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资源计划十篇-pa视讯
时间:2024-02-24 16:36:18
施工资源计划篇1
关键词:施工进度计划;限定资源配置;计算机模型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处于大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大搞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而作为工程项目,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凭人工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己是费时费力而不够科学的一种方法,因此,作者在本文中主要研究如何在限定资源配置下利用计算机编制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
二、 施工进度计划模型的建立前提
为了得出工程项目的最优施工进度计划,初始计划模块需要工程管理者输入一些数据,包括①工程信息数据,即工程中施工活动的数目(i);施工活动间的逻辑关系。②施工活动数据,即施工阶段的数目(j),每个施工阶段(j)中施工活动(i)的工程量(qi,j),能实施活动(i)的施工队伍构成(ni=1-ni)以及施工队伍的日施工效率(pi,n)。
此模型的目标是为工程项目找出实际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并计算出每个计划的工期和总的窝工时间。此模块运算时需要考虑:①不同施工阶段中施工活动具有时间的灵活性;②遵从所有的施工进度约束条件,包括施工队伍施工的连续性,施工队伍可得性和施工逻辑约束。
此模型的输出结果包括:①每个施工阶段中每项施工活动(i)的计划开始日期(si,j)和计划结束日期(fi,j);②工程工期(d);③施工队伍总的窝工时间(r)。
三、 施工进度计划模型的建立过程与求解
此模块的运算由以下7个主要步骤完成:
1、计算施工阶段(j)中施工活动(i)的施工时间(di,j)(如公式(3—1)),用所提供的工程量(qi,j)和选定施工队伍的日施工效率(pi,n),其中,工程量和施工队伍的日施工效率是己知的。
(3—1)
2、在满足施工队伍可得性和施工队伍施工连续性约束的条件下,计算施工阶段(j)中施工活动(i)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和最早结束时间(ef[i,j])。假设此项活动是最早的,则es[i,1]=0,如公式(3—2)所示。
(3—2)
3、es[i,j]和ef[i,j]能用公式(3—3)和(3—4)算出。
(3—3)
(3—4)
公式(3—3)和(3—4)必须考虑:
(1)在完成前一个施工阶段(ef[i,j-1])后,施工队伍的可得性。
(2)在前一个施工阶段(j-1)完成后,能确定施工队伍的窝工时间(ri,j-1)。虽然es[i,j]和ef[i,j]的计算满足了施工队伍的可得性和施工队伍的施工连续性约束,但是它们的计算并没遵从施工逻辑约束。施工逻辑约束要求施工活动(i)只能在相应施工阶段(j)中的前一项施工活动(i-1)完成后才能开始。以下4步(4、5、6、7)被设计来遵从施工逻辑约束,这样就将es[i,j]和ef[i,j]变为更晚点的日期。
4、找出在满足施工逻辑下的施工活动(i)的最早开始时间(ts[i,j])。这种逻辑关系是要么从结束到开始,要么从结束到结束或者从开始到结束,有或者没有落后时间。例如:如果两项施工活动的关系是从结束到开始,那么施工阶段(j)中施工活动(i)只能从它的前一项施工活动(i-1)完成后开始,这两项活动间的落后时间lagi,j-1。
(3—5)
5、计算满足施工逻辑的最早开始时间(ts[i,j])和遵从施工队伍可得性、施工连续性的最早开始时间(es[i,j])的时间差(i,j),如公式(3—6)所示。
(3—6)
6、tfi是从由公式(3—7)计算出的时间差里找出最大时间差。
(3—7)
7、通过找出最后施工阶段中最后施工活动的结束时间(fi,j)与第一个施工阶段中第一个施工活动的开始时间(s1,1)之差,得出工程工期(d)。如公式(3—8)所示,
(3—8)
计划生成程序
四、案例研究
一座二跨混凝土桥,选取这个项目作为论文模型的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该项目结构可分解为5道工序,其工作内容是:开挖、基础、柱、梁和板。也就是说这个工程由5种施工活动组成,而这5种施工活动在这工程的4个阶段中重复。这5项施工活动间的最先关系是从结束到开始,没有落后时间。
现以案例中的基础施工为例。已知工程数据为:i=2,n=1,j=1,…4,ts[2,j]={12.5,28.1,38.9,55.6},d2,j={10.3,10.7,9.5,9.0},r2,j={1,0,5}
计算过程:
1es[2,1]=0
2ef[2,1]=es[2,1] t2,1=0 10.3=10.3日
3es[2,2]=ef[2,1] r[2,1]=10.3 1=11.3日
4ef[2,2]=11.3 10.7=22日
5es[2,3]=22 0=22日
6ef[2,3]=22 9.5=31.5日
7es[2,4]=31.5 5=36.5日
8ef[2,4]=36.5 9=45.5日
92,1=ts[2,1]-es[2,1]=12.5-0=12.5日
102,2=28.1-11.3=16.8日
112,3=38.9-22=16.9日
122,4=55.6-36.5=19.1日
13tf2=maxjj=1[2,j]=19.1日
14s2,1=es[2,1] tf2=0 19.1=19.1日
15f2,1=ef[2,1] tf2=10.3 19.1=29.4日
16s2,2=29.4 1=30.4日
17f2,2=30.4 10.7=41.1日
18s2,3=41.1 0=41.1日
19f2,3=41.1 9.5=50.6日
20s2,4=50.6 5=55.6日
21f2,4=55.6 9=64.6日
得出结果s2,j={19.1,30.4,41.1,55.6},f2,j={29.4,41.1,50.6,64.6}
五、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施工进度计划生成模型得出限定资源配置下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帮助工程项目管理者从中找出工期最短的施工进度计划。
2建议
目前,有很多用于进度管理的软件(如p3),可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调整,解决工程网络计划计算量大的难题,有利于工程网络计划及时地调整和编制资源需求计划。但这些软件在大型工程施工中应用较少,如何将其较好地应用于大型工程施工领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爱莲.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便携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10
[2]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统筹管理分会编.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一99[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一pmbok&c一ncb)[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施工资源计划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概述
所谓工程进度控制,指的是建设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审批过的工程进度计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的实际进度进行定期的跟踪和检查,结合原定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合理找出原定计划和实际进度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和评估致使差异存在的各个因素,对于不可避免的因素适当增加施工工期,对于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进行合理规避,然后指导和协调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所谓工程进度管理,指的是项目施工人员通过工期要求来编制相应的进度计划,并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检查和控制计划的执行程度,分析偏差所产生的原因,并不断调整计划,直到工程竣工交付之后。经过分析进度影响因子,然后协调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控制在工期范围之内,并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是工程进度管理的首要任务。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合理的进度控制原理必须遵循动态原则、系统原则、弹性原则和网络原则。①动态原则:毋庸置疑,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需要不断的更改和完善,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进度控制必然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②系统原则:一项工程的进度控制必须建立相应的工程计划系统、工程进度实施系统以及项目进度控制系统等,从整体上将进度计划进行分解,并从细节上完成细化后的计划目标,所以进度控制不许遵循系统原则。③弹性原则:毫无疑问,建筑工程施工工期非常长,而影响进度的因素非常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多因素逐步能被人为控制,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经验来估算影响进度的某些因素,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能够留有余地,所以必须遵循弹性原则。④网络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进度的控制常常利用网络计划相关原理来编制进度计划,然后根据实际工程施工中的进行信息来进行分析和对比,再利用网络计划来合理优化和调整进度计划,所以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必须遵循网络原则。
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策略分析研究
1、应用施工进度来合理优化配置资源。一般而言,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其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材料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三个方面。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之后,可以根据进度计划,来绘制各个进度使其的资源需求图,通过进度计划来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必须明晰进度时间内的各个施工活动的逻辑关系。明确各个施工工序的工艺流程和施工组织的关系,使得施工工序和资源的配置有着明确的先后次序关系。其次,必须使进度和资源的配置达到有机统一。尽可能做到人力资源、材料资源以及机械设备资源在进度计划范围内达到均衡。再者,合理确定同期施工时间内的工程量。也就是说,在同一施工时间内,施工项目不宜过多,这样会导致人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过于分散,造成资源配置不协调。施工进度控制和资源配置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通过施工进度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来缩短施工工期。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度控制优化措施。毫无疑问,真正控制进度的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加强数据的收集,积极预测建筑施工进度的趋势,实施动态控制进度。并且做到施工进度控制的周期必须根据进度计划的内容和任务来确定。②必须及时了解和明晰施工过程持续时间的更改以及设计变更所引起的施工量的增加,根据实际条件准确评估施工进度,并及时调整,采取合理的措施。③加强控制施工过程中影响进度的因素,并做好调度和管理的准备。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减轻劳动监督,提高施工效率,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强技术方案的指导和培训。对于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尽量规避这些因素。并通过合理调度和管理施工工序以及相关资源,来缩短施工周期。在工程实施阶段,必须按照甲方的工期安排,来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在编制计划前必须对工程结构进行详细地分析,将工期安排进行合理的划分。通过项目分解作到将项目分解到相对独立的、内容单一的、易于成本核算与检查的项目单元,作到明确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工作关系,作到每个单元具体地落实到责任者,并能进行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进度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目标范围、工期的要求、项目特点、项目的内外部条件、项目结构分解单元、项目对各项工作的时间估计、项目的资源供应状况等。