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手术后护理论文五篇-pa视讯

2022-11-05 pa视讯的版权声明

临床手术后护理论文

临床手术后护理论文篇1

关键词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差异

《妇产科护理学》是高职大专护理学生的一门重要临床护理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一些差异,本人从事妇产科临床护理18年,从事护理大专班《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5年,从事护生临床带教工作15年,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中如何找出二者的差异并根据其差异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

有诸多感悟。

1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的差异

1.1教学内容与临床现实的差异

校内理论教学以教学大纲为导向,而教学大纲制订后常常多年不会变动;教学选取的课本与最新的临床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后置性,书本知识落后于临床,一些旧的观点、知识仍保留,而一些本专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补充入课本;理论讲解疾病时没有考虑疾病的多样性、不典型性;对本学科新研究进展不了解、不介绍。临床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迅速,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一些疾病的表现与书本也不尽相同,处理方法也根据不同情况因人而异。所以同学走向临床工作后有很长一段的适应期。

1.2理论教学在人文教育上的不足与临床实际要求有冲突

临床护理工作是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其对护士的人文素质要求较高。在对妇产科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护理操作中,常涉及患者隐私问题,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彼此信任感,这在理论教学中是体会不到的,因为理论教学与临床情境相脱结。理论教学课时较少,以讲解重点疾病内容为主,删减了一些诸如妇女保健、健康指导等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在临床很重要,因为给病人做健康宣教,知识面要广。一些同学尽管在校内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一与病人接触时就手忙脚乱。新护士的社会沟通能力减弱,分析其原因是沟通少,沟通技巧缺乏,工作经验少理论知识欠缺,对病人了解不够,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等[1]。如何与孕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妇科病人的心理状态,如何处理与患者的小纠纷对于刚进入临床的护生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迫切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另外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医疗纠纷较多,实际护理工作中需很强的法律意识,护生往往缺乏。1.3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强调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理论教学中多数还是填鸭式讲课方式,缺乏活力;部分教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教学机械生硬,使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理论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如常用的外阴消毒、阴道灌洗方法、会阴湿热敷、新生儿的喂养指导、沐浴护理措施等。所以护生来妇产科工作普遍动手能力弱,妇产科临床护士要着重整体护理能力,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应急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护生妇产科实习效果的应对方法

鉴于以上的差异存在,在妇产科护理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过程中为提高护生实习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2.1理论教学

尽可能贴近现实工作,必要时可进行床边教学或课间见习,授课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操作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具,使同学能更好理解所学的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2护理技能教学方面

妇产科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技术要做为上课的内容,课后练习,能熟练应用。

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熟知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差异,善于利用临床的场景,帮助学生完成由理论到实践认识事物的过程。因为实习时间短,对所有的疾病及操作都掌握是不现实的,使护生熟悉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典型的病例,可具体讲解,这样重点突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点面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带教方式,护生较喜欢。对一些理论教学中受模型、场地的限制的实践操作理应予以重视:如母乳技术的指导、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妇科小手术的配合,产房妇科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措施等,这些多是薄弱环节,也应加强这些具体能力的锻炼。

2.3带教中应提高人文素养及风险防范意识

实践的带教过程中选择有能力的教师,分析理论教学中的不足,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关爱母婴的情感;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根据身边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例与实习同学讲解分析,加深印象,增强风险意识。

开展临床新知识、技术应用的讲座,拓展其知识面,开阔视野,弥补书本的不足,并能使护生更快地适应临床。

临床手术后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护理干预;生活质量;舒适度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具有发病危急、病情严重的特点,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除采取药物、手术治疗以外,加强其临床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排除具有严重的肝、肾、心等功能衰竭或全身、颅内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6.21±12.03)岁;患者的出血部位主要表现为:丘脑出血8例,基底节出血32例,小脑出血4例,出血量在35.10~130.15ml,平均出血量(56.32±11.04)ml。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50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给予血肿清除手术[1]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①术前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的接待患者,准确的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鼓励、安慰患者勇敢的面对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顾虑。进行麻醉处理时,要协助患者保持麻醉[2],术中减少患者的暴露部位,并注意其生命体征的变化,使用各项监测仪器严密监测其临床指标,保持吸引器和静脉输液、输血的顺畅;③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观察,每1~2h帮助患者变换一次,以免发生压疮。保证术后各项基础护理,避免其发生褥疮,定期为其扣背、翻身,鼓励其进行有效咳嗽。术后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症状良好的情况下给予康复训练。

1.3评价标准 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估患者的舒适情况,主要包括环境、社会文化、心理、生理四个方面;根据张梦,梁好琴[3]的研究标准评定治疗效果;采用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患者的ndf和adl水平。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血压波动大、手术时间长、止血不彻底等[4]导致的。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再出血的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此,加强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本组研究在手术治疗的始终加强舒适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填波,黄晓晖,肖哲,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18(07):109-110.

[2]吴海权,柳浩然,辛续伟,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2,13(04):198-199.

