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策略方案十篇-pa视讯
时间:2024-02-23 17:53:14
媒体策略方案篇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情景;高职学生;笔记策略;实验研究
一、问题提出
21 世纪是学习的时代。高职生的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学专业,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策略,发展和提升学习能力。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的“三五”进取型学习法,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学习方法。其基本要素是“五要、五先、五会”。其中“五要”之一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扼要记笔记。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专业教学中得到普及。多媒体课件的普遍应用,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有极大帮助,但多媒体教学节奏过快,致使许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记笔记,使学生“笔记难”现象也愈加突出。
那么,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高职学生是否需要记课堂笔记?教师如何保证学生有效记录的前提下搞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如何针对性地促使他们掌握记笔记技术、积累学习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1、调查对象及方法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3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4.0%),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为90.0%)。
2、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自行编制。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对做笔记的认知态度;课堂笔记的行为及原因;记笔记的方法及笔记的课后整理与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调查问卷共设计了诸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是否有必要做笔记”“多媒体教学情境课堂笔记对学习是否有帮助”等15 个问题, 每个问题4 个选项。首先用问卷初稿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预备调查, 根据结果对一些易产生歧义的题项进行修改;然后,对调查对象正式施测。
(二)实验研究法
1、实验对象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两个自然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一学科由同一教师授课,排除教师教学方式不同对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
2、实验内容
探索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与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教师不同辅导方案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笔记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3、实验过程
(1)学期初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a(常规普通多媒体课件)、b(基于笔记策略优化处理的多媒体课件)两种不同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案进行授课;
(2)学期中收查学生课堂笔记,根据笔记的完整性、重点性、组织性、条理性和策略性等标准进行评分;
(3)下半学期在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同一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但教师就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进行专题辅导 ,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使用a(传统接受式)和b(创新体验式)两套不同的辅导方案;
(4)期末考试前再次收查笔记且按同样的标准评分;
(5)期末考试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三) 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所得数据都用 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三、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对课堂笔记认知的分析
调查显示,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做笔记,95.2%的学生认识到记笔记能帮助学习,只有14.1%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记不记笔记没有关系,课后可以拷贝课件。这表明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课堂记笔记仍然是有必要的。通过课堂笔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可使注意力集中,紧跟教师思路[2];同时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习内容,将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和创见记录下来, 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3]。因此,课堂笔记仍然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4]。记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5],不是完全依赖拷贝一份电子课件所能替代的。参见表1。
2、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行为分析
28.5%的学生 “做全部笔记或大部分笔记”,40.7%的学生“做较少笔记”,”“基本不做笔记”与“完全不计”的学生占了30.8%,这表明在现有的多媒体授课中,学生的笔记情况不太理想。进一步调查不记笔记的原因:首先,课程节奏过快。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老师鼠标一点就几乎相当于过去的一黑板,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其次,信息量太大。有些课件照搬书本内容,文字太多,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突出重点,学生无从记起。第三,主要脉络层次不如传统板书清晰。传统板书每堂课结束时,重点都体现在黑板上,但多媒体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不能很好体现这一点[6]。由此可见,学生的笔记行为较大程度受到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影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笔记策略的运用,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参见表2。
3、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技术分析
调查发现:90.7%的高职学生采用传统记笔记的方法,按老师的格式照抄课件内容或教学重点,很少记录自己的思路、疑问及突然闪现的思想火光,对笔记的内容懒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课后也不留时间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可见,传统型笔记策略属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不能及时地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地整合新知识,不具备创新性学习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不仅应注意到学生记笔记这一形式,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记笔记这一实质。教会学生逐步学会使用具有创新性的笔记技术,形成良好的笔记策略。参见表3。
4、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利用情况分析
58.2%的学生只有在考前才复习,记笔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这说明高职学生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课堂笔记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笔记, 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参见表4。
(二)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及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比较
本课题组设计了2 套多媒体课件处理方案,探讨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及不同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其中方案 a为常规普通的多媒体课件,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教师授课时以埋头操作电脑,演示课件为主,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方案b课件在a的基础上基于笔记策略从课件内容、课件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例如把需要做笔记的文本框以一种比较明确的颜色或符号加以标示等。教师授课时边演示课件边进行详尽阐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对照班采用方案 a,实验班采用方案b。期中收查学生课堂笔记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班的课堂笔记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教师多媒体课件基于笔记策略的优化处理和讲课速度与课件相配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笔记策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参见表5。
2、教师的辅导与反馈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比较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2 套教学方案就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进行专题辅导。其中方案 a为传统接受式,主要由教师传授具体的笔记技术,教师对笔记不进行评价和反馈;方案b为创新体验式,主要针对学生在具体学习情景中使用笔记策略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教师多次抽查学生笔记 ,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 展览优秀笔记。对照班采用方案 a,实验班采用方案b,学期结束由学生评价笔记策略辅导对他们实际笔记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辅导与教师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笔记能力有促进作用且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体验式学习比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接受式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3、 课堂笔记质量与考试成绩相关
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课堂笔记得分与考试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见, 笔记策略的运用对考试成绩确有促进作用。学业优良的学生能有效的记录课堂笔记,同时也科学地利用课堂笔记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从而取得优良的成绩。
四、结论
(一)、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课堂笔记仍然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高职学生仍然有必要做好课堂笔记。
(二)、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的笔记技术仍然是采取传统式课堂笔记策略,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比较低。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笔记观,采用创新性笔记策略,有效的记录和利用课堂笔记。
(三)、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平及授课方式影响高职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与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从课件形式、课件内容、课件展示、授课过程与师生交流方面尽量规避由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带来的“笔记难”的负面影响。
(四)、笔记策略辅导的不同方式及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运用和改进。教师要对学生的笔记策略给予一定的指导。
(五)、多媒体情景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运用水平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朱蕾.高中生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魏安赐.怎样有效地听课和作笔记―大学学习方法系列漫谈之二[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2(4):21-23
[3]樊秦芳,樊琪,陈洁.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 ,5 (1) :7074
[4]邹克琴,叶子弘,李素芳.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课堂笔记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215
[5]樊琪,朱蕾.中学生笔记策略及其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007 ,30 (6) :13591362
[6]白淑英. 浅谈多媒体教学及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19-22
媒体策略方案篇2
乙方:_________网
_________与_________网广告合作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投放时间:
甲方在乙方网站广告投放时间为_________,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到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投放位置:_________
广告形式:_________
广告制作:广告制作费用为_________元。
广告费用:广告总费用为_________元,甲方须一次性支付全部费用。
违约责任:
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如遇到乙方网站访问不了或其它故障影响广告正常投放,乙方应对甲方损失的投放时间予以等长赔偿。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传真件同样有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传真: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电子信箱: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
本协议由下列双方订立,并拟订客户与广告公司合作及经营细则:
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1. 广告服务
1.1 根据甲方要求,乙方为甲方的 产品(品牌/服务)在 地区提供广告服务,包括策略运筹,创作和制作,媒介策划及购买;
1.2 如有需要,甲方将要求乙方负责其他辅助性服务,例如公关推广,促销执行和市场研究;
1.3 此等服务将根据相关法律,法令和有关条例规定进行。
2. 期限
2.1 本协议由 年 月 日起开始生效;
2.2 在此期间(即正式解除合约前60天)乙方将继续收取应有的策划管理费(列于收费细则内)
3.