进度计划编制要与费用、质量、安全等目标相协调,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和风险预计,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并以网络计划为代表,绘制网络计划图,确定重点影响工期和进度计划的关键施工工序,并在关键工序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完成进度目标。根据总的进度目标,来制定各个分项目的进度目标,在确定各个工序的进度目标,并按时间进行进化目标的评定工作。如果未能完成进度目标,必须合理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惩罚。必须充分分析各个工序阶段影响进度的因素,采用有力措施来避免这些因素的出现,尽可能优化配置资源来地缩短施工周期,控制施工进度。编制计划的对象由大到小,计划从粗到细,形成了项目计划系统;控制是随着项目的过程不断进行的,是个动态过程;由计划编制到计划实施、调整再到计划编制这么一个不断循环过程,直到目标实现;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反馈,也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过程;同时,计划编制实施到各种风险的存在,使进度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弹度控制时,可利用这些弹性,缩短工作持续时间。或作之间的搭接关系,确保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项目副经理为常务副组长,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各单元工作负责人、各班组长等为组员的控制管理小组长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清哳;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对策、执行、反馈的工作制度。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科学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然而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人们常常过于重视施工成本、质量的控制,对建筑施工进度的控制不够重视,使得许多建筑工程未能在规定的工期内竣工,导致工程投资成本的增加、设备和材料的闲置以及资源的浪费。所以说,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意义十分重大。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是质量控制、造价控制、安全控制的前提,必须充分认识进度控制的内涵,合理配置相关资源,加强在施工过程中进度优化控制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建筑过程施工处于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本文以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文献
[1]廖素华.浅谈加强施工项目进度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施工资源计划篇3
在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中,限于资源的约束,网络计划的作业之间除了存在工作逻辑的联系,逻辑上无关系的作业也有可能因为需要同种资源而存在联系。因此,在安排各项作业逻辑关系时就要考虑资源的限制和资源的供应过程对网络计划的影响。对网络计划进行资源优化,不仅可以方便资源调配,而且能够降低工程成本。本文通过加权平均将多资源转化为单一资源综合指标,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对总承包工程施工专项计划进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我国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水平,尚处在中间状态,虽然我们在理论水平与应用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特别是计划执行中的监督、控制及跟踪调整方面,较少落在实处,基本停留在编制上,主要影响为工程设计多变,材料供应跟不上,应用者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在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比较落后,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的编制与网络图绘制上。许多企业运用网络计划,或因招投标文件所要求,或为投标施工组织增加“技术含量”。所以如此绘制出的网络图不是错误连篇,就是华而不实,根本谈不上如何运用这一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或画出几张网络图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网络计划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对于实际进度滞后的项目通过改变某些后续工作的逻辑关系或缩短某些后续工作的持续时间 ,并制定相应保证措施来调整偏差。在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中,只是确定各工作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没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之间的所有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与控制。
2、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方法分析
2.1资源优化
在通常情况下,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分为两种。“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是在资源供应有限制的条件下,寻求整个计划工期最短的方案。“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工期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的过程。这里所讲的资源优化,其前提条件是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资源强度为常数,而且是合理的;除规定可中断的工作外,一般不允许中断工作,应保持其连续性。衡量资源不均衡程度的指标有三种:资源需要量不均衡系数、资源需要量方差和极差。三种指标均是值越小,资源的均衡性越好。在实际工程中,很难使上述指标都达到最小,一般选用方差作为衡量指标,即资源需要量与单位时间平均需要量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
2.2多资源优化
资源作为工程项目实施的基本要素,它通常包括:人力,包括各专业、各种级别的劳动力以及不同层次和职能的管理人员;原材料和设备,它构成工程的实体,例如常见的砂石、水泥、砖、钢筋、木材、设备等;施工所需设备,如塔吊、混凝土拌合设备、运输设备和施工工具。此外,资源还可能包括资金、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专利技术和方法等。工程中各种工作所需资源的种类及数量不同决定了每种资源的需求曲线不尽相同。调整网络计划的非关键作业会对各种资源的均衡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在改善有些资源平衡效果的同时又破坏了另一些资源的平衡状态,加大其不平衡程度。简单的重复使用单一资源均衡优化的方法不能解决多资源优化的问题,甚至出现矛盾。如果引入权重系数,且所有种资源的权重和为,即。根据工程实际,按照各种资源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资源指标,可以将多资源平衡问题转化为单一资源平衡优化。这样,对网络计划进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就是找出满足工期规定条件的网络计划关键路径和关键作业并计算总工期,计算各个非关键作业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保持关键作业不动,调整非关键作业的开始时间,直到综合资源指标分布函数方差最小。
3、项目管理软件资源平衡实践分析
3.1适应性调整
primavera早先版本的软件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对项目资源使用的规划只能由软件自动按照相应任务的计划时间将资源预算量分摊到每个时间周期中去。单纯使用软件功能规划资源的方式并不灵活,资源的分布柱状图非常平齐,这种情况在工程中是不现实的。目前的p6软件允许用户在软件自动分摊周期数量的基础上手工编制或调整资源在每个时间周期内的使用数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的规划项目资源使用。
3.2p6软件资源平衡
用手工计算的方法对网络计划进行资源优化,计算调整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起到作用。在工程上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可以替代繁琐的手工计算,为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提供便利,能够实现资源的动态分析与优化,使网络计划的及时更新成为可能。primavera项目管理软件,简称p6,是用于项目组织协调的综合计划与控制软件,在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epc总承包工程中应用p6软件编制施工专项计划,按照多资源加权平均转化为单一资源综合指标的方法。专项计划的资源需求集中分布在工作周期的前半段,部分时段超出了资源限值,而且在第3天和第 4天出现了最高峰,工作周期的后半段资源需求较少,整体分布不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组织进行评估,近似认为该专项计划每日的资源综合指标限值为 90,需要用p6软件的资源平衡功能对施工专项计划进行资源平衡。在工程实际中,资源的限值并不是一个绝对严格的数值。现场设计变更、设备材料的供货进展、工作难度的不同、施工工作面的布置以及劳动效率的变化都会影响权重的分配和权值估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资源综合指标的数值。
4、结束语
网络计划技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本文就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中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对该技术应用中的优势加以说明,通过目前应用情况找出宏观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对如何在施工管理中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展开讨论。
施工资源计划篇4
关键词:矿产资源;规划;保护环境
国务院所颁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政策指导下,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中提高保障能力、调整布局结构、推进找矿突破等目标逐渐实现。基于此,在2016~2020年,应进一步落实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工作,并以“如何适应形势变化,更好的发挥规划作用”为课题,不断创新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打造良好的资源应用空间,避免资源短缺问题的凸显。
1矿产资源规划现况
2016年11月29日,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召开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新闻会,在新闻会召开过程中介绍了矿产资源规划现况。即表示,在今后的一个长时期内,我国将致力于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同时,秉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强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实现资源开发的惠民利民目标[1]。此外,《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中明确指出,我国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经济的资源保护系统,努力开发5~8个亿吨级油田和5~10个千亿立方米级油田,构建103个能源基地,科学规划267个矿区,保证大中型矿山比例占据总体的12%,达到最佳的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效果。另外,从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规划、布局,结构三个角度来看,已经逐步趋于合理化。例如,某市在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期间,即从该市经济建设需求角度入手,大力推广岩盐、方解石、玄武岩、硅灰石等矿种的勘察[2]。同时采取招标、拍卖等形式,有偿出让,就此形成了良好循环的矿产资源开采机制。而该市在矿山布局中,基于矿山资源减少30%的基础上,将固体矿产开采总量提高了约160%,并限制了禁采区内的开采行为,达到了最佳的矿产资源开采规划效果。除此之外,在目前矿产资源开采工作开展过程,倡导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的作业手段,并遵从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所以,矿山结构和地质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3]。
