去了 30万,到现在这19个棚一共花了330万元了,远远大于预期投入。去年春节前的一幕,让他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还很温暖。“因为资金跟不上了,眼看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没钱买草帘子和棉被,所有的草莓都得死。那些天我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上火啊,愁得没办法,根本没心思过年。就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党和政府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 19个大棚一共给补助了60多万。这些钱让我过了年,救了我的命!有党和政府撑腰,我现在是撅着腚,一门心思的干啊。现在除了吃饭回家一趟,晚上睡两三个小时的觉,其他时间都在大棚里,别人都说我着魔了……”

陪同采访的干部介绍说,大连市近年来出台了关于设施农业的补助,集中连片净面积达到10亩地,每亩地给一万七千块钱,使宋立军这样的农民受益匪浅。

草莓产业是项富民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而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也让庄河农民通过种植草莓增收致富的底气越来越足了。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7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山东烟台264670)

摘要:为获得高效的适合‘章姬’草莓茎尖培养的技术方案,试验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章姬’草莓茎尖培养的研究,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处理中,最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如下:(1)剥取的茎尖越大,萌发率越高。(2)在改良white 培养基配方 蔗糖40 g/l,ph 5.8 的培养基培养下的茎尖成活率最高(80%)。(3)综合增殖系数与增殖苗的品质等多重因素获得增殖培养适合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增殖系数为3.8。(4)生根培养基以1/2 ms 蔗糖30 g/l为宜。采用各项最适的方案进行‘章姬’草莓的培养,可以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草莓;章姬;茎尖培养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643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大学(烟台)2014本科urp培养计划“草莓脱毒苗组培技术体系优化的研究”(u2013002)。

第一作者简介:金真,女,1993年出生,山东青岛人,本科,主要从事园艺植物组培及设施园艺工程的研究。e-mail:jz19930507@qq.com。

通讯作者:梁树乐,男,1971 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组织培养及观赏园艺。通信地址:264670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2006 号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e-mail:shuleliang@126.com。

收稿日期:2014-06-30,修回日期:2014-11-17。

0 引言

草莓是蔷薇科(rosoideae)草莓属(fragaria l.)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天然高档食品,市场需求量极大,中国已成为栽培草莓最多的国家之一[1]。草莓是靠匍匐茎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经过几代繁殖之后,容易感染多种病毒而患病。患病的草莓生长缓慢、叶片皱缩、果实小而畸形、品质变差,并且病情逐年加重[2]。在国内已造成损失的草莓病毒主要有草莓斑驳病毒(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草莓镶脉病毒(svbv)、草莓皱缩病毒(scrv)等4 种。草莓植株一旦感染病毒,通过常规的药剂很难进行防治,这极大地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发展。

由于国内对草莓病毒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草莓病毒病方面一些研究内容仍显不足。目前草莓无病毒苗的培育方法,主要有热处理法、花药培养法和茎尖组织培养法等。其中茎尖培养不仅可以有效脱除病毒,而且可以快速繁殖、工厂化培育草莓苗,对草莓新品种的推广起重要作用[3]。近几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有较多报道,也建立了一些重要草莓品种的生产技术体系[4]。不过,在草莓无病毒苗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增殖速度慢、培养进程长等缺陷[5]。

为了取得较好的脱毒效果,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尽量切取较小的茎尖生长点,生长点太小也增加培养的难度,所以微茎尖的启动培养是茎尖脱毒培养的关键环节,文献上也多有报道,但方法不一,培养基的外源激素的种类及浓度差异较大[6-9]。此外,微环境的控制对茎尖的培育也有很大的影响,kozai 等[10]研究表明,改变组培微环境使其更接近自然条件,有利于移栽的试管苗加速驯化。

‘章姬’草莓在国内栽培面积大,据中国园艺协会草莓分会的统计显示,2011 年‘章姬’在中国的栽培面积超过4300 hm2,位列主栽品种第7 位[11]。缩短周期从脱毒苗获取的数量而言能达到成倍的增加,因此,探究草莓脱毒技术对草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试验以茎尖培养法为基础,通过探究不同培养基及激素组合,以期得到高效的适合‘章姬’草莓茎尖培养的技术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采自中国农业大学(烟台)学校基地,选择草莓品种‘章姬’6—9 月萌发的草莓匍匐茎作为试验材料,此阶段匍匐茎要求生长充实,小叶尚未展开,剪取4~5 cm长的匍匐茎顶部。

1.1 材料的灭菌消毒

先用洗洁精洗刷草莓匍匐茎表面污物及绒毛,再用流水冲洗30 min~1 h。在超净操作台上,将冲洗后的材料留匍匐茎2~3 cm长,先后用75%酒精消毒30 s、用0.1%的升汞溶液消毒6~7 min,并分别用无菌水冲洗3~5次。

1.2 茎尖的剥离与培养

将消毒后的草莓匍匐茎用镊子夹到经过高压灭菌的盛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双筒解剖镜下,剥离幼叶,切取不同大小的茎尖,保留1~2 个叶原基以提高茎尖的成活率。将切取后的茎尖立即置于茎尖启动培养基上,蔗糖30 g/l,经121℃压力灭菌15 min 后置于温度25℃,光照1500~2000 lx、日照时数16 h 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启动培养。试验采用6 组培养基,按ga、iba、6-ba、naa、iaa等激素进行不同浓度的配比,维持培养基ph 5.8,并附加有蔗糖30~40 g/l,琼脂6~7.5 g/l。培养基的组成分别如下:①ms 6-ba 1.0 mg/l iba0.2 mg/l ga 0.5 mg/l 蔗糖30 g/l;②ms 6-ba0.5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③ms 6-ba1.0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④ms 6-ba1.0 mg/l ga 0.5 mg/l 蔗糖30 g/l;⑤改良white 培养基 蔗糖40 g/l;⑥ms培养基 蔗糖30 g/l。