3.1 在未取得甲方书面同意前,乙方不得在协议有效期间内作为其他同类竞争公司产品的广告商。
4 机密
4.1 乙方同意将所有甲方提供之资料及数据保密,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泄露机密资料于第三者。
5. 服务业务详述
5.1 策略部分的主要服务包括:
5.1.1 市场咨询分析报告(每月)——对相关简报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关于甲方产品类别的市场咨询报告。
5.1.2 竞争广告创意分析(每月)——对甲方相关产品类别中竞争品牌广告进行跟踪和分析,提供广告样片、样稿及分析报告。
5.1.3 竞争广告媒介分析(每月)——对竞争对手在电视和平面主流媒体内的广告花费(根据投放报告和估计单价计算)进行汇总,并提供竞争产品媒介策略的分析报告;
5.1.4 零售市场访查(每季度)——对产品的主要零售市场进行定期访问,了解产品及竞争对手在销售终端的状况,并形成分析报告提交客户。5.1.5 市场资讯分析(每半年)——利用乙方拥有的市场和消费调研资讯,对甲方业务的相关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建议;
5.1.6 品牌策略建议书(每年)——综合对市场、消费者和品牌现状的了解,利用乙方品牌策划工具,提出全面品牌策略建议,并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不断完善,直至双方认可;
5.1.7 产品策略建议书(每年)——从品牌策略出发,对产品所属的具体市场进行深度分析,达到产品层面的策略建议,与客户形成共识;
5.1.8 广告传播策略和实施建议书(每年)——基于即定的品牌和产品策略,全面制定广告传播和推广策略,以及广告传播和推广活动的总体安排,形成具实战意义的建议;
5.1.9 战术性活动建议书(每年)——根据市场需要和甲方需要提交促销、公关推广等活动的建议,特别是整体行销方面的“新点子”,并尽可能协助甲方进行活动的实施;
5.2 市场调研部分主要包括
5.2.1 调研建议书——根据甲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总体构想和策划;
5.2.2 调研公司推荐——根据甲方调研项目和具体要求,利用乙方实际经验,甄选适当的调研公司,与其联络沟通,并对其调研计划进行评估,为甲方作出推荐。
5.2.3 调研监督——在调研的操作环节中,对调研公司工作作出指导和监督,协助甲方保证调研按计划实施;
5.2.4 调研结果分析——对调研公司的调研结果报告进行客观的再分析,并进一步建议调研结果的运用。
5.3 创意部分的主要服务包括:
5.3.1 创意策略提案——根据品牌策略和竞争状况,提交创意策略和概念;
5.3.2 创意工作指令——根据同意的创意概念,起草供创意人员遵循的工作指令,与甲方确认后即启动创意工作。
5.3.3 广告片——根据创意工作指令,发展电视广告片,向甲方提案;
5.3.4 平面设计——对平面广告和推广用品,根据工作指导令发展设计草图,向甲方提案;
5.3.5 广播广告脚本——发展广播广告脚本及参考音乐音效资料,向甲方提案;
5.3.6 创意测试——在需要的情况下,协助甲方进行创意测试调研,对调研结果分析,并对创意进行修正。
5.4 制作部分包括:
5.4.1 广告制作——电视、平面、广播等广告的制作。
5.4.2 其他推广品的制作——按甲方确认的创意进行其他推广用品的制作;
5.4.3 广告播出物料制作——根据媒体要求,制作和发送广告拨出所需的拨出带和刊出成片;
5.4.4 杂项工作——在乙方pa视讯的业务范围内的其他活动的计划实施、物料的设计、制作、采购等;
5.5 媒介部分的主要服务包括:
5.5.1 媒介状况的分析——对 地区媒介状况和消费者媒介习惯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对媒介的准确和最新认识;
5.5.2 市场优良排序分析——根据甲方提供和乙方内部资料,对“市场营销分配比”和“市场潜力分布”进行研究,排定市场排序,决定媒介资源的地域性分析。
5.5.3 媒介量度设定——通过有效频率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界定在每一市场所需的化广告到达率和总收视点水平,从而决定广告投放量的多少;5.5.4 媒体总计划——确定媒介策略,包括目标受众、媒体选择和分布、媒介量度目标、广告战役媒介流程、预算建议和分布等;
5.5.5 收视成本和效益分析——对给定目标对象的收视成本进行分析,确定效益的投资方式;
5.5.6 媒介化排期——使用收视率资料进行广告投放化排期组合和分析
5.5.7 媒介月排表——根据化组合提供每月广告投放排期表;
5.5.8 媒介定位——根据甲方确认的排期进行定位,向媒体争取折扣,如实退还给甲方,并安排向媒介付款;
5.5.9 媒介机会——根据媒介品牌策略,主要搜寻媒体机会,并通过评估向甲方作出推荐;
5.5.10 检测服务(每月)——对甲方委托乙方投放的广告播出情况进行检测,并投放检测报告,即时发现播放和刊出的误差,并向媒体进行追缴,使甲方获得补偿;
5.5.11 投放后效果分析(每月)——对每一阶段的电视广告投放,利用检测到的播出情况,与计划设定的效果进行对照,总结投放中的经验,用于之后的操作。
5. 6 综合推广
5.6.1 推广方案建议——根据品牌产品策略和整体广告推广计划,利用乙方的相关经验和专长,为甲方提供公关、促销、直效行销、公共事务等方面的整合策略和方案;
5.6.2 推广活动根据甲方和乙方在 地区的执行能力,由乙方负责一部分综合推广项目的运作,或为甲方提供创意、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支援。
6. 收费
方安a(长程合作)
6.1 策划管理费——自本合同签署之日起,乙方每月向甲方收取人民币 元整,涵盖乙方提供的策略、创意方面的服务(即前述的项目5。1。1——5。3。6),甲方于本合同签定之日起五天内向乙方预付两个月策划管理费,即 元整,并从次月出开始每月支付上月策划管理费;
6.2 制作及杂项费——涵盖制作人员提供的制作和其他杂项服务(即前述的5。4。1——5。4。4)。收取制作费及杂项工作实际外付成本的15%做为费,甲方同意于实际执行时一并支付;
6.3 媒介费——涵盖媒介策划及购买的服务(即前述的项目5。5。1——5。5。10),其中媒介花费毛额的3%为媒介计划的费,媒介花费毛额的2%为媒介购买的费甲方同意于媒介购买时一并支付。
6.4 其他收费——综合推广方面(即前述项目5。6。1——5。6。2)及其他一些特殊项目的收费视情况而定,原则上乙方收取外付成本的15%作为工作报酬,甲方同意于实际执行时一并支付。
方案b(个案合作)
6.1 策划管理费——策略部分3万元起;市场研究部分2万元起;创意部分4万元起;媒介计划部分2万元起;
6.2 其他同上
7. 其他业务原则
7. 1 收费制度有效期为一年,之后双方可根据运做情况和业务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7.2 乙方在实际费用发生前,须将报价或媒介排期表提交甲方,获得甲方书面认可后方可执行;
7.3 以上收费制度应保持透明度,在涉及外付费用的情况下,甲方保留查阅外付款项单据的权利;
7.4 乙方与媒体争取到的折扣、优惠,应全部归还给甲方;7.5 甲方如委托乙方从事媒介购买,需在签署媒介排期表之后向乙方预付购买涉及的款项,以保证乙方有效的定位购买;
7.6 如遇大型制作工作(如电视广告片制作),在制作单位要求预付定金的情况下,甲方应按要求的比率提前将定金付给乙方;
7.7 在乙方已进行工作后,如甲方需要取消任何制作或媒介计划,乙方将所发生的费用或开支连同费及税金向甲方收取。
8. 付款
8.1 甲方同意倘若预期付帐给乙方,按银行规定按日支付滞纳金,过期60天后,双倍支付滞纳金;
8.2 甲方同意媒介播出表或报价单必须在工作进行前批核,而款项也必须在媒介定位或制作前支付。
8.3 有关媒介预付款项,当广告播出后,乙方将原来发票与刊登及播出证明核对,如有多收部分,乙方将会向甲方重新开出发票与原发票更换或由次月发票中扣除差额部分,并退回次月媒介款项中扣除差额部分;
9. 解除和约
9.1 本协议解除后,乙方须将所有已向甲方收取或制作的用品,以及所有代甲方订立的合同,交回甲方或指定代表。
9.2 如双方合作出现商谈无法解决的纠纷而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时,双方将按《合同法》进行裁定。仲裁单位为 仲裁委员会。
以上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媒体策略方案篇3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接入控制;部分可观markov决策过程;随机策略;梯度优化
中图分类号: tp393.03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采用媒体分发网络的视频接入系统对传输时延和带宽具有高度灵敏性,许多工作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该类系统的性能和媒体分发的效率。接入控制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对于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供服务质量保障非常重要[1]。选择一个好的接入控制策略可以保证在资源有限情况下,最大化系统资源利用率;同时显著地减少相应延迟,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2]。
研究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主要利用可获取得到的服务节点的容量和负载等信息,来制定接入控制方案,即主要考虑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能力存在瓶颈,通过寻找最优策略来优化节点的服务性能,从而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用户的服务质量。目前,关于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基于阈值的接入控制方法由于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已经被广泛应用[3],其中几种基础的基于简单结构的阈值策略有完全共享策略[4-5]、完全区分策略[6-7]、资源预留策略[8-9]、自适应阈值策略[10]等。相对于基于阈值的接入控制方法,基于随机优化的接入控制着重于通过随机模型来描述系统状态在网络系统接入控制过程中的动态演化,并通过策略优化算法对系统接入控制进行优化。文献[11]为资源共享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markov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 mdp)模型的接入控制方案,用于分析和求解具有多个级别服务的系统的接入控制策略。基于随机优化的方法在对网络系统接入控制过程的描述上更为准确,并且得到的接入控制策略也更为精细。