2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各级矿产资源规划定位与衔接问题即在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中,主要包括了部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四个等级,而从规划对象角度来看,矿产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矿产资源区域规划三个方面内容。其中,专项规划需符合总体规划标准。但若在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空间对接、指标对接、审批对接、政策对接等工作落实中,存在着矛盾或者重复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效果。为此,应从空间对接、政策对接各个方面入手,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4]。2.2规划实施管理问题即在部分地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期间,仍然存在着规划法规规制不完善的现象。例如,在对法规规定矿产勘查和开发规划时,未明确规划定位和作用,促使部分人员在规划执行过程中,表现出违反规划的行为。此外,从规划监督角度来看,大多数地方政府是通过矿业权会审方式,完成目标推进、目标考核、监督检查等监管工作,但由于其违规查处力度仍然薄弱,因此,影响到了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效果,需进一步建立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机制[5]。
2.3矿产资源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问题
即由于矿产资源具备隐蔽性特点且储量不确定,所以,需要与其他国土资源规划开发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但由于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未对其空间规模进行界定,所以,加大了我国矿产资源年度计划等规划难度。
3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策略
3.1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规划
为了解决各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衔接问题,应注重在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期间,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然后在空间上延伸和细化总体矿产资源,达到矿产资源的统筹和协调。同时,由于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一共分为四个等级。所以,在矿区专项规划编制期间,应确定编制对象共有三类:①全国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中的重点开采区;②国家规划矿区;③拟开发的省级、市级、县级矿区等。此外,在重点矿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实践编制过程中,应注重明确国家总体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布局安排、规划指标、准入条件等。参照国家总体规划具体内容,划分矿产资源规划区,并将新变化的资源纳入到规划中,科学调整矿产资源中开采区块,且预测资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做好各个资源开采区块开采总量的控制,达到最佳的资源规划效果[6]。在重要矿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期间,应将资源开发的准入条件作为依据,布局矿区,并完善各个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勘查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综合治理方案等内容,最终有效提高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水平,打造良好的资源应用空间。
3.2建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
为了保持矿产资源规划与其他规划实施的一致性,应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但在年度计划编制前,应明确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编制原则。即必须参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规划,设置资源开采总量限额。同时,以矿业权为指导,调整矿产资源开局和结构,且依次落实整装勘查等项目,实现可持续资源开采目标。而基于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编制原则确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例如,各个矿种开采量、矿业权投放数量、开发利用结构等。其中,各个矿种开采量的设定,应参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明确钨、锡、锑、稀土等年度开采总量。而矿业权投放数量的设定,则参照矿产资源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年度探矿权、采矿权投放数量,最终提出哪些规划区属于禁止勘察区域,就此按照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科学展开矿产资源勘察工作,避免该规划的实施影响其他规划的落实。除此之外,在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落实过程中,应严格遵从标准的计划设计流程[7],即:上报下一年度计划指标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相关部门反馈意见下达年度计划指标计划指标分解落实计划实施监督计划实施评估反馈评估结果,就此达到年度计划实施目的。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为了打造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勘察环境,进一步落实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引导当前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趋于合理化方向发展。
3.3探索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机制
(1)具体情况。传统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模式始终保持着“被动调整”状态,且不受法律约束,侧重于规划后实施。同时,当前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机制包括了若干项内容。例如,工资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等,并在实际调整工作落实过程中,采取常规、状态解决、专家模型等多种调整方式,对具体调整问题进行解决。而从城市规划动态调整角度来看,在实际调整工作中明确定了具体的调整内容。即强制性内容调整、指导内容调整、用地性质和“六线”线位等控规内容调整、土地权属边界等更正内容调整,并在动态调整工作执行过程中,严格遵从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初审协商批准验收一系列程序,完成规划调整工作[8]。例如,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我国国土资源部实施了矿产资源规划调整,即参照《关于启动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0]124号),对发生地质变化的39个县进行调整规划。同时,在项目规划调整过程中,保持资金总量不变,但突出专款专项的应用,就此达到了规划调整目的。
(2)调整内容。在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期间,为了更好地发挥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机制作用,注重明确机制中具体调整内容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中上年度新开发的矿产地和矿产权调整内容进行调研。然后综合调研结果,提出各个矿产资源勘察开采区需调整的具体内容。例如,矿业权数量、资源储量、矿种、面积、工作程度等,并按照调整后的矿产资源实施规划,科学划分开采区块,达到合理化资源开采状态,符合当代社会发展中矿产资源应用需求。其次,在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机制完善过程中,为了支撑我国矿产资源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应明确界定重大工程调整事项。即在矿产资源重大工程调整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调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察、利用、资源储备、环境治理、土地复垦等相关内容,从而满足该地区的发展,达到最佳的规划地区矿产资源调整状态[9]。最后,在矿产资源调整机制探索过程中,应致力于改变传统选矿、开采等技术手段,将其所应用的技术内容调整为可节约资源的开采方式,由此形成绿色、环保、节能的矿山建设环境,并从根本上避免矿产资源浪费现象的凸显。即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机制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对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中矿种、资源储量、开采方式、资源节约、资源评价、资源勘察等的统筹协调。因此,应强化对其的落实,满足矿产资源可持续调开采条件。
4结束语
综上可知,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工作的展开仍然存在着规划定位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到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此,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从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规划、建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探索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机制3个方面入手,优化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策略。同时,强化政府机构“以规划为依据”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维护我国矿产资源,统筹协调资源利用和规划思路。
参考文献:
[1]雷岩,杜清坤,宋菲,等.全面实施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5,11(1):24-28.
[2]董延涛.沟通式规划理论在矿产资源规划中的应用初探[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4,12(6):1-4.
[3]夏俣.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7):19-20.
[4]王步清,董煜,王尧.含油气盆地矿产资源规划研究的思考——以m沉积盆地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14(7):20-23.
[5]纪玉山,刘洋,卢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矿产资源统一管理战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13(6):18-25.