1.3 增殖与生根培养

切取无根植株转入以ms为基本培养基,增加不同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ph 5.8 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每20天转换1 次培养基。

取增殖后生长健壮的无根植株插入1/2 ms 蔗糖30 g/l,ph 5.8,琼脂6~7.5 g/l 的培养基中培养,2 周后上述无根植株100%生根,3周后,根系的长度均≥2 cm,达到移栽对根系的要求。

1.4 试管苗的移栽

将根系长度超过2 cm 的植株,移栽于穴盘,基质成分为德国大汉草炭土:珍珠岩=2:1,观察其炼苗移栽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尖大小对成活率的影响

从草莓‘章姬’品种的匍匐茎上分别剥取≤0.2、0.2~0.4、≥0.4 mm 大小的茎尖,采用启动培养基ms ga0.5 mg/l 6-ba 1.0 mg/l iba 0.2 mg/l 进行茎尖的培养,2 周后,茎尖生长至1 mm,剥取茎尖的大小直接影响茎尖的成活率,结果如表1。茎尖越大,成活率越高,反之,茎尖越小,成活率越低。在同样的培养基中培养,茎尖≤0.2 mm的成活率仅为20%,茎尖≥0.4mm的成活率达75%,茎尖0.2~0.4 mm 成活率为62.5%。通过ssr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可以更直观地得出,茎尖≥0.4 mm的成活率显著高于茎尖0.2~0.4 mm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茎尖≤0.2 mm 的成活率,而0.2~0.4 mm的茎尖成活率也极显著高于≤0.2 mm茎尖的成活率。从脱毒的角度来看,在保证外植体成活的前提下,茎尖的生长点应越小越好。

根据激素对植物影响的不同,将有利于茎尖启动的各种激素进行配比,探究最优的启动培养基,从表2中可以得出,以⑤改良white 培养基 蔗糖40 g/l,ph 5.8,加入琼脂6~6.5 g/l 的培养基培养下的茎尖成活率最高,达80%,经显著性检验后也可以得出应用此培养基培养的茎尖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⑤培养基采用ms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和铁源配方,其他配方均采用原white 培养基配方。⑤培养基中仅含激素iaa,且无机盐浓度相对ms培养基较低,蔗糖浓度相对较高。①ms ga 0.5 mg/l iba 0.2 mg/l 6-ba 1.0 mg/l 蔗糖30 g/l 培养基的茎尖成活率仅次于⑤,达65%,显著高于②培养基,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与培养基④以及空白对照培养基⑥相比,可以得出,适宜浓度的激素iba对茎尖的成活有促进作用。培养基②茎尖成活率也比较高,达55%,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与培养基③以及空白对照培养基⑥相比可得,在茎尖启动培养时,高浓度的6-ba在一定程度上对茎尖的成活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已启动的茎尖生长点呈现鲜嫩的绿色,每4周更换1次新鲜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不变,3个月后,茎尖可生长分化成直径3~5 cm的芽丛。

2.2 增殖培养

采用表3 的不同的培养基组合,观察到在相同的低浓度的naa条件下,随着6-ba浓度的增加,增殖系数增大,但在①6-ba 2.0 mg/l、naa 0.05 mg/l 的培养下,出现玻璃化苗加重,畸形苗多,并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玻璃化苗有加重的趋势。当在②6-ba 1.0 mg/l、naa 0.05 mg/l 时,幼苗的玻璃化现象有所减轻,只零星出现玻璃化苗。而在③ms 6-ba 0.5 mg/l naa0.05 mg/l 中,草莓苗生长健壮,没有玻璃化苗出现的情况,经30天左右转换1 次新鲜培养基,增殖系数能达到3.8,也可以满足生产的要求。

2.3 组培苗的生根培养

邓群仙等[12]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生根诱导后,得出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 蔗糖30 g/l 和1/2 ms iba 0.2 mg/l 蔗糖30 g/l。试验对此2 种培养基做进一步的探究,2 周后调查生根情况,试验结果(表4)表明,同样作为根系诱导的高效配方,不添加激素的培养基①1/2 ms 蔗糖30 g/l 对根系的诱导反而高于添加激素的培养基②1/2ms iba 0.2 mg/l 蔗糖30 g/l,并且无激素苗根系生长健壮。

2.4 试管苗的移栽

当生根培养的植株根系长到2 cm时,将瓶放到温室中进行1~2 天炼苗,然后打开瓶盖,在瓶中加入少量清水,2 天后洗净根系培养基,移栽到基质成分为德国大汉草炭土 珍珠岩(2:1)中,上方盖塑料薄膜保湿,根据气候及温度情况加盖遮荫网,植株生长健壮,成活率可达90%以上。