在传统的网络中,在网络层上采用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没有考虑不稳定的网络状态和网络拥塞对视频传输质量以及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12]。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作为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网络系统架构,已经成为研究热点。sdn将网络控制平面从传统的分布式网络设备中独立出来,使得网络管理员能够通过在控制器上编制软件来灵活地控制和部署网络功能,实现了网络的可编程性。在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中,可以通过sdn控制器来控制网络层视频流的路径选择,从而降低视频传输时延,提高服务质量[13]。文献[14]提出一种基于sdn的内容分发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名称的路由和缓存技术来进行流量管理,并根据网络状态动态选择、修改内容传输路径,从而提高内容分发效率。文献[15]为视频供应商提出一种采用openflow组播技术的内容分发方案,该方案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动态地重构组播树,并通过修剪拥塞链路对应的组播树分支,来有效地减少网络资源浪费。然而上述已有文献并没有对此类系统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探讨,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用户的服务质量,本文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而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方案只在应用层上考虑优化服务节点服务性能,而没有考虑网络层上传输链路的优化问题,因此,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采用上述方法已经不合时宜。
本文认为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应该充分利用sdn系统架构的优势和特点,不仅要考虑应用层上服务节点存在性能瓶颈;同时还应该考虑网络层上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为此,利用sdn控制器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在获取服务节点的资源分配和服务状况信息的同时,获取网络中数据传输路径上的资源使用情况(如可用服务带宽等),为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系统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应用层和网络层优化问题的接入控制方法。该接入控制方法一方面优化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性能;另一方面优化网络层上传输链路的服务性能,在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性能。此外,在传统的接入控制方案中,决策时仅考虑是否接入,接入后的节点选择依赖于源选择策略,如benchmark策略等[16],本文在构建系统模型时,将节点选择和链路选择融合到行动空间中,通过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出使得系统性能达到最优的接入控制策略。
1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
首先介绍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相应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讨论该系统的接入控制过程。
图1给出了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系统架构。与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相比,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通过运行在高性能服务器上的sdn控制器加强了对整个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其中sdn控制器可以查看整个网络的状态信息,克服了传统媒体分发网络中边缘服务节点的局限性,因此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全局优化,如流量工程、负载均衡等,并且集中式的管理框架使得管理大大简化。其次,在sdn中无需在网络边缘部署昂贵的边缘服务器,取而代之的是以分布式部署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其中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是带有存储功能的,并以openflow协议运行的路由器,由sdn控制器控制和配置。用户无需向距离较远的边缘服务器请求资源,sdn方案允许用户向距离更近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获取请求资源,这可以显著缩短资源传输距离,减少网络故障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视频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质量。流媒体服务器主要负责新资源的分发,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在sdn控制器的作用下,周期地请求和接受来自源服务器的新资源。
图片
图1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
当系统中某个服务节点接收到一个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后,该系统的接入控制过程就开始了,图2给出了这个接入控制过程的控制结构。首先,用户向网络边缘的服务节点i发送关于资源k的服务请求,本地服务节点i将该服务请求转发给区域sdn控制器,该控制器会根据请求类型、系统状态和接入控制策略决定是否接入此请求。如果决策结果是接入请求,控制器一方面会根据本地服务节点i和部分其他服务节点的服务状态和资源分配情况,决定是由本地节点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或是向其他服务节点j发送资源k的数据调度请求,数据调度的目的是由其他服务节点向本地节点i推送所需资源k;另一方面根据本地节点i到用户之间各条链路上的服务资源和负载情况,选择本地节点i下的一条链路完成到用户的资源传输。
图片
图2一个服务节点处的接入控制过程
当一个服务节点收到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调度请求后,不必对其是否接入进行决策,而是需要直接为该请求提供服务。然而,如果此服务节点处没有足够资源为这个请求提供服务时,为了保证正在被服务的其他用户请求的服务质量,服务节点会放弃为这个请求提供服务。同样在选择传输链路时,如果链路服务能力达到上限,为了保证其他正在接收资源的用户服务质量,传输链路会拒绝进行该数据传输。当一个请求所需的服务完成时,此请求所占用的系统资源也会随之释放;同时考虑到该系统中服务节点是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其存储空间有限,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资源请求,可以假设本地节点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推送的资源,在服务完成用户请求后会被释放,即节点存储矩阵在系统更新资源前保持不变。
2基于pomdp的接入控制模型
mdp常用于解决接入控制问题,但mdp方法面临着状态空间过大导致的维数灾问题[17],由mdp扩展的部分可观markov决策过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pomdp)可以基于观测采取决策,能够有效地解决mdp维数灾问题,因此,本文通过pomdp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进行建模,并通过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接入策略。
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可以作如下假设:根据视频源服务器更新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存储资源的时间间隔较长,可以假设服务节点的存储信息不变,即存储矩阵不变;不同服务节点可以提供的服务种类是不一样的;由于sdn控制器对网络具有集中管控能力,可以为用户选择最短路径来传输资源,因此可以假设每个用户都是通过最短路径向服务节点发送资源请求;当收到用户请求的服务节点即本地服务节点没有请求所需的资源时,需要通过数据调度从别的服务节点将所需资源推送到本地节点,再由本地节点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只能通过本地节点下的链路接收资源,这是因为在实际系统中,服务节点无法直接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