[6]吴尚昆,孟旭光,那春光,等.推进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2,15(6):13-16.
[7]侯华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15(2):10-12 54.
[8]那春光.发挥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作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17(2):23-24 34 55.
施工资源计划篇5
关键词: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
1按照项目合同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按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这既是合同要求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建设单位(业主)同施工单位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加强施工进度控制,确保合同工期履约,是项目经理的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控制就是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找出期间的偏差,然后进行反馈调整。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就是确定一个控制工期的计划值,并制定出保证计划实现的有效措施,保证工期计划合同工期的完成。
编制进度就是决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或者什么时候工程进度到什么程度。无论是项目自身的各道工序,还是与施工有关的其他工作.都应纳入进度计划之中去,或者说,都要对其进度做出计划安排。项目进度计划的种类,根据内容划分,有目标性计划与支持性计划。针对项目施工本身的进度计划是最基本的目标性计划,它确定了该项目施工的工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系列的支持性计划,如材料使用计划,周转材料使用计划,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以及构件、半成品使用计划等等。从时间控制长短来分,有总进度计划与阶段性计划。总进度计划控制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而阶段性计划包括本项目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和旬、周的作业进度计划等。从表达形式来分,有文字说明计划与图表式计划。前者用文字说明各阶段的施工任务,以及要达到的形象进度要求;后者用形象而简洁的图表来表达施工的进度安排。据笔者所知,最常用的是横道计划、网络计划、斜线式计划等。从管理范围来分,有总体进度计划与分区进度计划。总体计划是面向项目全局的战略性进度计划安排,一般比较粗略。而分区计划则是针对项目中的某一部分或一个专业工种的进度计划,一般比较详细。
2项目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编制
由于网络图具有明显达到逻辑性,它不但能清楚地表示项目控制进度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尤其是能够明确地表达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制约的关系,能够运用数字方法来分析计划和进行优化,因而网络计划比横道计划有更好更多的优点,”网络计划技术”在施工企业用来控制工程工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项目施工任务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分成两类:
由施工工艺决定的,叫做工艺逻辑。施工工艺不变,工艺逻辑不变。例如,建设一般的住宅,按照通常的施工工艺,总是做完基a才能砌墙,砌完墙才能铺楼板,盖完一楼才能盖二楼,如此等。只要施工工艺不变,上述逻辑关系不会改变。
由施工组织的方法决定的,叫做组织逻辑。这类逻辑关系常常可以随着施工条件和施工组织方法改变而改变。例如组织两栋住宅楼的施工,先挖甲栋的地槽再挖乙栋地槽,做完甲栋的基础在做乙栋的基础,这样先甲后乙的顺序关系,就是由于采用了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而决定的,也很可能是因为施工力量有限,不能齐头并进地同时进行两栋住宅楼的施工。如果有足够的施工力量,其他条件也许可,为了缩短总工期,两栋住宅楼也可齐头并进的地进行施工。
笔者认为,明确逻辑关系,旨在使项目必须遵循的顺序,这种顺序不能随便改变。以工艺网络为基础,考虑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包括实际投入的施工资源量和具体采取的施工组织方法,加上相应的组织逻辑关系,就可以画出可供实施的施工网络。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往往只能根据既定的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确定各施工工序之间的工艺逻辑关系,画出工艺网络。由于工艺网络一般只考虑工艺要求,是在假定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凡是工艺上允许同时施工的工作,都按平等作业安排,因而工期一般都较短。但是,实际上,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资源的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则是编制计划时必须重点考虑实际问题,在项目施工中用来指导施工。
3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
用来控制项目施工进度的计划应该是优化的计划。计划的优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
键。施工工期、资源投入量与成本消耗量,是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因素。项目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优化,就是通过合理的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利用关键工序的时差,科学地调整工期与资源消耗使之最小,不断地改善初始的计划,在一定约束条件之下,录求优化的项目进度计划。
3.1工期调整
工期通常是进度计划编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一定的资源用量与成本消耗条件之下,常常要适当地调整计划工期,以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搭接流水,缩短工期。在不同的工序之间,将顺序施工改为搭接交叉施工,将一个施工项目合成若干个流水段,组织流水作业,可以缩短工期。前一道工序完成了一部分,后一工序就插上去施工,前后工序在不同的流水段上平行作业,在保证满足必要的施工工作面的条件下,流水段分得越细,前后工序投入施工的时间间隔(流水步距)越小,施工的搭接程度越高,总工期就越短。
合理排序,工期最短。把一个施工项目可分成若干道工序,每一个流水段都要经过相同的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在各个流水段上的施工时间又不完全相同,如何选择合理的流水顺序,就是合理安排工期的关键问题。因为由施工工艺决定的工作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哪个流水段在先,哪个流水段在后的流水顺序是可以改变的,不同的流水顺序,总工期不同,需要找出工期最短的最优排序方案。
3.2资源平衡
编制施工项目进度计划时,必须进行资源的平衡。不但要求资源的计划用量不超过资源的可供应量,还要力求做到资源的均衡使用。也就是说,要使资源的计划控制在可供应的资源限额以内,并使每天使用达到资源量都相差不多,在平均数上下波动不大。很明显,资源用量越趋于均衡,资源用量高峰就越小,资源使用的一次性费用就越少,经济效益则越好。对于企业配备的一定量人力和物力来说,如果计划的安排能使得这些人力和物力,在整个计划期中每天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率,那么这个计划的资源用量就是均衡的,经济效益也必定是好的。
理想的资源均衡情况是资源用量动态曲线图呈一矩形,其顶边是平行于时间坐标轴的水平直线,表示每日资源用量保持一定的数值不变。但这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的目标只能是使每日资源用量趋均水平,上下波动尽可能地少,也就是要昼削低高峰,又尽量地填平低谷,使极差(指最高峰或最低谷与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减小。
施工资源计划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目标;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trol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on how to make the adjust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 progres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goal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key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gress; control objective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多种类型,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都有进度控制的任务,其控制的目标和时间范畴并不相同,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必须树立和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原则,即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的进度。下面就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谈点看法。
1 认真编制进度计划
按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这既是合同要求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建设单位同施工单位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加强施工进度控制,确保合同工期履约,是项目经理的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控制就是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进行反馈调整。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就是确定一个控制工期的计划值,并制定出保证计划实现的有效措施,保证按合同工期完成任务。
编制进度计划就是决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或者什么时候工程进行到什么程度。无论是项目自身的各道工序,还是与施工有关的其他工作,都应纳入进度计划之中,或者说,都要对其进度作出计划安排。根据内容划分项目进度计划,包括目标性计划与支持性计划。针对项目施工本身的进度计划是最基本的目标性计划,它确定了该项目施工的工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系列的支持性计划,如材料使用计划,周转材料使用计划,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以及构件、半成品使用计划等等。从时间控制的长短来分,有总进度计划与阶段性计划。总进度计划控制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而阶段性计划包括本项目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和旬、周的作业进度计划等,从表达形式来分,有文字说明计划与图表式计划。前者用文字说明各阶段的施工任务,以及要达到的形象进度要求;后者用形象而简洁的图表来表达施工的进度安排。从管理范围来分,有总体进度计划与分区进度计划。总体计划是面向项目全局的战略性进度计划安排,一般比较粗略;而分区计划则是针对项目中的某一部分或一个专业工种的进度计划,一般比较详细。