3 结论

研究表明,剥取茎尖的大小对茎尖的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剥取的茎尖越大,茎尖的成活率越高;培养基的激素配比对茎尖的成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改良white 培养基、蔗糖40 g/l、ph 5.8 的培养条件下培养的茎尖,成活率高达80%,该配方对茎尖的诱导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配方;试验研究表明,6-ba浓度对幼苗的增殖系数有很大的影响,在0.5~2.0 mg/l 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增值系数增大,但高浓度高增殖系数条件下的幼苗玻璃化严重,品质变劣,综合增殖系数与增殖苗的品质等多重因素获得增殖培养适合的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生根培养基以1/2 ms 蔗糖30 g/l 为宜,在此条件下,根系生长健壮,利于幼苗的生长。可采用上述各项最适的方案进行‘章姬’草莓茎尖的优化培养。

4 讨论

4.1 外植体的灭菌与脱毒

在草莓茎尖培养过程中,表面消毒是组培成功的前提,严格控制75%酒精灭菌的时间,不要超过30 s,同时用0.1%升汞灭菌6~7 min,以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此灭菌方法与夏瑾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这样既保证外植体的灭菌效果,也减少对材料的伤害,从而提高茎尖成活率,保证茎尖的质量。

植物病毒在植物体内主要沿着输导组织蔓延发展,由于茎尖没有导管和筛管的分化,顶端分生组织一般没有病毒,离顶端越远,病毒侵入的可能性越大。取材过小,会增加剥离和培养的难度。何欢乐等[3]试验所用的冷处理、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脱毒方法,获得的试管苗脱毒率可达100%,但剥取的茎尖都为0.5 mm大小,且温度处理对茎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较难控制。因而要保证茎尖免受逆境胁迫的前提下,试验中要可切取适当大小的茎尖,以取材0.2~0.4 mm为宜。

4.2 低盐环境与茎尖的成活

虽然花药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分化率也很高,董莉等[14]利用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率达到了90%。但草莓茎尖培养不需要形成愈伤和再分化,培养时间较短,变异率低,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组织培养快繁途径[15]。本试验以‘章姬’草莓茎尖为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⑤的培养条件下,茎尖成活率高达80%。试验中所应用的⑤培养基较之ms基本培养基而言,无机盐浓度相对较低,其高成活率可能与低盐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试验观察,笔者认为低盐环境可能对茎尖的渗透作用影响较小,有利于茎尖的诱导成活,在这方面前人未有提及。

4.3 幼苗玻璃化的规避

试管苗玻璃化现象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普遍发生的特有的一种生理性病变,草本植物更易出现玻璃化[16]。草莓属于草本植物,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也常出现玻璃化现象,前人多是通过一些影响草莓组培苗玻璃化的单因子试验来研究草莓组培苗玻璃化的问题[17-18]。增加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6-ba的浓度,草毒试管苗的玻璃化率有明显的提高,这与李海刚[19]对牡丹和赵佐敏[20]对非洲菊的研究相似。kevers等[21]认为,玻璃化的发生较易受到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的影响。因细胞分裂素而引起的玻璃化苗,往往具有莲节短、分枝多等特点。这可能是因为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细胞大量生长。此外,据gaspar[24]报道,大量的乙烯产生于石竹试管苗玻璃化过程中,乙烯在玻璃苗中的产生量在各个阶段总是高于正常苗的乙烯产生量,但当乙烯以及乙烯前体acc在组培容器中的含量提高时不会诱导玻璃苗的产生,这表明可能不是因为乙烯的大量产生而诱发组培苗玻璃化的发生。因而,玻璃化现象的出现也可能与植物体多代培养时内源激素的累积有关,内源激素的累积导致植物生长后期品质变劣,营养元素供应不上,生长势弱,抵抗力差,从而表现出玻璃化。

在增殖培养中,研究发现,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组培苗玻璃化程度加重。当6-ba 2.0 mg/l时,增殖系数很高,但苗细、黄弱,玻璃化严重。6-ba浓度高而引起组培苗玻璃化并且褐化是草莓组培中较常出现又较难解决的问题,往往易造成组培苗死亡率过高,性状难以稳定[22]。为有效规避草莓幼苗玻璃化现象,研究表明,草莓继代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 6-ba0.5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这与牟彤等[23]的研究结果相符。本试验在继代培养时,通过减少细胞分裂素水平,逐步降低6-ba的浓度,或者转接到ms空白培养基中过渡,再转到含有低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既保证了较高的增殖系数,又获得了健壮的种苗为后期的移栽做准备。

4.4 外源激素与生根培养

很多研究表明,添加激素有利于发根[12,15-16,24],但是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添加激素的1/2ms 蔗糖30 g/l 培养基不仅能够同样满足草莓苗生根的要求,而且根系粗壮,须状根系少,有利于后期的移栽成活,同时也减少了幼苗因长期的激素富集而引起的质量下降;而添加激素的1/2 ms iba 0.2 mg/l 蔗糖30 g/l培养基培养的幼苗,其根系细弱、密集,从试管苗的继代与移栽成活的角度考虑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雷家军.我国草莓生产现状与展望[j].中国果树,2001(1):49-51.

[2] 周厚成,何水涛.草莓病毒病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3,20(5):421-426.

[3] 何欢乐,阳静,蔡润,等.草莓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研究[j].北方园艺,2005(5):79-81.

[4] 杨洪一,李丽丽.草莓离体再生研究新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79-82.

[5] 徐启红,任国平,张胜,等.草莓茎尖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08(1):183-185.

[6] 高遐虹,李梅.提高草莓茎尖组织培养脱毒效率的研究[j].中国果树,1994(2):5-6.