为了充分利用sdn控制器对路由器的直接管控和全网感知能力,本文在对系统进行pomdp建模时综合考虑了服务节点和传输链路的性能优化问题。以服务用户数作为系统状态参数来反映服务节点和传输链路的负载,以节点选择和链路选择作为决策行动,并定义用户的请求到达和服务完成作为观测事件,进而可以计算出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和产生观测的概率,在模型构建完成后,通过策略梯度算法对接入控制策略进行优化。由于以系统长期运行得到的平均报酬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准则,从而求解出的最优策略可以提高系统运营收益,对服务节点性能优化的同时,通过为用户选择传输链路,减少了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并改善用户的服务体验,减少系统资源的浪费。
在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建模之前,首先给出系统的一些主要参数及描述。在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中,用户可以请求的资源种类数为k,k种资源存储在n个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即系统中服务节点数为n;用vi表示节点i处的服务连接数上限,当节点i的服务连接数等于vi时,拒绝其他接入的请求;li表示服务节点i下向用户进行资源传输的链路数,所有服务节点到用户之间用于资源传输的链路数总数为l,满足l=l1∪l2∪…∪ln;用bli表示节点i下链路l上可用于资源传输的服务带宽上限,当该链路上已消耗的服务带宽等于bli时,拒绝其他的资源传输请求;bk表示向用户提供第k种资源服务所消耗的服务带宽;假设用户请求到达服从泊松分布,用λilik表示节点i收到来自链路li关于资源k的请求到达率;假设用户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用μk表示关于资源k的服务率。
根据上述讨论与假设,接入控制的pomdp模型可以描述如下。
2.1状态空间
2.2观测空间
2.4状态转移概率
3优化算法与仿真
3.1梯度优化算法
3.2仿真实例
假设一个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4种资源服务,并存储在3个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即该系统中服务节点数为3,并假设每个服务节点下各有3条链路可以进行资源传输,资源在各个节点的分布情况由存储矩阵d决定,下面给出系统仿真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
在仿真优化初始阶段,由于系统资源消耗较少,本文选择尽力而为的服务策略作为起始策略,该策略一方面使服务节点尽可能大地接入用户的资源请求;另一方面,选择最短传输链路作为服务节点向用户推送资源的路径选择策略。起始策略在系统负载较低的情况下,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但随着系统内服务用户数的增加,由于没有考虑节点和传输链路的负载情况以及对用户造成的服务延时,会导致系统整体负担较大,在极大浪费系统资源的同时,使用户得到较差的体验质量。
在选定初始策略的基础上,使用策略梯度优化算法进行策略迭代,由于选取系统长期运行得到的平均报酬作为系统性能测度,优化目标是求出最优策略使其最大,为了观测系统性能的变化情况,绘制出系统性能在迭代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接入控制策略不断进行更新,系统性能也随之显著提升,并最终在最优策略下系统性能达到最优。表2给出两种不同策略下的系统性能对比数据,将基于pomdp的最优策略与尽力而为策略作对比,发现最优策略下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尽力而为策略,性能提升约10%,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综合优化应用层服务节点和网络层传输链路服务性能的接入控制方案,在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本文进一步研究到达率对策略梯度优化算法的影响,分别在低到达率λ2和高到达率λ3的情况下,观测系统性能随迭代次数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λ2和λ3的取值如下,最终实验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不论是在低到达率还是高到达率下,策略梯度优化算法都非常有效,接入控制策略的系统性能均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并在迭代结束后的最优策略下达到最优。系统性能的显著提升意味着与尽力而为策略相比,媒体服务提供商采用最优策略作为接入控制策略将得到更高的收益,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运营能力。
4结语
本文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在传统接入控制方案的基础上,结合sdn系统架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应用层和网络层优化问题的接入控制方案。该方案一方面优化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性能;另一方面优化网络层上服务节点到用户之间的传输链路的服务性能,减少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和用户服务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pomdp对系统的接入控制进行建模,并采用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出最优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优势。
参考文献:
[1]
spenst a, andler k, herfet t. a postadmission control approach in wireless home network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2009, 55(2): 451-459.
[2]
芦珊.基于p2p的媒体分发网络接入控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lu s, admission control of p2pbased media delivery network [d].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0.)
[3]
chen i r, chen c m. thresholdbased admission control policies for multimedia servers [j]. the computer journal, 1996, 39(9): 757-766.
[4]
lai f s, miic j, chanson s t. complete sharing versus partitioning: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multimedia networks [c]// icccn’98: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piscataway, nj: ieee, 1998: 584-593.
[5]
bolla r, davoli f, marchese m. complete partitioning schemes for call access control in atm networks [c]// icc’96: proceedings of the 199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piscataway, nj: ieee, 1996: 751-756.
[6]
kanrar s, siraj m. class based admission control by complete partitioning video on demand serve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networks & communications, 2010, 2(3):101-112.
[7]
lim s, cao g, das c r. a differential bandwidth reservation policy for multimedia wireless networks [c]// icpp’01: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processing workshops. piscataway, nj: ieee, 2001: 447-452.
[8]
wu s, wong k y m, li b. a dynamic call admission policy with precision qos guarantee using stochastic control fo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j].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2002, 10(2): 257-271.
[9]
jiminez t. optimal admission control for high speed networks: a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c]// cdc’00: proceedings of the 39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piscataway, nj: ieee, 2000: 1846-1851.