临床手术后护理论文篇3

东莞市常平医院手术室,广东东莞 523573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针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治疗,对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的分组与未实施组相比,其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与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该类手术患者的住院天数、大幅度降低治疗费用,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确保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http://

关键词 ] 临床护理路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71-02

白内障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视力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部分患者甚至失明,其患者比例较高,达到了总数的四分之一。目前,各国医疗机构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近年来,我国也在临床上予以逐渐推广。实践证明,联合该手术方式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该院积极开展了针对该病的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时间范围为2011年2月—2013年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768例(916眼)。其中男342例,女426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0.0±5.5)岁;将所有患者按照病例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4例(442眼);对照组384例(434眼)。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综合分析以往收治的该类病例相关资料数据,并召集专家组成员进行讨论,优化治疗及护理流程,制定符合实际的临床护理路径。①患者入院当天,为患者以及家属介绍医院的具体环境、制度、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等,并使其初步了解治疗的具体过程以及具体作用,药物使用大概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身体检查。②患者进行手术当天,对其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并介绍好术前注意的相关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医生进行手术,术中术后注意观察。③患者出院当天,为其讲解术后有关注意事项,用药注意事项和饮食等,对患者各项有关体征进行检查,注意观察眼部变化情况,填写好相关记录[1-3]。

1.2.2 临床护理实施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整体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从入院当日就着手实施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治疗满意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4-5]。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偏少,住院费用明显偏低(p<0.05),见表l。术后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比较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方式,涉及到医疗手段、护理过程以及其他相关的医护人员,同时还要形成科学的诊断及治疗过程、针对具体的治疗方式设置相应的医疗服务项目,同时还要跟进治疗时间和进程,设计好流程表,最终以图表方式,直观地对患者提供检查、治疗、护理等标准化服务。这一方式,可以准确把握治疗时机,尽可能降低医疗费用和提升医疗效果。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白内障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都患有该病。治疗该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再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则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该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的住院天数由(6.25±1.3)d缩短到(3.21±1.0)d,住院费用由(4887.46±357.40)元下降到(3407.35±301.20)元;同时,患者的满意度由92.44%提高到98.17%。这一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该院在从事该研究时,患者的入院手续办理、入院身体检查、诊断以及护理评估还有手术安排等只用了1 d就办理完毕。对于个别尚未发生其他疾病以及并发症的患者,其术前准备以及手术治疗甚至可以在1 d之内完成,实现随到、随治、随走,不发生住院时间。患者入院后第2天即可安排手术。这些工作,使患者的住院时间仅有l~2 d,大大缩短了一般护理方式所需要的5~6 d。该方式,从多角度对患者进行关系关爱,实施全程人性化优化服务,做到了以人为本。全程以患者为中心,做好了围绕手术前后的全方位工作,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护理表格,能够给予护理人员全方位、科学化、准确化在参考,帮助护理人员准确记录患者有关情况,尽可能避免差错的发生,提升工作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加强医患和护患的沟通,照顾患者的切身感受,帮助其化解疑惑和问题,充分尊重患者的感受,使其明白清楚治疗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增加了双方的信任度,想、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治疗及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的风险。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必须体现出个体差异,而避免照搬照套。对于本人不愿意住院观察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其思想沟通工作,为其降解住院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获得其理解支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手术。对于伴有其他相对严重疾病的患者,则要制定相应的治疗办法,分清主次、分别治疗,并做好药物冲突的分析判断,治疗方式要有针对性。医护人员要做到主动关心患者,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对患者进行统一检查,协助其行动,避免视力原因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完成手术后,要告知其用药以及生活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良好康复。

[ http://

参考文献]

[1] 翟春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连台手术的优质化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3,11(8):713-714.

[2] 金晶,陶红兵.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可持续性改进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1,22(9):18-20.

[3] 杞仲美.人文关怀护理在高龄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46-47.

[4] 吴贤慧,陈艳.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临床[j].护理杂志,2010,6(2):18-20.

[5] 江静.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药业,2012,21(a02):228-229.

[6] 刘晓燕.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86-87.

(收稿日期:2014-02-27)

·编读往来·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临床手术后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子宫肌瘤;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86-0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以某种疾病的医嘱患者制定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采用患者中心的护理计划[1]。子宫肌瘤是目前女性常见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做好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2]。为保证患者尽可能减少住院费用,享受优质服务,现对我院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与宫颈细胞常规检查,排除家族遗传及重大疾病。对70例患者按数字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2±3.8)岁,肌瘤大小(4.4±1.8)cm,护理措施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平均年龄(43.±4.2)岁,肌瘤大小(4.2±1.8)cm,采用临床护理附近进行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反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随即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 入院当天护理:患者入院当天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以舒缓患者压力;对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和阴道出血检查,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禁止使用辛辣食物,多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并叮嘱患者多休息。

1.2.2 术前1d护理评估:术前1d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告知患者,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认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病因、手术过程及术后的护理重要性。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护理人员做好第二天准备手术工作,备齐手术器械及相关物及对患者抽血、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术前1d叮嘱患者排便、禁食、饮水,等。

1.2.3 手术日护理:手术当天事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对手术过程做好记录,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表现的不适应症及时告知主治医生。手术完毕后遵医嘱进行相关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患者的相关基础护理,如清洁伤口等。术后6d可对患者进行下肢按摩并指导患者可适量做一些功能锻炼。