[7] 于丽杰,崔继哲.草莓脱病毒苗的诱导及其光合特性研究[j].植物研究,1995,15(2):263-268.

[8] 晁慧娟,刘敏,姬谦龙,等‘. 甜查理’草莓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23(2):24-27.

[9] 朴日子,曹后男,宗成文.影响“达赛莱克特"草莓茎尖培养因素的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9,31(3):184-187.

[10] kozai t, kubota c, jeong b r. environmental control for the largescaleproduction of plants through in vitro techniques[j]. plantcell, organ culture,1997,51:49-56.

[11] 张玲.外源激素对‘章姬’草莓茎芽萌发和增殖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5):63-66.

[12] 邓群仙,熊庆娥.品种和培养基对草莓茎尖培养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3):252-255.

[13] 夏瑾,赵密珍,孟宪凤,等.宁玉草莓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3):16-17.

[14] 董莉,晁慧娟,董清华,等.红颜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46-249.

[15] 董敬超.”红颜”草莓茎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3(24):106-108.

[16] 陈兵先,黄宝灵,吕成群,等.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玻璃化现象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1):1-5.

[17] 张敏,张曙光.对影响草莓组培苗玻璃化若干因素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02,6:82-83.

[18] 曹善东.组培条件对草莓脱毒试管苗玻璃化影响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172-174.

[19] 李海刚,孔祥生.牡丹试管苗玻璃化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0,27(5):35-42.

[20] 赵佐敏.非洲菊组培苗玻璃化控制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3):77.

[21] kevers c, gaspar t. soluble membrane and wall peroxidases,phenylalanine and lignin changs in relation to vitrification ofcarnation tissues cultured in vitro[j].plant physiol,1985,118:41-48.

[22] young a j. the protective role of carotenoids in higher plants[j].plant physiol,1991(83):702-708.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8

1.选择适宜品种。选择休眠浅、耐贮运、优质、丰产性好、抗病强,适宜露地促成栽培的“甜查理”、“鬼怒甘”、“红”等品种。

2.繁苗地的准备。为培育壮苗,选择前作没种过烟草、西红柿、土豆、草莓等作物的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背风向阳的田块繁殖。整地作畦前将田地翻耕晒白,并施入充足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硫酸钾15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土整细整平,再开厢作畦,畦宽1米。

3.选好母株,适时繁殖。母株最好要选用脱毒原种苗,或选用其生长健壮的一年生匍匐茎苗。栽植时期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为宜。采取在畦中央进行单株单行种植,株距为80~100厘米,每亩栽植母株600~800株为宜。

4.精心管理,培育壮苗。壮苗是草莓丰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在育苗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 及时除膜、中耕除草。母苗定植成活到匍匐茎开始抽生前,及时揭除地膜,同时结合中耕除草,使土壤保持疏松,防治草害。

②肥水管理。母苗定植成活用清淡人畜粪水勤施薄施,也可加0.3%~0.4%尿素提苗1~2次,结合灌水,保持土壤湿润,要注意施肥浓度和部位,防止肥害烧苗。此外在繁苗期还可用0.2%~0.5%尿素和0.1%~0.3%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1~2次。雨季要注意加强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

③植株管理。随着植株新叶增多和匍匐茎的不断发生,对下部老叶、枯叶、病叶要随时摘除,对出现的花序和匍匐茎上的子蔓和孙蔓也要全部摘除,保证每株多发生匍匐茎,多长合格子苗。对从每株上发出的匍匐茎要经常性管理,均匀摆布田间、理顺、防止交叉在一起,并在匍匐茎的节上压细土,促进子苗早生根。管理较好的草莓母本苗一株可繁70~80株以上小苗。

④病虫防治。繁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灰霉病、叶斑病、蚜虫、红蜘蛛,应及时防治。

5.园地选择。草莓喜肥水、怕涝,选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光照良好、保水保肥、ph值为5.5~6.5的沙壤土为宜。前作以玉米、水稻茬口最好,忌选烟草、番茄、土豆、辣椒地。

6.施足底肥。草莓多次开花结果,产量高,需肥量较大,必须在栽前施足底肥(饼肥、有机肥、磷肥腐熟后撒施)。每亩施有机肥2000~2500千克、饼肥400~500 千克、过磷酸钙50~100 千克、尿素10~20 千克、硫酸钾10~20千克。

7.整地。施底肥结合土壤深翻,整平耙细土壤,随后以南北畦向作畦。栽培畦一定采用高垄,一般垄高25~30厘米,垄底宽60厘米,垄面50厘米,垄沟宽40厘米,垄底加沟宽100厘米,垄面至沟底有一定的倾斜度,成龟背型,以防积水。

8.定植。①选择壮苗。壮苗是草莓高产、稳产的关键。选苗龄100~120天以上,有4~6片展开的大叶,新茎粗,根系发达,叶色正常,无病虫危害的健壮苗。

②合理密植。为给草莓在生长发育期间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生产出优质、高产草莓。在定植时要采用合理的密度,每垄双行,株距15~18厘米,一般以每亩栽7000~8000株。

③适时定植。草莓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最佳定植时间。定植时需选阴天或下午进行。

④定向定植。栽植时应注意定向栽植,生育良好的植株根茎基部呈弓型,凸面是将来抽出花序的部位,栽植时将凸面朝向垄沟一侧,从垄边往内5 厘米处定植。这样栽植就可以确保草莓果实结在垄面外侧坡面上,便于管理和采摘。