[10]
mundur p, sood a k, simon r. classbased access control for distributed videoondemand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2005, 15(7): 844-853.
[11]
ni j, tsang d h k, tatikonda s, et al. optimal and structured call admission control policies for resourcesharing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7, 55(1): 158-170.
[12]
dobrian f, awan a, joseph d,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video quality on user engagement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3, 56(3): 91-99.
[13]
liu h, hu y, shou g, et al.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for http video quality optimization [c]// icct’13: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iscataway, nj: ieee, 2013: 413-417.
[14]
chang d, kwak m, choi n, et al. cflow: an efficient content delivery framework with openflow [c]// icoin’14: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washington, dc: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4: 270-275.
[15]
niyonteze b, chung j y, li j, et al. providerside vod content delivery using openflow multicast [j]. know review, 2014, 17(1): 33-44.
[16]
尚书楠,殷保群,陆效农.分布式媒体服务系统结合请求调度的接入控制研究[j].电子技术,2014(8):15-20.(shang s n, yin b q, lu x n. admission control of distributed service system combined request schedule [j]. electronic technology, 2014(8): 15-20.)
[17]
abundo m, cardellini v, lo presti f. an mdpbased admission control for a qosaware serviceoriented system [c]// iwqos’11: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quality of service. piscataway, nj: ieee, 2011: 14.
[18]
汪耒,林福寿,殷保群.基于pomdp的流媒体网络数据调度建模与仿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3,43(4):295-299.(wang l, lin f s, yin b q.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data scheduling of streaming media networks based on pomdp [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3, 43(4): 295-299.)
媒体策略方案篇4
在××房地产这所大学校里,经过培训和锤炼,使我充分理解集团公司倡导的“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精神及一系列先进pa视讯的文化的深刻涵义,在××房地产这样的企业里,作为一名普通员工,虽然不能像经营管理者那样直接为集团创造经济效益,但却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如同是一架机器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虽然很普通,却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我暗自下定决心,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岗,尽职尽责,争做一名合格的员工。营销推广专员主要的职责营销策划、销售指导、媒介管理、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五个大的方面。
在营销部王经理的领导下,我主要完成任务有:协调营销公司确定项目的产品定位、客户定位、价格定位,包括牵头组织市场调研,总体规划、产品形式、户型及面积比例、商业配套和分期建议,制定项目的总体营销方案,包括总体营销策略、形象策略、媒介策略、销售策略、营销费用预算、营销创新,制订项目推广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推广效果,进行营销策划方案的优化与调整,参与项目开发各阶段的评审,保证产品定位方案在设计和工程施工中得到充分体现,负责市内接待中心的选址及包装工作,并直接参与到广州顺德市选购家具及装饰品。日常还要负责销售支持与推广相关工作;及时了解销售信息,对项目销售执行提供支持并进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业务改进建议和意见,编制市场推广方案、媒体推广计划,以促进销售目标的实现,主要负责媒介专题研究与媒介资源管理,资源整合管理,汇总策划报告,各类市场信息的搜集及分析,并根椐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参与建立和完善集团在营销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流程,如编写市内接待中心人员管理制度,物料管理制度等;并配合其他部门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本年度主要的工作节点有三个:
一、××首次住宅产业博览会成功亮相
此次住博会是××房地产集团在××市场第一次亮相。如何成功亮相××,展示世界500强建筑专家的实力与风采,为第一阵营者形象奠定基础。如何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提升购房者对本地快的认同度,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通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达到了预期目的,并成为此次住博会最大亮点,唯一主角。××市众多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和专题报道。
二、案名征集活动和市内展示中心盛大开放
利用事件营销,在××群众参通过案名征集活动和展示中心盛大开放,利用户外、报纸、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媒体的投放,引起市民的高度关注。本次案名征集活动,制造传播话题,提高参与度,需要对项目有深入了解才能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所以本次参与者会有较大比例转化为项目的潜在客户,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征集案名1278个。
三、现场售楼处开放
媒体策略方案篇5
新闻研究和新闻专业期刊将发生什么样的重要变化?根据各方面的材料和迹象,研究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可以做出如下预测和判断:
1、新的变革阶段来临,不仅要求理论支持,更要求对策支持,迫切要求新闻研究由分立型向综合型发展,由概念型向对策型发展,由业务型向产品型发展,由理论型向战略型发展;微观领域将更专业化,宏观层面将更综合化。
这里的关键词是发展,发展就意味着不是代替而是并存,不是变革而是变化。不存在后者比前者更高级的问题。
过去,新闻研究相对说处于静态阶段,对已经取得的经验给予了有力的解释,但对如何应对正在变化的现实的指导力相对弱一些,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预测与判断方面相对弱一些,对于现实的许多需要还没有作出足够的方案储备与对策支持。新的变革阶段来临,新的改革政策即将出台,这意味着规范制约新闻媒介形态与运行状况的外部规则和环境在调整。在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同时,必须着力于增强舆论影响力和实施能力,这就要以积极稳妥的改革调整措施来实现。这样的变革,不仅要求给予理论说明,更要求拿出一整套行之有效、可以直接指导实际操作的对策方案。