1.2.4 术后1d、2d护理:术后1d观察患者伤口疼痛、阴道出血情况,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适当床上运动,做好患者排便排气相关记录。术后2d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颜色与引流量;观察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并叮嘱患者保持外阴清洁等,以预防并发症发生;排气后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少吃多餐,合理进食。

1.2.5 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检查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等。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相关计量资料均利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均利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种,实验组在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拆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及目前对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深入,引入优质、高效的护理模式是医学发展趋势。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模式,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及人性化的护理理念,不仅能规范护理流程,还能降低护理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护理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3]。

本文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从患者的入院日开始,把护理工作具体到出院的每一天,这能全面、周到的为患者做到定时、定量、定质的护理。在院当天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给予患者心理并行常规检查;在术前1d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在手术日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对手术过程做好记录;在术后1d、2d护理观察患者伤口疼痛、阴道出血情况,并指导适当床上运动,合理进食;在出院检查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等。这围手术期间的全过程护理规范了诊疗项目,避免了大范围检查,根据表1、表2显示,实验组在扯线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等项目上均低于常规护理,这说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占荣,吴木兰.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4(5):86-87.

临床手术后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

实际分析能力是指对事物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的揭示能力。事物的现象是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只有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才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手术室临床实习阶段,如何在带教中引入先进的护理带教方法,在教授护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实习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分析能力十分重要[1]。手术室工作专业性强,无菌要求严格,突发事件多,对护理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容易使刚进入手术室的实习护生产生畏难情绪[2],无法进行相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因此,如何在传统的手术室临床带教中进行改革与创新,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将是我国护理学带教需要探索的问题。

1 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1.1传统带教方法的不足

邱瑞娟等[3]将临床带教模式归为两大类,即经验型临床教学方法和教育学理论临床教学方法。这两类方法又可各自细分为多种带教方法。虽然目前各医院手术室的带教模式多种多样,也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教科书及个人经验仍是这些模式主要依靠的知识基础,而教科书更新缓慢、个人经验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待商榷。其次,这些带教模式过于重视临床带教中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

1.2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使广大师生能够摆脱教科书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其次,避免了“书呆子”型临床护理学生的产生,对于护生未来护理工作的开展颇有益处。

2 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方法

2.1多媒体教学

对于手术室中的技术操作,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前的无菌准备,术中无菌物品的传递,常见手术体位的摆置等。带教老师通过将这些操作制作成教学录像带,集中向实习护生展示,并重复观看研究细节。有利于护生理解、记忆,并牢固掌握知识要点。

2.2制定带教目标

总带教老师可以提前制定每期手术室实习带教目标,并向所有实习护生展示,从而使整个实习教学有章可循。如此,各手术室带教老师和护生便可以自己明确实习的要求和目标,减少实习的盲目性和跟随性,提高护生的主动进行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3实际操作模拟训练

在真正进入手术室前,集合全体师生进行操作模拟训练。训练中,学生作为主体,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常见问题等进行独立分析。老师只负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答疑。周丽萍等[4]进行的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手术室带教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首先,她们提前一天对护生必需参加的手术项目及工作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一方面,由总带教老师集中示范讲解配合手术的目的、配合要领、注意事项、常见问题等;另一方面,各手术室不同带教老师分别模拟术中的角色(包括病人、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巡回护士等),帮助护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准备器械台、配合铺巾、消毒及手术物品的传递配合等,直至熟练。其次,第二天,在模拟训练结束后,按照实习计划安排,由各自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生参与到实际手术护理操作中,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快速进入手术室的工作状态。这种情景模拟与临床实习相结合的带教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带教质量,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4分阶段教学方法

前期熟悉阶段:在进入手术室第一天,由总带教老师带领全体实习学生熟悉手术室环境,并初步学习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理论知识学习阶段:介绍常用手术器械相关知识,围手术期护理内容等;练习阶段:由老师示范讲解,学生模拟手术操作;实践操作阶段:护生实际参与手术配合。

2.5循证护理理论的运用

循证护理是指综合分析当前的相关研究依据,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的,结合不同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将这三者相结合,综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5]。手术室不同于其他科室,实习护生需要面对多学科、多层次的手术医生,因而对其专业素质及术中配合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结合手术中的发现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包括期刊文献、科技期刊、各种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网络等,并引导学生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结

临床实习是将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也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手术室工作更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工作节奏快,抢救过程紧张,人员复杂,器械设备繁多,无菌查对严格,使实习护生感到无所适从[6]。而这要求带教老师能够结合本院手术室护理实习的实际,对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带动实习护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提高其实际分析的能力。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员,我们必须学会驾驭信息、重视培养实际分析的能力。因此,在学生进入手术室临床实习之初,就应当重视培养他们的循证护理能力,并进行相关训练。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王超虹,苏淑梅.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吉林医学,2007,28(4).

[2]扈树桂.浅议手术室护生的带教体会[j].海南医学,2009(1).

[3]邱瑞娟,梁桂兴.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86-189.

[4]周丽萍,周俐.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手术室带教模式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