⑤定植深度。栽植深度是草莓幼苗能否成活的关健。栽植太深,苗心被土埋住,易引起幼苗腐烂;栽植太浅,根茎外露,不易产生新根,幼苗容易。必须“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⑥定植后覆膜前的管理。定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浇水时可按800倍液甲基托布津),并在一周内浇水2~3次,保持地表湿润,促苗发根。注意查苗补缺,心叶见长时要中耕除草,去老叶、枯叶,摘除匍匐茎,打侧叶芽,以节约养分,促进花芽分化和长叶。

9.覆盖地膜。定植30~45天时,选用宽1.5米、厚1丝的黑地膜覆盖。方法:以垄沟为中心向垄面覆盖对准草莓苗心撕开小口,将植株小心轻轻拉出,细土封严,地膜贴地,四周压严。地膜交汇在垄面草莓行间,以便于清洁生产和采摘。

10.膜下滴灌技术。①滴灌系统组成,滴灌系统主要由水源、水泵、过滤器、压力调节阀门、压力表、流量调节器、施肥罐、输水管道和滴灌带等组成。自来水或符合水质要求的河水均可作为滴灌用水,肥料溶解在施肥罐中。水或水肥进入滴灌系统必须要经过滤器,这是保证滴灌系统正常运行的关健。过滤器及滴灌带的尾端每月要定期打开清洗。

②滴灌设备安装。滴灌支管置于草莓田块北侧,每畦中央铺一条直径3厘米的滴灌软管带。滴灌带一头与支管通过变向接头连接,另一头用绳扎紧,沿栽培畦面铺设。

③水肥滴灌。选用硝酸铵、尿素、硝酸钾、硝酸钙、滴灌专用复合肥、冲施肥作为草莓滴灌追肥。追肥宜少量多次,水肥同步。为满足开花结果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在草莓开始生长到开花结果前每亩施尿素10千克、硝酸钾5 千克;浆果膨大期每亩施尿素15 千克、硝酸钾8 千克。草莓大量结果后,植株体内营养缺失严重可采用滴灌专用复合肥与尿素每隔10天交替追施。多采果多施、少采果少施。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9

自2009年开始,日本农林水产省和经济产业省先后投资近150亿日元启动了“示范型植物工厂实证・展示・培训事业”和“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研究据点事业”项目,组织了日本千叶大学、东京农工大学、大阪府立大学、爱媛大学、信州大学、明治大学、岛根大学、农研机构・蔬菜茶叶研究所、九州冲绳农业研究中心、三重县农业研究所、青森县产业技术中心农林综合研究所等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同时,由67家涉农企业为核心会员成立的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也同期应运而生,理事长为古在丰树教授,是一个特定非盈利的社团法人,目前已有108家团体会员和88名个人会员。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的入会金为1万日元,年会费分为6档:a类特别团体会员的年会费为100万日元,b类为50万日元,团体会员的年会费为10万日元,个人会员的为2万日元,赞助团体会员的年会费为5万日元,赞助个人会员的为1万日元。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每年定期举办10次植物工厂学习会和6次植物工厂培训会、还接受网上预约的植物工厂参观会。到2016年4月1日截止,已成功举办96次植物工厂学习会,会员的学费为2700日元/次、非会员为5400日元/次;植物工厂参观按照预约制,每20~40人成团,无专业讲解的参观会每人收费500日元,有专业讲解的参观会每人收费2200日元。植物工厂参观会的专业讲解员则由古在丰树教授、s原温教授、丸尾达教授担任,可见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对植物工厂科普工作的重视。

日本植物工厂研究会的主要成员结成松下联盟组、未来联盟组、和乡联盟组开展植物工厂的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活动(图1)。松下联盟组主要开展都市型植物工厂的产品研发与产业推广活动,主要业务是将小型或超小型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向办公楼、超市、医院、酒店、学校、餐厅、住宅群、便利店等场所推广。未来联盟组主要针对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人工光型叶菜植物工厂开展研发和市场推广活动。和乡联盟组针对结球生菜的产业需求开展大规模和低成本化的植物工厂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产业联盟组成员与植物工厂研究单位进行产学研结合,针对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的明期暗期的最佳组合控制、基于生育阶段的环境要素与栽培密度的优化、人工光下最佳栽培品种的开发、功能性植物的培育技术、抗病性好但抗逆性弱的品种筛选、植物工厂进行采种和育种的可行性等开展了深入的研发试验。笔者曾参加了4次植物工厂学习会,并有幸2次作为讲师登上学习会的讲台,深有感触。日本植物工厂学习会虽然每次只有4 h,但针对明确的主题,包括基础理论学习与科普、最新的技术研发进展、产业普及现状与商业化前景展望,让每一个听众都能针对主题内容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并对其商业化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植物工厂学习会的听众每次在60~100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听众层次都为企业高层和技术骨干,讲师与听众也积极互动,很多听众在休息时间和会后与讲师互换名片并简短交流。在这样一个精益求精、人人学习的社会环境下,才使得日本的植物工厂技术能够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日本未来有限公司的人工光型叶菜植物工厂