过去,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经营管理、新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是分立进行的,互相间的交叉协同较少,多学科相关研究较少,综合性评估研究较少。今天,形势和任务要求在分立学科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多领域、多层面、多因素、多线条的综合研究,以求在各学科面对同样问题或相关问题给出的诸多选择中评估排序,找出兼顾诸种制约因素与利益需求的可行选择,系统地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新闻研究也包括新闻专业期刊的研究模式由分立式向综合型发展。应当承认,分立型研究方式使得各学科领域间的联系较少,作为某个学科的专家可以对相关问题给出具有相当深度的解释和分析,却很少在总体层面上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对策方案。新闻生产是一个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新闻运作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采编系统、技术系统、经营系统等各个部分。组建新闻集团这样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多个领域、多个层面。所谓新闻采编系统,看起来是应用了一个软件平台,实际上必然要求媒体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随之变化,就必须综合考虑采编、技术、经营各方面因素。如果停留在分立式研究状态,就难以就此有效率地给出适当选择。这就要向综合型发展,就要站在更高层面系统地、辩证地、综合地、多因素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以求找出规律与解决办法。
所谓由概念型向对策型发展,是指过去的新闻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对概念的解释、阐释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上;现在,应向提供对策方案发展,必须更注意面向实际,为决策者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整套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方案。不管是报业集团还是广电集团的组建,都需要做大量的方案准备,都需要对面临形势和自身情况做系统复杂的研究,才能确定未来集团的基本架构、发展战略、基本产品。这样的需求,仅仅做概念型研究解决不了问题。所谓由业务型向产品型发展,是针对现在流行的新闻业务研究模式的缺陷的一种调整。过去,对新闻作品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研究怎样报道得更好,怎样写得更好,切入角度如何;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业务型研究,主要关注单元是新闻作品单体或某一类作品。这在今后依然是需要的。但今天,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与发行市场等对报纸的选择压力,新闻媒介会要求把刊播的报道当作特殊产品来研究,从产品研究出发研究新闻作品与报道构成,看其定位如何,是否具有专有性、稀有性、不可替代性,报道构成与需求结构是否吻合,是否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并确定如何评估其受不受读者欢迎,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解决。只有从产品角度研究,才可能确切地找准报刊改版等所需要的定位依据和调整办法,才更能得出对新闻实践有指导力、影响力的结论。
所谓从理论型向战略型发展,是说新闻理论研究不能停留在静态、平面、解释型、纯学术型状态,必须和国家利益、国家战略联系起来研究舆论总体战略,研究在舆论总体战略指导下新闻媒介关注重点、实施重点、目标取向、衡量标准,新闻业向什么方向发展,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采用什么样的战略,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投入,要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的。这是新闻理论研究应关注的东西。要有战略思维、战略远见,对舆论总体战略,对未来面对重大问题有一种战略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指导应用层面的研究。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领域即在具体学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将更多采用定量研究、相关因素分析等方法,将引入更多其他学科的成果与方法体系,将更注重学术规范、更注重科学方法、更注重研究质量、更体现专业水准。而宏观层面的更综合化,是说新闻研究应更多进行多因素评价、分析与整合研究,应能站在全局与历史发展趋势的高度认识、分析、判断问题,作出的分析、判断应更具前瞻性与战略价值。
2、人事管理模式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行,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新闻业务研究的运行机制与成果供给机制,将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新闻专业期刊的形态和运行方式,改变新闻专业期刊的市场需求与评价标准,迫使新闻专业期刊进一步改革。
过去,新闻专业期刊的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供给机制,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评职称给新闻专业期刊提供论文;新闻专业期刊深为要发大量新闻论文所苦,但同时也获得了稿源和读者源,甚至可说是寻租的资源。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科学院的改革进入第二阶段,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事管理模式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特别是不再设职称评委会的做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类似做法在新闻行业广泛采用,或者不再具体规定评聘职称时必须提交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新闻论文,新闻业务研究的运行机制就会改变。大家一旦不再为评职称而写新闻论文,新闻研究成果的供给机制也会发生变化,一些新闻专业期刊会由为发表新闻论文所苦转而为稿荒所苦,新闻专业期刊感到困惑又赖以生存的职能将不再重要,新闻专业期刊必然从等食吃到觅食吃,服从需要的新闻专业期刊的现行结构与形态就会变化,人们会按新的需求标准和评价方式去确定选择我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专业期刊。过去,能发表评职称用的新闻论文就是好新闻专业期刊;过去,一些人是为了评职称写论文面而读新闻专业期刊。将来,这些可能一去不复返,这就迫使新闻专业期刊更加体现编辑宗旨和多重定位,更加适合竞争需要。这对新闻专业期刊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3、新闻专业期刊的结构调整与市场细分化将加速,更多新闻专业期刊将因主办单位的判断与意愿,或因市场因素而转型。将出现新型新闻专业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公开刊号的新闻专业期刊不足50家,有内部准印证的新闻专业刊物约有300家。虽然,没有什么规定说新闻专业期刊只能以这种模式办,但在复杂因素决定下,公开刊号新闻专业期刊的同质性很强,共同特征很多,特色不明显,适应市场细分化程度低,定位针对性不强。今后,随着新闻业务研究运行机制和成果供给机制的变化,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新闻专业期刊结构调整和市场细分化将加速;诸多新闻专业期刊面对细分化了的市场将更注重特色与错位竞争。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新闻专业期刊转型,也会出现更多体现国际视野与财经管理视野的新型新闻专业期刊。
4、新闻专业期刊的财政体制将由供给制向预算制转变,办刊模式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运行方式由附属型向独立型转变,职能界定由单纯办刊型向办刊研究兼职型转变。人们在继续认为兴办新闻专业期刊是公益事业的同时,将要求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自我供给;人们在继续认为新闻专业期刊是媒体的同时,将要求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成为兼具调查、研究、评估、咨询功能的智囊机构与参谋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具有公开刊号的新闻专业期刊中只有三四家期刊盈亏平衡甚至微利,这其中,有些期刊的核算口径还没有包括全部成本。绝大多数新闻专业期刊的财政体制是供给制,即完全拨款,不做独立核算;或是预算制,即确定经费数额;或指标承包制,即承包经费或亏损指标,节余有奖。今后,预算制或指标承包制将成为主流。由之,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模式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一部分新闻专业期刊被迫转型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负担自己的费用,维持基本盈亏平衡。新闻专业期刊不再是某个媒体研究机构无奈的附属物,而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媒体。但这不妨碍新闻专业期刊与新闻研究机构的协同运作,或整合为一个各具职能、协同运作的有机体,或直接增加一部分调查、研究、评估、咨询功能。
[page_break]5、新闻研究所运行模式将发生明显变化,新闻研究的运行方式也将由手工作坊式向工业生产式转变,由自身需要型向市场满足型转变。