2 掌握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项目施工计划的编制依据,一是本项目的工程承包合同。合同中工期的规定是确定工期计划值的基本依据,合同规定的工程开、竣工日期,必须通过进度计划来落实。二是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个资料明确了施工能力部署与施工组织方法,体现了项目的施工特点,因而成为确定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目标计划的基础。三是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计划。项目进度计划是企业计划的组成部分,要服从企业经营方针的指导,并满足企业计划综合平衡的要求。四是项目设计进度计划。图纸资料是施工的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必须与设计进度计划相衔接,必须根据每部分图纸资料的交付日期来安排相应部位的施工时间。五是项目内部材料和设备供应计划。如果已经有了关于材料和设备及周转材料的供应计划,那么,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必须与之相协调。除上述五点主要依据外,还应注意有关现场施工条件的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资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情况,辅助生产能力等。还要在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之前,对已建成的同类或相似项目的实际施工进度资料进行收集,并认真进行分析、整理,列出控制的约束条件,为编制项目进度作好充分准备。
3 利用网络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网络图具有明显的逻辑性,它不但能清楚地表示项目控制进度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还能够明确地表现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够运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计算和进行优化,因而网络计划比横道计划有更好更多的优点,“网络计划技术”在施工企业用来控制工程工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由施工工艺决定的,叫做工艺逻辑。施工工艺不变,工艺逻辑不变。例如,建一般的住宅,按照通常的施工工艺,总是做完基础才能砌墙,砌完墙才能铺楼板,盖完一楼才能盖二楼,如此等等。只要施工工艺不变,上述逻辑关系就不会改变。另一类逻辑关系是由施工组织的方法决定的,叫做组织逻辑。这类逻辑关系常常随着施工条件和施工组织方法改变而改变。例如,组织两栋住宅楼的施工,先挖甲栋的地槽再挖乙栋的地槽,做完甲栋的基础再做乙栋的基础,这样先甲后乙的顺序关系,就是由于采用了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而决定的。也很可能是因为施工力量有限,不能齐头并进地同时进行两栋住宅楼的施工。如果有足够的施工力量,其他条件也许可,为了缩短总工期,两栋住宅楼也可齐头并进地进行施工。
考虑逻辑关系,明确逻辑关系,目的是使项目施工有章可循,这种顺序不能随便改变。以工艺网络为基础,考虑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包括实际投入的施工资源量和具体采取的施工组织方法,加上相应的组织逻辑关系,就可以画出可供实施的施工网络。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往往只能根据既定的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确定各施工工序之间的工艺逻辑关系,画出工艺网络。由于工艺网络一般只考虑工艺要求,是在假定资源无限的条件下进行的,凡是工艺上允许同时施工的工作,都按平等作业安排,因而工期一般都较短。但是,实际上,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则是编制计划时必须重点考虑的实际问题,在项目施工中用来指导施工。
4 优化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用来控制项目施工进度的计划应该是优化的计划。计划的优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施工工期、资源投入量与成本消耗量,是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因素。项目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优化,就是通过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利用关键工序的时差,科学地调整工期,不断地改善初始计划,在一定约束条件之下寻求优化的项目进度计划。
工期调整。工期通常是进度计划编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一定的资源用量与成本消耗条件之下,常常需要适当地调整计划工期,以满足规定工期的要求。
搭接流水,缩短工期。在不同的工序之间,将顺序施工改为搭接交叉施工,将一个施工项目合成若干个流水段,组织流水作业,可以缩短工期。前一道工序完成了一部分,后一工序就插上去施工,前后工序在不同的流水段上平行作业,在保证满足必要的施工工作面的条件下,流水段分得越细,前后工序投入施工的时间间隔(流水步距)越小,施工的搭接程度越高,总工期就越短。
合理排序,工期最短。一个施工项目可分成若干道工序,每一个流水段都要经过相同的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在各个流水段上的施工时间又不完全相同,如何选择合理的流水顺序,就是合理安排工期的关键问题。因为由施工工艺决定的工作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哪个流水段在先,哪个流水段在后的流水顺序是可以改变的,不同的流水顺序将导致总工期的不同,需要找出最优排序方案。
资源平衡。编制施工项目进度计划时,必须进行资源的平衡。不但要求资源的计划用量不超过资源的可供应量,还要力求做到资源的均衡使用。也就是说,要使资源的计划用量控制在可供应的资源限额以内。很明显,资源用量越趋于均衡,资源用量高峰就越小,资源使用的一次性费用就越少,经济效益则越好。对于企业配备的人力和物力,如果计划的安排能使他们每天都充分发挥效率,那么这个计划的资源用量就是均衡的,经济效益也必定是好的。
施工资源计划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度管理;控制策略
1引言
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及进度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三大重点控制内容,施工进度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一,与工程质量、工程成本有机结合组成反应工程项目实施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按期完成,节约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实际上,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进度管理已经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期控制,而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的系列性管理活动,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是当前众多施工企业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形势下,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需要综合考虑施工成本、劳动消耗、工程实物、资源供应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下面,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现状,就施工进度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2施工进度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问题
施工进度计划是整个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保证施工进度控制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必须注意工作排序和各单项工作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资源,避免工作安排在某一短暂时间内过于集中,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此外,尤其要避免出现漏项过多现象,要尽量全盘考虑使施工计划编制遍及整个工程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以免造成施工过程中产生过多编外工作、突发性工作,从而对施工产生冲击影响施工计划的正常实行,如排遣污、排废、道路交通、场地平整等辅助工程的计划与实施。在部分企业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还普遍存在控制目标不科学现象,在一开始就没能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编制,如施工前准备阶段缺乏控制耗用过多时间,不顾项目大小、工艺条件、地质气候、装备情况等盲目确定工期,最后使得工期计划存在先天性缺陷难以实现,造成一系列施工问题。
2.2资源配备计划未能与施工进度计划相协调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实际上是取决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动力资源、设备资源、材料供应、机械配置、环境条件、施工方法等等。施工进度计划应当同资源醒备计划一同出台,协调编排,以使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在资源配置上有保证,缺乏资源配置基础的施工计划只能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实施。但我国目前很多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还受到传统体制的影响,通常将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分割开来,先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再根据经验积累进行资源配置。
2.3施工进度计划执行不力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还存在着施工进度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不少企业施工在施工进程中,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施工进度计划与实际实施完全不一致,计划同实施脱节,完全失去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意义,计划是计划,工作是工作,最终使施工过程完全放任自流无序运行,施工进度计划控制一片混乱,导致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目标无法完成,工期拖延现象十分严重。
2.4施工进度计划调整能力欠佳
施工进度计划在编制完成之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造成冲击,如计划编制缺陷、施工过程环境变化、现场情况调整、资源供应影响等等,此时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实际上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计划的过程,真正一成不变顺利完成的施工进度计划是很难制定的。但当前我国不少施工企业所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调整适应能力欠佳,要么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变得死板机械,要么调整后也无法附合工程实际情况需要反而使工期管理更为混乱,导致施工进度失控。