日本未来有限公司(mirai co, ltd)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一家以植物工厂和水耕栽培设备的研究开发与设备销售、设备售后的工厂运营/栽培pa视讯的技术支持、水耕蔬菜的生产与销售为主体业务的高新企业,其研发活动是与千叶大学共同开展的。目前,拥有4栋自己经营的植物工厂:多贺城labo(日产生菜500株)、多贺城green room(日产生菜10000株,使用led光源)、柏之叶green room工厂(日产生菜10000株,使用荧光灯)、千叶大学内green room(日产生菜3000株,现为荧光灯,准备更换为led光源)。2013年向蒙古国销售日产生菜3000株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2栋,2014年向中国香港销售日产生菜4500株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1栋、向俄罗斯销售日产生菜10000株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1栋。日本未来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是紧密地围绕在日本千叶大学的周围与其共同开展研发活动,并将其自有工厂积累的人工光蔬菜生产经验反馈到植物工厂设计建设和栽培管理中。

基于led的多贺城green room在改造前是一个半导体工厂,将其改建为利用15层水耕栽培、全面采用led照明的日产生菜10000株的人工光利用型植物工厂(图2)。原来的半导体工厂的建筑面积为2300 m2、层高为7 m,植物工厂改造后栽培面积为1400 m2、栽培架的层高为6 m,按照7 h/天的工作量安排的实际用工数为20人,主要生产生菜和香草,销售对象是超市、连锁餐厅、连锁咖啡店等。该植物工厂采用led光源共计17500支,从育苗室出来后的初期阶段采用白色和红色led光源,其光质偏白以促进光合作用,然后再照射由红色和蓝色组合的led光源,其光质偏红以促进叶片和根茎的生长,临近收获期时采用偏白的led光源以促进光合作用。与使用荧光灯的柏之叶green room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相比,基于led的多贺城green room的耗电量减少了40%,其收获量也提高了50%。据该pa视讯的介绍,为了避免因多层栽培架在高度方向上的温度、风量及光照强度等产生明显差异,科学而合理地布局了空调和设备。该植物工厂自2014年5月投产后运行良好,产量基本能达到设计目标,但使用荧光灯的柏之叶green room则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该公司在2013年成立了未来大田(北京)贸易有限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从未来公司的全球业务扩张到运营管理来看,人工光型叶菜植物工厂由led光源取代荧光灯指日可待。

其实,在日本利用人工光生产叶菜的最大的植物工厂是由京都spread公司建立的,该公司从日产生菜5000株的植物工厂开始,逐渐扩大生产规模,累计生产规模已经达到40000株以上,目前还准备建造1栋占地面积为4400 m3、全球首个完全自动化的新型植物工厂,每日的生菜产量将达30000株。京都spread公司在人工光叶菜生产领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强的。富士通公司利用植物工厂生产的低钾生菜也已经投放市场,其市场价格是普通生菜的3倍以上,这是由植物工厂生产高附加值植物的一个典型范例。

日本日清纺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工光型草莓植物工厂

日本的设施草莓生产以其优质高产和品种众多闻名于世,在中国还在探讨如何提高越冬草莓生产水平时,其研究重点早就转向越夏草莓的优质高产技术研究和适宜品种开发。同时,日本的种子繁殖型草莓品种的开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在开展商业化推广。草莓因其株高矮、需光量不大、果实价值高等特点,是适于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生产的植物种类。日本千叶大学率先在日本开展了草莓的人工光栽培研究,其后由日清纺股份有限公司(nisshinbo group)开展了草莓人工光生产的商业化。

日本日清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07年,从纺织起家逐渐拓展事业版图,于2009年成立集团控股公司,下辖6家子公司,产业扩及纺织、汽车、化学、电子、机械设备及造纸等6大领域。日清纺公司新规事业开发部于2010年成立植物工厂研发组并开展草莓和叶菜的植物工厂生产,于2011年3月在德岛县德岛市设置了10000株草莓植物工厂进行中试,到2012年9月已扩展为占地面积为6000 m2、种植草莓10万株的草莓植物工厂,并注册商品名为“あぽろべり`”开始销售(图3)。公司于2014年1月在静冈县藤枝市又建设了同样占地面积为6000 m2、种植草莓10万株的草莓植物工厂。以下就德岛草莓植物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德岛草莓植物工厂的占地规模为60 m×100 m,每个栽培单元的层高为3.2 m,有20 m的5层栽培床8列,目前主要使用荧光灯,每月能稳定生产6~7 t草莓(每年0.8 kg/株),全部采用b2b方式签约销售,销量的90%用于蛋糕加工。据称,该公司已掌握了草莓的人工光种植方法,并预定于2017年全部更换为led光源,预计在2017年3月实现12~13 t/月的草莓产量(每年1.6 kg/株),到

2018年3月实现15~17 t/月

的草莓产量(每年2 kg/株)。普通的设施草莓的产量约为6~10 kg/m2(每年

草莓种植方法与流程篇10

关键词:委陵菜(potentilla);干旱胁迫;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

中图分类号:q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8-1936-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8.00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tilizing polyethylene glycol to simulate drought stress,drought resistance was studied on 5 species of potentilla. the influence of drought stress on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and proline was also studied.under the drought stress,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5 species of potentilla increased. from 1 day to 5 days,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potentilla fragarioides shows the largest increase.in 7 days, the protein content of potentilla kleiniana increased most. in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potentilla flagellaris and potentilla freyniana increased less, which decreased in 5 d after treated by 20% pep. under drought stress,proline content of 5 potentilla increased.in potentilla kleiniana and potentilla fragarioides,the proline content increased most.also,the proline content of 5 species of potentilla increased after treated by 10% and 15% peg. treated by 20% peg,the relative content of proline in potentilla paradoxa and potentilla freyniana decreased after 5 days.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the five potentilla is gauged as follows: potentilla kleiniana, potentilla fragarioides, potentilla flagellaris, potentilla paradoxa, potentilla freyniana.