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院所的办所模式的变化值得充分注意。不管是在承担国家研究课题方面还是在从市场寻找课题方面,这些研究所已经成为竞争主体,更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新闻媒体所属的新闻研究所(室)的运行模式有很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痕迹,新闻研究运行方式也主要呈现为手工作坊式,自己寻找确定课题,自己研究,最多三五个人结合。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新闻研究所的职能和运行模式也会相应变化,必须成为竞争主体。新闻研究的运行方式也将发生明显转变。一是由手工作坊式向工业生产式转变,即流程化、程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地进行新闻研究;会出现更多的协同研究,有些大型研究课题可能会由一方做结构设计,然后分解,由多方按所确定的结构、标准完成。二是由自身需要型向市场满足型转变,即从为满足主管单位需要或学术需要做一点研究,转而为满足市场需要和价值实现需要进行研究;市场满足型研究要考虑成果会不会被市场所接受。
6、新闻研究将更多引入、利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新闻研究成果的体现方式将更多地呈现为非论文、非发表状态,新闻研究成果的学术、对策价值将更多地被市场发现,新闻研究成果将开始有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新闻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纠纷将出现。在这个领域,知识将进一步实现价值,智慧将催生产业。
新闻学概念体系和方法体系也是在吸收诸多学科成果基础上形成的,但面对迅速变化了的形势和任务显得不能完全满足新闻实践、新闻竞争对新闻研究的要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态、媒介基本技术、宏观管理体制、政策规则、微观组织体系、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正在发生变革,要求新闻研究能反映、解释、支持、引导、预测、规划这样的变革。这样的需求迫使新闻研究必须引入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及法律科学的概念、方法和成果,必须把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规则体系纳入新闻研究资源和参照系,必须更多地以统计学等为基础。比如,资产重组、传媒集团组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和对策方案设计,就必然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等诸多领域,不这样切入,所做的研究和对策方案就离现实太远,就不能满足使用方的现实需要,就不会被纳入决策,就不会被社会重视,也就不能产生相应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研究要涉及特定媒介的发展战略和实际运作,新闻研究成果就不再只是以为主要体现方式,而更多地呈现为非论文、非发表状态。新闻研究成果可能就是传媒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案,可能就是一个传媒经营资产的剥离方案,或是传媒经营资产的重组上市方案。这类对策方案、操作办法虽不供发表,仅供媒体或更大范围决策层参考、采用,但都是研究成果。今后,并不一定是才意味研究行为完成、研究成果形成。除去在具有公开刊号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还有第三个标准,即被决策机构采用,纳入决策或产生重大社会经济价值。《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检查、鉴定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免予鉴定:1.收到的反映足以证明项目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2.获得省级评奖一等以上奖励的;3.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成果为党政领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采纳井取得明显效益的;4.涉及到党和国家机密并获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这些方案如果不被视为新闻研究成果,是一种眼光的狭隘和标准的偏颇。
同样因为涉及特定媒介的发展战略与实际运作,新闻研究成果的学术、对策价值将更多地被市场发现,这种发现不一定是评奖、发表,而可能是市场购买;这个市场包括媒体内部、行业内部和全社会。因为这样的方案会影响特定媒体的竞争能力与经济收益,新闻研究成果将开始有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操作方案会要求保密,一些重要的设计会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未来五年,新闻研究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会出现。未来五年,在新闻研究领域,从正面意义上说,知识将进一步实现价值,智慧将催生产业。
7、将有更多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的人才进入新闻研究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目前新闻研究人力资源投入主要为经验型、资深型、兴趣型的状况,新闻研究队伍将有质的改变,由此,引发新一轮的人才与研究成果争夺,多种学科背景与经历的人才将成为新闻研究机构关注、争夺焦点。
应当承认,新闻研究领域虽然不乏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人才,但不是各媒体人力资源投入重点,一般而言,新闻研究队伍不是媒介最强的部分。如果市场发现新闻研究成果的价值,必然促使一批高知识、高方法、高能力的人才进入新闻研究领域,这些人的知识储备、方法储备、能力储备将大大高于目前新闻研究队伍的平均水平,他们更多地充当战略决策者的智囊和参谋,更多地从事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对策性、方案性研究,他们的研究可能直接促成传媒集团的形成与重组。过去,进入新闻研究领域者往往是资深记者、有兴趣者或者因工作需要安排进入;今后,可以预测,报业集团和作为竞争主体的新闻媒介将会把更多精兵强将投入新闻研究领域。这样,新闻研究队伍就会有质的改变,就会产生争夺新闻研究人才的需要,具有战略思维和对策思维,具有很强判断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的人才更是人们争夺的重点。
8、新闻研究与新闻现实的结合方式将更为多样化,将出现更多订货式研究需要,将出现更多跨媒体、跨地区、跨实体的联合协作,将完成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课题。
目前,新闻研究与现实的结合方式是新闻研究主动型,即主要是新闻实践者或新闻研究者自己发现研究课题、因学术兴趣提出课题或由同行提出课题,然后投入研究。随着改革任务的加重,一定会有订货式研究需要。比如,怎么组建搞跨媒体、跨地区的新闻集团,怎么确定发展战略和操作策略,新闻媒体的管理者或新闻行业的管理者会希望新闻研究机构调查研究,提供对策方案,评估这种改革、重组对媒体运行和社会运行的影响,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对实施舆论总体战略的作用。这样,新闻研究将以新的方式和现实相结合,表现之一就是出现订货式课题研究,由某需求方提出甲方要求,约定提交成果的时间、形式和标准。这样的转变发生后,将出现更多跨媒体、跨地区、跨实体的联合协作研究。目前,人们对报纸和广电是分别研究的,今后的研究会超越现有的媒介形态。现在很多传媒集团里已经分别拥有报纸、网络、杂志、出版社,有的还有了电视制作机构。如何在集团层面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改善信息复用指数,就必须开展跨媒体研究。今后,还会跨地区实施研究,因为随着宏观政策可能允许报业集团跨地区办报,必然带来跨地区开展新闻研究的需要。一些研究课题很可能会由两个以上新闻媒体的研究机构共同实施。一批有较大行业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课题也会协作完成。
9、社会各界将会对新闻研究有更多关注和投入,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会提出对新闻研究成果的需求,会因此投入力量独自或与新闻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从而促使新闻研究走向社会化。
新闻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行业内运作,人力、资金等研究资源投入也主要来源于行业内部,所以人们把新闻研究视为行业型研究。高校所做的新闻研究的影响也主要是在新闻行业内。随着社会各方面由关注新闻内容到关注新闻传播行为,进而开始关注新闻传播行业存在的机会与发展空间,必然产生对新闻研究资源与研究成果的关注,产生参与新闻研究的需要,会出现企业投入力量参与、支持新闻研究的事例,企业可能是从新闻行业内部挖人来研究,也可能是与新闻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从而促使新闻研究走向社会化。
媒体策略方案篇6
尹敬业的广告生涯始于数字营销,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此且乐此不疲,最大的原因就是其pa视讯的合作伙伴来自不同的行业、服务的每家客户都促使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便能做出更新颖适合的pa视讯的解决方案。虽然如今已经身在公司高管的位子,他依然活跃在与客户沟通、提案的一线,在数字营销红海中不断超越以往的成就,享受着这个行业为他带来的点滴快乐。
高频流动中的智慧传承