2.5没有获得充足的施工资源
只有在获得充足资金及资源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工作,若企业没有筹集到充分可供调配的资金及资源,首先无法采购到需要使用的建筑安装设备、施工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如果不及时供应这些机械设备及材料就会直接引发停工待料情况,最终对实现预期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产生严重影响。
2.6施工管理者及操作者的综合素质偏低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开展,进度控制措施的落实都得靠人来实现,人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但是一些建设工程企业并没有选择适宜的人选来进行项目的管理,管理人员综合技能及素质偏低,经验不够丰富无法很好控制施工进度。部分施工操作人员由于技术水平差,没有正确领会设计主旨,或是工人道德素质低、责任意识差,都给施工进度控制带来难度。
3施工进度管理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3.1注意施工进度计划的合理编排
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需要合理的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安排进行协调搭配,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要在系统有机的理念指导下进行,使施工进度计划具有系统性、动态性,既要注意计划的编制,又要注意计划的动态调整,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以使施工进度计划能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文明施工,有利于合理的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避免将盲目、机械、不完整的施工进度计划应用于施工中。
3.2提高项目组施工进度控制水平
项目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效能,首先应当从项目组成员素质出发,提高项目组工作人员素质。由于施工进度控制是一项复杂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冲突,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项目经理进行领导,充分考虑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技术能力、人脉关系等。整个项目组,应当包括多个下设部门,如计划部、合同部、财务部、供应部、合同部等,提升项目组成员的能动性加强协调工作能力,避免出现内部摩擦。目前,采用工程网络计划的方法,对于实现施工进度控制科学化有着较好的意义,可以作为项目组的一种管理手段,提升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能力,有效促进施工进度计划的完成。
3.3注意施工进度计划交底工作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并不只是项目组的事情,而需要整个项目全体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注意计划的交底工作。在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前,可根据涉及范围召开全体动员大会和各级生产会议以落实责任,要求高层管理人员熟知计划并创造好良好的实施环境,要求生产管理人员熟悉计划并安排好人力、机械供应等。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周计划、日计划体系,进一步加强施工人员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责任感,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明确并完成计划任务。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期控制,而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系列性管理活动,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是当前众多施工企业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永杰.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2]王晓青.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特征及控制原理研究[j].科技视界,2012(12)
施工资源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187-03
on the p6 software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miao wei
(the fourth construction company of sinopec(fcc), tianjin 300270, china)
abstract: the p6 is a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in the production of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j? ect management, and to meet the need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s well as skills. integr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network planning, computer technology,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areas of production,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management effective? ness. p6 software progress in the production of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tracking,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6 software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p6 software;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application
在石油化工施工生产的管理中,其目标、工序都是非常复杂和庞大的。p6软件强大的进度计划管理与资源和费用管理的优势,为施工生产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在我国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逐渐被石油化工企业所重视。在整理好施工生产的数据后编制项目编码、材料库等。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规划组织生产形式、生产编码和工作包,以及生产报表等。控制和优化施工生产实施的过程,以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益。
1 p6软件
石油化工企业大力推行的p6软件,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科学思路和务实方法――量化目标、量化过程、实施动态控制和动态管理,把项目管理中各种进度管理方法、投资管理学科综合运用的计算机软件,是实现核电建设epc项目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的有效管理工具。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追求动态管理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投资及资源配置等目标管理,最大化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概率和科学性;科学的wbs、obs分解和责任分工是关键;人员投入是保障(必须确保各级管理、编录人员的务实工作);自上而下来分解(根目录的建立、各级作业面的分解、投资预算的设置必须自上而下来科学设置);自下而上来汇总(主/子关系使项目管理必须从低层向高层次累计和汇总任何进度、投资和资源等等的信息);督促检查必须贯串始终(必须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及时调整是灵魂(领导不重视、调整数据和投资资源不及时,必然是项目管理的p6平台失去生命);
p6是美国开发的primavera 6.0,也就是项目管理软件。在融合了p3软件的精髓和经验后的最新it技术,其被称之为oracle pri? mavera p6。它可以在同一个时间既跨专业又跨部门,根据企业不同的层次,针对项目进行不同地方的管理。同时,也属于一种综合项目组合管理pa视讯的解决方案。有进度、费用和资源管理三项主要功能,其特点融合了项目管理的思维和方法,使进度、费用和资源问题得到解决,是目前最好的项目管理软件。只要在施工生产中树立正确的p6软件使用观念,并在编制时明确管理的目标,p6软件就可以很好的被运用。
由于任何软件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必须依靠人来进行,因此,p6软件在石油化工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中是非常严谨的,整个的操作过程都要与施工生产进度计划相满足。虽然,p6软件在应用的过程中非常严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并不难,最主要的还是掌握其先进的管理思想观念,在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同时认识p6软件的管理思想,明确施工生产管理的目标,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 中掌握p6软件的工作流程,按照石油化工施工生产作的特点进行作业设置,使每道工序、和资源的加载顺利完成。
p6软件的使用不仅能够及时的获得石油化工施工生产的各项情况,抓住施工的重点,科学有效的对施工生产目标进行分析,还能够及时协调施工生产进度的安排,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p6软件在石油化工施工生产中进度的编制
p6软件的核心是网络计划技术。在石油化工施工生产中,能够实行施工进度和费用,以及资源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所以,在进行施工生产时,首先要做好进度计划编制前的准备工作。然后,根据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建立施工项目、合理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和添加作业工期、建立施工生产各工序间的逻辑关系,使其满足施工生产的流程和方案要求、利用p6软件进度计算功能,自动生成有关的线路等。最后,对石油化工施工生产的作业进行调用和加载,通过p6软件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超额的资源分配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同时,还要对所编制的成果进行检查、分析、优化。其中,进度编制的关键就在对成果的检查、分析、优化。检查和完善施工生产作业的正确逻辑关系。检查进度控制点和生产线路是否满足其要求。检查施工生产是否满足其工期的要求,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石油化工施工前根据基本施工生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划分编制计划的工作分解结构。在制定计划时可以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划分。如果在整个施工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分解或范围的不明确,以及工作安排的遗漏,就会使整个施工生产计划受到影响。所以,重点的审查将投至在工作分解结构中。在参考完相同施工生产工程工期以后,再结合石油化工施工生产的情况,确定总工期和开、完工的时间,编制好进度计划。例如:考虑施工生产所需设备的投入和制造周期等。并将费用分解到各施工生产作业中。