key words: potentilla;drought stress;soluble protein;proline

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之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至盘锦注入渤海,流域面积 21.96×104 km2,全长 1 345 km。由于长期开垦耕作,导致河岸带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风沙侵蚀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已经成为制约其生态环境恢复、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辽河保护区是2010年3月经中国共产党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依辽河干流设立的狭长区域。辽河保护区始于东西辽河交汇处(铁岭福德店),穿越铁岭、沈阳、鞍山、盘锦,终于盘锦入海口。辽河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依河划建的保护区,开创生态治理河流的先河。因此,研究草地资源植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及其抵抗能力,为筛选抗性品种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植物抗性,恢复辽河保护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委陵菜属(potentilla l.)植物为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主要组成种类之一,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有86种4变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东北、西北和西南。委陵菜属中许多植物已广泛应用于绿化与饲用,已有研究表明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西山委陵菜(potentilla sischanensis bunge ex lehm.)、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 bge.)、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等的茎、叶解剖结构显示其具有旱生特性[2,3]。铺地委陵菜(potentilla. paradoxa nutt.)、鹅绒委陵菜萎蔫系数低于同群落其他双子叶植物,具有较强抗旱性[4]。匍枝委陵菜(potentilla flagellaris)[5]、委陵菜、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6,7]等种类具有一定的抗旱性。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积累各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以适应水分胁迫[8-10]。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与植物抗性密切相关[11,12],脯氨酸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游离态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等器官中[13]。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脯氨酸可作为渗透剂参与植物的渗透调节作用,通过主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降低渗透势,增加细胞渗透调节能力,因此干旱胁迫会导致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含量积累增加,是植物受伤害程度的指标之一[14,15],同时脯氨酸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及自由基清除剂起保护作用从而增强作物的抗旱性[16,17]。本研究以辽河保护区内5种常见的委陵菜为材料,研究了其抗旱性,可以为恢复辽河生态系统、干旱地区地被植物筛选及草坪水分管理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采自辽河保护区5种委陵菜,莓叶委陵菜、三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采自昌图县福德店;蔓委陵菜(potentilla flagellaris)和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采自康平四家子乡,伏委陵菜(potentilla paradoxa)采自台安达牛镇。野外采集植株分别种植于沈阳农业大学百草园试验基地。

1.2 试验方法

取相同生长状态带茎节的茎段若干(已长出极短根)置于装有石英砂的塑料盒中,用1/2 hoagland溶液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培养。6叶期时,选幼苗生长一致的培养盒,分为4组,用peg6000进行渗透胁迫处理,peg的浓度分别为10%、15%、20%(用hoaglang溶液配制),水势分别相当于-0.15、-0.30和-0.50 mpa,模拟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18,19]。以不加peg的hoaglang液作为对照,分别处理1、3、5、7 d后取植株上部第3~5片功能叶进行测定。

1.3 测定方法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旱胁迫对5种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通过试验发现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导致5种委陵菜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但不同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不同,说明其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反应也不同。10%pep胁迫使5种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少许增加,处理1 d时,三叶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增加最多,与对照相比增加10.98%,伏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最少,与对照相比仅增加2.96%;处理7 d时,莓叶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增加最多,与对照相比增加33.9%,蛇含委陵菜、三叶委陵菜、伏委陵菜、蔓委陵菜分别增加22.65%、14.67%、9.97%、9.45%,说明5种委陵菜对轻度干旱(土壤水势为-0.15 mpa)并不敏感,均有一定的抗旱性。

15%pep与20%pep处理1 d时,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为10.43%~37.55%,其中,蔓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大,分别为32.3%和37.55%,莓叶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最小,为10.43%和14.75%。随着干旱持续时间加长,5种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15%pep处理持续3 d时,莓叶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最高,达到73.45%,伏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最低,为25.71%。5种委陵菜对中度干旱与重度干旱初期敏感性不高,说明5种委陵菜均对短期中度与重度干旱胁迫具有一定抗性。

20%pep处理持续3 d时,莓叶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最高,达到159.3%,蛇含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最低,为44.2%。

15%pep与20%pep处理持续5 d时,莓叶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最高,分别达到123.69%和192.03%,伏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幅最低,分别为29.58%和53.22%。

15%pep与20%pep处理持续7 d时,蛇含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最多,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128.29%和198.84%,其次为三叶委陵菜,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87.71%和112.31%;伏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最少,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35.49%和63.47%。

2.2 干旱胁迫对5种委陵菜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均能使叶片脯氨酸含量上升,且随着胁迫处理持续时间延长,委陵菜叶片脯氨酸含量有所增长。10%pep处理1 d时,5种委陵菜脯氨酸含量有小幅增长,其中,蛇含委陵菜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4.35%,而其他4种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幅低于10.00%,其中蔓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加了0.50%。10%pep处理3 d和5 d时,5种委陵菜脯氨酸含量持续增长,其中,伏委陵菜增幅较大,分别达到35.27%和55.87%,次之为蛇含委陵菜,其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增长了31.02%和34.14%,蔓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长最低,与对照相比仅增长了2.01%和8.33%。