石油化工施工时进行p6软件的审定和跟踪,及更新。保证所计划的内容没有缺陷、施工生产工期满足施工合同和进度计划的要求、限制的条件是否合理、检查是否完善,以及加载的编码是否正确等。然而,在初、中、高三级计划下,分别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调整后增加目标项目。
3 p6软件在石油化工施工生产中的跟踪、控制和优化
经过石油化工施工生产的编制和实际过程的跟踪,以及进度的计算以后,会对实际的施工生产情况和原计划做出比较。根据p6软件所提供的信息,与原计划做出比较,找出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偏差进行纠正。在考虑时间问题后,对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费用进行生产,减少资源的耗费,实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以获得最佳生产工期。当发生生产工期延后或是无法按时完成的时候,管理人员就会盲目的采取措施,这样不但增加了生产的成本,还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使生产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在施工生产中使用p6软件分析和优化项目后,确保施工生产的进度。因此,在使用p6软件的时候必须要遵守三项原则:其一是确定工作分解和责任分工;其二是根据施工生产作业自上而下进行科学的设置,以及自下而上的信息汇总,对每个施工生产环节进行跟踪,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三是及时调整施工生产的数据和资源。
4 p6软件在石油化工施工生产中的应用
首先,作为石油化工施工生产的核心,而保证工期的关键在于进度计划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整个施工生产中p6软件的进度计划编制如同指挥棒,控制着整个项目的管理。一般是按照二级进度计划进行编制,为了给予控制和管理上的帮助。p6软件在施工生产的进度计划编制分为三个步骤:其一,在施工生产中建档和立项、建立工作分解结构。根据施工生产的分项,在p6软件中分别建立对应的子项目,并立项便于修改和使用。在子项条件下建立对应的工作分解结构,对于大规模或工序多的施工生产,参照部分项目进行设置;其二,在工作分解结构条件下设置施工生产作业,例如:石油化工施工生产设计中的初步设计、设备提资、详细施工设计图等。其三,按照合同工期和相关的施工清单、设计图和资源情况,以及以往工期的借鉴,确定施工生产的工期。根据实际的施工生产情况,设置工序间的逻辑关系,并分析施工成产各工序搭接和拖延的时间。最后,由p6软件自动算出工序时间和路径,在得到准确数据后进行编制进度计划。因此,与以往的编制工具相比,p6软件编制工具更为简单和方便,而且p6软件还能够自动的输入出施工生产中重要的数据。这样,既减少了计算量,还节省了资源及成本。
其次,在进行了石油化工施工生产中p6软件的进度计划编制后,就要对进度计划实施管理。进度实施计划的管理包含了对计划的实施和跟踪,以及检查和纠偏。按照施工生产的进度计划,相关人员就要对资源进行设计和施工,以及试运行。施工生产的总负责人和有关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生产的合同工期,对整个施工计划进行分解实现总体计划。例如: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并对及时检查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在出现偏差的时候采取相应的策略。因为进度计划管理具有动态和实时性,所以,根据实际的施工生产情况,对计划进行定期的调整,确保达到最佳的工期目标。在进度实施管理的情况下,p6软件可以根据施工生产的工程量清单,以完成工程量进行计算。还可以按照施工生产的实际进度进行计算。由于石油化工施工生产工程量清单一般是以初步的设计为基础,容易出现失误,因此,对施工者来说,选用实际进度计算要比工程量清单计算要更实用些。
由于p6软件在石油化工施工生产进度计划实施管理可以直观和实时、动态管理,并且还可以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和纠偏,对风险、资源和费用等管理进行预测和分析,因此,p6软件可以提前实现事前控制,确保施工生产的进度计划按照合同工期顺利完成。例如:在p6软件图上,施工生产的子项计划和完成的情况,以及剩余的生产工作的数据都有标注,方便检查和跟踪;p6软件所计算 出的工期和时差,可以判断路径的变化;根据p6软件给出的数据对施工生产剩余的工作进行调整等。p6软件的进度计划是属于二级编制,管理则一般以月或周的单位对其检查和跟踪。在实施检查后,定期计算出开始和结束、实际和剩余的时间等,在遇到路径变动或工期时间延长,则要重新对进度进行计划,确保目标顺利的完成。
最后,通过p6软件的应用,使石油化工施工生产计划管理更加规范,在明确和合理分配任务以后,推动了施工生产的进程;在提高了生产工作信息间沟通的同时,使施工生产管理最优化;还使施工生产进度资源和控制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综上所述,p6软件在石油化工施工生产中的应用,方便了整个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纠偏,以及预测和分析。为石油化工施工生产计划管理提供了准确而有效的决策依据。虽然,利用好p6软件这个工具,有助于提高施工生产的管理水平,还有助于提高施工生产的效益。但是,相对管理者而言,只依赖工具是不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管理者的素质与实际经验同样有很高要求。只有将管理者的水平和软件工具结合,才能使石油化工施工生产更好更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蔡伟,张强,王宁.项目管理软件在电网建设项目中应用的探讨[j].电力建设,2006(7).
[2]谭晋.项目管理软件在大型项目中的应用――以poweron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1(3).
施工资源计划篇9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装施工;进度管理
石油化工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且逐渐凸显出了其占据的核心价值。通常来讲,石油化工整个工程会对安装施工进度提出较高的要求,而且越是重点的工程项目,其施工进度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甚至会通过倒班的形式维持不间断的施工。面对这样的状态,往往会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工程成本随之增加。
1 构建施工进度计划系统
针对项目作出总进度规划以及各子项目的规划,通过这些不同深度的计划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进度计划系统。在对部分工程进度计划等一些实施性质的进度计划进行编制之前,需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地研究,尤其针对那些采用了新设备、技术、材料以及工艺的分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更加应当深刻地了解设计的具体意图,以此为基础对施工的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使编制出的施工方案能够具备可行性;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施工方案的编制采取竞争的方式,通过各个方案之间的对比与筛选,将最佳的施工方案选择出来,以此为有效施工进度计划的构建埋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工作中含有依然易爆介质或者是工作环境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设备或者是管线。在编制进度计划之前还要对施工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在进度计划中预留出合理的时间,将这部分时间提供给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以及具体施工工艺的合理确定,此外,还需要为施工过程的检测预留出合理的时间。
石油化工工程中往往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并且规模也较大,参与施工的单位数量也较多,所以在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系统的进度计划观念,加强各个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而避免各个单位制定出的进度计划仅仅施工自己单位而对其他单位造成困扰,从而导致后续的实际施工不能对空间实现充分的利用以及资源配置出现不平衡的问题。
2 合理配置各种资源
人力资源与物资资源均属于工程建设施工中的资源,但是合理配置资源并非就是单纯的指对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进行数量比例上的均衡配置以及对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的均衡搭配,而是还需要涵盖对各种资源在何时进场进行合理的安排。其原因在于石油化工工程不仅有着很多的系统,还有着较强的专业性,每个系统之间存在很多的交叉施工配合,只有使各个施工专业班组在适当的时间进场操作,才能使各个专业之间的施工实现有机的衔接。对此,施工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施工总进度计划组织各个专业班组有次序的进场,从而各个工序之间的有序开展提供确切的保障,进而科学的对施工现场实施管理,保证施工进度计划能够顺利的实现。
除了人员的合理进场之外,各种设备以及资料的适时进场也是施工进度计划得到有序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石油化工工程而言,通常需要将地下工程方面的施工安排在第一阶段,这些工程中涵盖了大型设备基础以及地下管网等,随后大型设备可以被安排进场实施吊装,其次就是安排其它设备进场安装,以及各种管线的进场预制加工安装以及电气仪表进场穿插施工。
3 对进度计划实施跟踪检查与调整
通常来讲,石油化工工程都会有着较大的投资规模并且施工的工期都相对较短,不仅需要使用到很多的设备还会存在不同形式的供货状态,再加上涉及到诸多专业的施工单位从而造成较多交叉作业的情况,所以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跟踪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的就是因为施工设备未按照预期进行供货而导致的工期变化,此外还需要重视因为各个施工单位不同的作业水平造成的工序衔接不恰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会影响施工进度计划不能按照原有的计划开展。所以在对进度计划开展执行情况的跟踪时,需要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针对小问题不能不管不顾,使之酿成较大的隐患,以此为适时调整进度计划提供保障。在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时,不仅仅需要包括对起止时间点的调整、工序间衔接关系的调整,还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配置方面的调整,通过资源调整使施工队伍能够得到激励、使落后的施工队伍能够得到鞭策,最终使进度计划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化工逐渐体现出了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化工安装往往有着较大规模,并且施工工期也较为紧张,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此,石油化工安装需要在施工进度上进行科学的管理,将构建施工进度计划系统为基础,对各种资源实施合理的配置,并对进度计划实施跟踪检查与调整,从而使石油化工安装工程能够按照合理的顺序开展施工,最终为企业谋求切实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浩. 基于c/s模式的石化工艺管道安装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
[2]蔡琪锋. 石油化工项目管理epc承包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2.
施工资源计划篇10
建筑业bom、并行工程、建筑业特色资源管理是支持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技术,实现资源计划、模块化施工生产管理、远程协调管理的信息化。
建筑企业在传统的投资、规划设计、科研、施工、运营维护的分工格局已被打破,如大型投资公司不断创新投资模式,提升自身对工程项目的规划、优化设计能力,创新融资方式,依托工程项目开发关联产业;施工企业或者主动投资被动地“垫资”到工程项目中,建筑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渗透形成纵向一体化战略。国内建筑行业相关的设备、材料、资本、工程承包能力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日渐明显,国内建筑企业正在走向国际市场。纵向一体化及国际化战略条件下,建筑企业投标计价涉及的工程项目环境更为复杂,资源集中管理难度大,远程协同管理需求更迫切。
建筑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
工程项目的计价牵涉复杂多变的环境。工程项目投标计价不仅仅是调查市场工料机价格、统计工程量清单,还要考虑环境的综合影响。所涉及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任务环境两个方面,宏观环境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任务环境则分为材料与设备供应、劳动力、技术复杂性、现场施工条件、合同条件、融资、协调与管理七个方面。还可进一步细分为更详细的环境,如施工现场条件包含地理位置、地质水文条件、相关配套设施等,环境对投标阶段的计价及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有不同程度影响。市场调查和工程项目投标很容易出现环境信息收集不全面、不准确,导致投标报价偏差和投标策略的失误,中标后出现难以弥补的损失。如2010年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巨亏事件,因设计标准出现本质差别、从事轻轨工程建设主要人员必须是穆斯林的劳工政策、合同工期过于紧张、对当地原材料市场缺乏足够调研而被迫数倍于原计划价格购买混凝土、被迫接受政府不合理要求,导致该项目截至2010年10月合同预计总收入为120.51亿元人民币,预计净亏损超过41亿元。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向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转化。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了施工生产的方法、工艺、计划和资源配置,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深度和准确性在于保证工程项目现场的临时场地、道路、通水、通电等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合理,施工生产方案及相应配置主要设备的数量和进场时间等参数准确,既为投标定价提供可靠依据,也保证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和关键资源尽早进场。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由企业层牵头编制,由于企业层的市场开发、生产、技术、设备、物资等部门之间协同缺乏明晰的流程和有效责任约束,缺乏环境相关信息共享,目前国内很多建筑企业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深度不足、准确性差,一些施工生产的方法和资源配置在实施阶段被中标后组建项目经理部现场论证后否定,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做了较大调整,相关资源配置和进场时间重新调整,计划开工时间被迫延后,诸如此类现象在国内特定环境下的不太复杂的工程项目不至于出现严重后果,如果面对复杂工程项目或者国际工程项目很容易出现工期拖延、大幅度增加成本开支。
建筑企业资源集中管理与工程项目动态资源需求之间矛盾。生产设备、周转材料、办公设备等实物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随着不同的工程项目而迁移,且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不是一次性配置到位,而是根据不同阶段所施工生产不同工程部位,配置不同的资源。比如一座特大桥的基础、墩台、上构所需的设备和作业队不一样,基础所需的设备和专业作业队先进场,然后再依次进场墩台、上构的设备和作业队。同时,企业的资源虽然掌控在企业层手里,但资源却分布于各项目,企业的调配依赖于项目。
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内部信息共享壁垒高。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体现在;关于工程项目环境、投标定价和投标策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进度、资源流等信息手工记录居多;即使部分实现了信息化却未经过挖掘、整合,管理人员不能通过相关信息真实地了解工程项目环境、施工生产进展和资源配置状况,不足以依据信息系统开展工程项目投标、生产过程控制、资源调配等工作。内部信息共享壁垒体现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协同管理未能流程化和信息化,项目经理部向企业层反馈信息带有倾向性,项目经理部对企业资源流动状态的信息查阅权限低。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开展协同管理工作,无法在信息系统中形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建筑企业的管理就只能依靠人的经验积累,对于人员流动太、人才流失多的建筑行业来说,这是管理上的致命短板。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支持技术和策略
建筑业bom、并行工程、建筑业特色资源管理是支持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技术,实现资源计划、模块化施工生产管理、远程协调管理的信息化。
建筑业bom。工程项目通过结构分解形成工程分解结构(projectbreakdown structure,简称pbs),结构的末级与工程量清单挂接,形成类似制造业bom的建筑业bom,比如说,一座城市高架桥拥有数十个断面相同、高度不相同的桥墩,每个桥墩对应着工程量清单中的钢筋、混凝土等细目,可以形成每个桥墩的工程量清单。如果参照制造业的标准,这数十个桥墩不能作为一个“批次”的零部件,但在建筑业可以归纳为“同类”分部分项工程,成为一个独立结构模块类似制造业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桥墩可以由同一个专业作业队配置同一批设备、模板、脚手架承担施工生产,在工程量统计、进度计划、资源计划、计量支付、劳务分包、劳务结算、成本核算等业务管理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这些桥墩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性结构模块类似于制造业的一个“批次”零部件进行模块化管理,这大大简化了生产计划和资源计划的复杂程度。尽管工程项目具有单件性——每个工程项目各不相同,它们某些部位是相同或相似的,通过在不同项目之间找到“同类”模块,可以形成不同工程项目之间关联的生产计划、资源计划,实现建筑企业资源集中管理条件下的资源共享。
并行工程。并行工程主要是对企业相关产品以及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并行,以实现集成化设计的一种系统方法,对建筑企业降低协同管理风险是值得借鉴的。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计算、投标策略制订、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就必须充分调查和考虑施工生产周期内设备供应、劳动力、技术复杂性、现场施工条件、合同条件、融资、协调与管理等环境信息,充分了解客户和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强调管理层各部门之间、企业层与项目经理部之间的协同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制订合理的投标策略和可靠的施工组织设计,缩短筹备周期,确保工程项目所需资源调配、采购、协调关系等得到企业层及时支持,从而在中标后的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开工、过程持续均衡,与顾客及相关方的合作良好,最大限度减少投标策略大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反复、筹备时间过长导致费用增加和工期拖延。
环境信息收集。从信息收集角度看,要在投标阶段比较短的时间内,全面而精确地调查某个工程项目计相关信息是不现实的,需要在投标前针对目标市场展开调查并充分收集相关信息,这个目标市场也许是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或者特定区域的一个行业;利用筹备、施工生产等阶段的有利条件收集该工程项目的环境信息,服务于后续关联工程项目投标。企业层需要对上述环境信息进一步挖掘、筛选、整合,才能形成持续的环境信息收集机制,服务于建筑企业投标和管理。
建筑业的资源计划。制造业erp的作用之一, mrp根据主生产计划能够对物料需求进行详细的计算;其次,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可以保证mrp计算产生的净需求量是准确的,采购部门可以清楚知道某种物料何时需要,库存多少,还要多少,何时订货,从而使该物料在生产需要时出现在仓库中,及时供应生产,同时减少库存积压,这对建筑业具有参考意义。工程项目施工生产计划所需资源范围广,包括临时用地、通水、通电、道路、生活办公设施的配套,生产设备、周转材料、办公器具、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直接消耗材料,资源计划还具有动态特点——分批次进场、用完即退场。建筑业资源计划关键,工程项目当前已有什么资源,需要什么资源,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多少;能够准确计算工程项目累计拥有资源数量,不同时点施工生产计划所需要增加或退场的其中资源数量,保障各种所需资源按时到位,维持持续均衡施工生产,又避免闲置。
基于流程再造的远程协同管理。工程项目环境、资源计划、资源调配、施工生产等相关信息是企业层与各项目经理部远程协调管理所依赖的核心信息,需要超越现有的建筑企业的组织功能,改造不同管理层级之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协同管理的流程,让管理信息能够持续有效地积累和共享,所积累信息足以描述相关业务的真实运行状况,实现远程协同管理。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准确掌握工程项目环境,减少投标计价、投标策略、施工组织设计的失误;精确计算工程项目资源需求,减少资源调配或采购偏差对施工生产的延误:基于建筑业bom,实现工程项目模块化管理,既简化项目管理,又能使不同工程项目之间同类模块实现计划相连、资源共享,支持企业资源集中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协同管理。
相关文章
2023-03-24 09:40:40
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技术分析 2023-03-22 17:41:00
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探讨 2023-01-13 09:23:53
2023-01-04 08:16:25
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分析 2022-12-29 09:22:32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研究 2022-12-29 09:16:13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