15%pep和20%pep分别处理1 d时,蛇含委陵菜脯氨酸含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与对照相比,其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8.63%和57.66%,其次是莓叶委陵菜,其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7.24%和21.84%,蔓委陵菜脯氨酸但含量增长最低,与对照相比仅增加了4.73%和14.95%。

15%pep处理3 d和5 d时,蛇含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长最快,与对照相比,其含量分别增加了78.79%和115.22%,其次是伏委陵菜,其含量分别增加了58.01%和74.9%,三叶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长最低,与对照相比仅增长了20.94%和26.35%;15%pep处理7 d时,蛇含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加了166.24%,其次是莓叶委陵菜,其脯氨酸含量增加了84.01%,三叶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长最慢,仅增加了43.78%。

20%pep处理3、5、7 d,蛇含委陵菜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了186.35%、207.73%和166.24%,其次是莓叶委陵菜,与对照相比,其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88.26%、148.67%和84.01%,三叶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长较慢,与对照相比增加了38.02%、60.85%和58.63%,其中,仅20%pep处理5 d时脯氨酸含量稍高于蔓委陵菜(58.79%)。

3 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5种委陵菜均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应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时抗旱能力有所不同。蛇含委陵菜与莓叶委陵菜抗旱能力最强,伏委陵菜与三叶委陵菜抗旱能力较弱。本试验结果为辽河保护区生态恢复过程筛选不同抗旱性植物提供了依据。

作为渗透调节物质之一,高含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可使细胞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抵抗水分胁迫,过度干旱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蛋白质降解,引起总蛋白质含量的降低[3]。康俊梅等[12]在研究不同品种苜蓿抗旱性中发现苜蓿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与干旱强度有直接关系,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某些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干旱胁迫诱导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各异,抗旱性强的品种能诱导基因更强的表达以适应干旱胁迫,而抗旱性较弱的品种可能减弱或丧失其自我调节能力,产生的干旱诱导蛋白质含量比前者少。

研究结果表明,5种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均有所增加,随干旱程度加重可溶性蛋白质相对含量增加减缓。从植物体本身的生理反应来看,理论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随水分胁迫的加强应先升高后降低,这是因为可溶性蛋白质与植物细胞的渗透调节有关。高含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可使细胞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抵抗水分胁迫带来的伤害的缘故,但是当水分亏缺严重到影响了植物蛋白质合成代谢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就会下降。干旱胁迫初期(1 d)与中期(3 d,5 d)莓叶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增加最多,处理后期(7 d)蛇含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最多,而蔓委陵菜与三叶委陵菜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较少,且在20%peg处理5 d后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莓叶委陵菜与蛇含委陵菜较其他3种委陵菜能够积累足够的蛋白质,使细胞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抵抗水分胁迫带来的伤害。

干旱胁迫处理使5种委陵菜叶片脯氨酸含量上升,其中蛇含委陵菜与莓叶委陵菜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10%peg与15%peg胁迫处理后5种委陵菜脯氨酸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在轻度与中度干旱胁迫下5种委陵菜均能积累足够的脯氨酸来降低渗透势,增加细胞渗透调节能力。20%peg胁迫处理5 d后伏委陵菜与三叶委陵菜叶片中的脯氨酸即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在长时间重度干旱胁迫下这两种植物所积累的脯氨酸不足以来维持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导致含量下降。

综上所述,5种委陵菜抗旱性由弱到强依次为三叶委陵菜、伏委陵菜、蔓委陵菜、莓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根据5种委陵菜的抗氧化酶系与膜伤害判断其抗旱性结果一致[7]。

参考文献:

[1] 樊江文,钟华平,陈立波,等.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地退化的若干科学问题[j].中国草地学报,2007,29(5):95-101.

[2] 韦梅琴,李军乔.委陵菜属四种植物茎叶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8-50.

[3] 田 丽,周新宇,孙 航,等.7种委陵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2):53-56.

[4] 王艳荣,赵利清,邵元虎.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坪草与主要杂草抗旱性的比较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24(1):1-5.

[5] 陈 珂.蛇莓等四种地被植物抗旱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6] 刘f霞,马建祖.6种植物在逆境胁迫下脯氨酸的累积特点研究[j].草业科学,2010,27(4):134-138.

[7] 李 楠,黄佳丽,曲 波,等.干旱胁迫对5种委陵菜膜脂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4):72-77.

[8] 宋志伟,王志伟.植物生长环境[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9] 王 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 魏良民.几种旱生植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变化的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1,8(4):38-41.

[12] 康俊梅,杨青川,樊奋成.干旱对苜蓿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5,13(3):199-202.

[13] 周 青,黄小华.逆境胁迫下作物积累脯氨酸的生理生态学意义[j].农业环境保护,1991,10(6):272-273.

[14] 吴银明,王 平,刘洪升,等.分根peg胁迫对羊草幼苗植物量、活性氧代谢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3(2):114-119.

[15] 仵小南,深曾佑.水分胁迫对植物线粒体结构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86,12(4):388-395.

[16] 师时霖,陈恩波,姜跃丽.peg6000渗透胁迫对甜瓜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西北农学报,2010,19(1):182-185.

[17] 祁 娟,徐 柱,王海清,等.旱作条件下披碱草属植物叶的生理生化特征分析[j].草业学报,2009,18(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