12月的京城经历了一场冬雪的侵袭已然是寒风吹彻,但是电众数码位于北三环环球贸易中心的办公室中前来面试的人络绎不绝,虽然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办公室正在扩展和装修,但这并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面试人员的热情。
电众数码的前身是北京电通的网络互动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8年才独立出来成立了如今这家专门探寻网络营销之道的子公司,以便在一个独立的平台上更能专注于创新业务的发展。按照尹敬业的说法,电众数码在独立出来之前是北京电通内部的“成本中心”,是为支持其他事业本部的服务,不承担盈利的任务。后来,随着业务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在原来的体制下进一步发展就面临很大的问题,公司扩张势在必行。
在中国的数字营销领域,人才的流动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同一个人无论在哪个平台,工作内容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而这种现实又反过来助推了人员流动的热潮。为了将媒介策略人员的经验更好地做一个积累,也为了维持客户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电众数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单个客户为单位对过去10年内的每个投放数据、当初制定策略的背景等内容集中起来,所以,电众数码的数据库,也是其客户的营销史,客户进入到下一个营销步骤前,可以很方便地对以往的经历做一个回顾,吸取成功经验,避开一些误区,提升营销效果。
热情服务外的理性思考
对于有些公司的从业人员而言,这是一个“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的时代,尹敬业对客户与公司的关系则有着更为包容的理解。
“如果我们能站在客户的角度多一些思考,就能认识到他们在做决策时的很多顾虑,包括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产品之间的平衡、遵循企业既定的方针和策略等,公司在提出方案时,不应该将客户的这些顾虑忽略掉。”尹敬业告诉《广告主》杂志。
所以他告诫自己的员工,客户否决了一项策略人员自认为很棒的提案时,不要急于指责客户的眼光,不妨站在企业的立场去多做思考,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智慧而向客户推介并不是最适合其营销活动的展现形式。
尹敬业希望,电众数码参与的提案过程都能尽量与客户实现多个回合的沟通,不仅仅是要求客户聆听公司的想法,还欢迎他们将企业内部实际的困难和要求等尽量表达完全,好让服务人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给出一个适合的pa视讯的解决方案。
“最适合”,是电众数码给客户提案时首先强调的要素,追求“适合”客户的营销策略的精神也体现在与媒体方的合作过程中。
跟电众数码初次合作的媒体往往会有一个普遍的认识:接这家公司的单子“很累”。尹敬业也坦言,他们往往要求媒体根据客户的营销策略,来推介适合的媒介组合,甚至开发新的广告形式以最好地实现营销目标,因此,媒体不能一味推荐自家最贵或者最优质的资源,而是要寻找最能完成该营销计划的广告形式和位置。
“不熟悉电众数码做事原则的媒体有时候会有抵触心理:本该电众数码来做的策划工作为何要转交给媒体?”尹敬业直陈,“但是合作之后,大多数人都会理解电众数码的良苦用心,这种以效果为导向的做法,不仅会帮助媒体实现营销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还能以满意的效果给广告主一个完美的交待,最终只会让三方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固,有利于长期的良性发展。”
媒体业的创意素质
电众数码的pa视讯的文化中始终强调三个做事的原则:第一,customer’s customer first,不追求一时的利益,而是重视给客户的客户(消费者)带来惊喜,为客户带来更大的利益;第二,best practice,不盲目追求稳定性有待考量的新式技术,而是要在对客户的营销目标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上,将所掌握的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法转化为最佳的执行和实践;第三,based on facts,用事实说话,而不能以想当然或者推理出的结论为做事依据。
虽然电众数码成为北京电通全资子公司之后转向以利润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但是尹敬业强调,电众数码绝不以赚钱为目的,更不满足于仅仅服务集团内部既有的客户,也要主动开发新的广告形式,同媒体实现紧密深入的合作,以此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客户。
比如,电众数码曾经与雅虎合作开发了第一支“变色龙”广告;早在5、6年前,他们就出于对不影响受众阅读体验的考虑,推出一种伸缩广告,用户的鼠标指针移到广告区域才会弹出广告画面,反之画面则缩在里面,丝毫不影响用户的正常阅读。
电众数码曾经为表现客户产品轻薄的概念,把手机阅读界面分为两纵栏,将广告放到两栏中的空白位置,既方便受众阅读,又很好地达成营销目的。“我们帮客户开发的新广告形式,用完以后都留给媒体自由使用,也希望能借他们的平台将电众数码的理念推向市场。”尹敬业说。
营销活动与媒体内容的平衡,也是电众数码极为重视的,媒体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电众数码主张不能过于追求商业而牺牲内容的品质。将媒体利益、电众数码的理念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三者做一个很好的平衡,是尹敬业带领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公司现在的任务已经不是单纯地帮广告公司选择媒体,或者是找到一些新的技术或新的发展空间,而是深入理解广告主在营销过程中的需求是什么,以最有效的技术和最有针对性的媒体去帮助他们达成营销目标。”尹敬业告诉《广告主》杂志。
消费者主导的内容营销
同消费者坦诚相待,是电众数码在努力寻找商业与内容平衡点的过程中坚持的一个原则。在web 2.0时代,尹敬业认为,数字化媒体上的硬广告只是怀旧精神的体现,真正有影响力的营销形式,一定是消费者主导的内容。不过,出自网络的简单粗糙的“水贴”,凭空捏造的关于品牌和产品的溢美之词,绝不是内容营销的最佳表现,尽管如今媒体和营销从业人员依旧没有为内容平台打造出成功的商业模式,但保护好用户的利益是一大根本。
媒体策略方案篇7
(一)产品分析
①有关广告对象——××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品牌名称、广告主名称、产品线、销售网络等。
②××产品的竞争环境分析,包括直接竞争品牌、代用品与补充品牌名称等。
③与竞争产品的比较,从以下两大角度展开。
*原材料、附属品、功效、性能。
*包装的特征,包括外表、容器、捆包、品牌名称及标准字体等。
④与竞争产品的价格特性比较,包括从质量、产品包装、价格等各个角度展开。
⑤法律限制、同业习惯。
(二)消费者购买分析
①依对××产品的使用形态分类,可将消费者分为主要使用者、使用者、非使用者等。
②分析上述各阶层的特征,包括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等。
③购买习惯分析。
④使用习惯分析。
⑤传播特性分析,主要分析品牌知名度、消费者理想中的产品、对同一产品的再购意愿等。
(三)广告现状分析及优劣势比较
①现行广告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②将现状分析与优劣势比较,并依其先后顺序提示,有利于显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③若将现有资料与实际情况相互印证,则有助于新创意的产生。
(四)市场规模及需求动向分析。
①市场占有率,包括品牌占有率、地区占有率、细分市场占有率等。
②品牌忠诚度,主要从品牌连续购买情况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二、确定广告战略
广告战略包括广告诉求的阶层对象、传播重点、诉求重点等。
三、年度广告目标描述
①广告对营销策略的作用。
②如果广告效果可以计量,可将广告目标予以数字化,如将××品牌知名度从%提高到%;将未使用者的试用率提高到%。
③如果广告效果无法计量,则在预测广告效果时,可运用以往的经验数据进行预测,也可将广告目标予以数字化。例如,目标与市场的认知率提高到%。
④在无法以计量方法预测广告效果时,则可利用文字将广告目的加以叙述。例如,彻底让消费者知晓公司的市场活动;建立××品牌形象。
四、拟订广告创意计划
创意计划一般是在设计广告基本战略和确定广告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成形的,在拟订广告创意计划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九个方面。
①如果广告计划与促销计划、公关计划同时提出,则应先列出各计划的共同要点。
②对于广告或促销等方面的单一性计划,可先提出结果,再说明其理由。
③应利用各种方法使相关合作单位彻底理解本公司的广告提案。
④强调本广告中含有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优点。
⑤强调所提供的创意是从众多创意中所精选的最佳创意。
⑥除了广告提案及问题验证的有关资料外,其他资料概不列入广告计划书。
⑦广告计划的有关统计资料,以附录的方式编入广告计划书内。
⑧对于广告定位要使用的有关图表,也以附录方式编入广告计划书内。
⑨供拟订广告计划参考的市场调查报告,应和广告计划书分别编制。
五、广告作品试制作
①试制广告作品时,要明确地提出广告创意的重点
*提出产品概念及其概念的依据。
*强调由产品概念所引导出的广告标题或标语。
*强调广告演员及产品概念的关系。
*强调对诉求对象的说服点。
*强调广告创意表现的方法。
*强调与竞争厂牌广告的差异点。
②根据销售重点说明选用广告重点的理由
六、编制媒介计划
(一)媒介计划及其编制
媒介计划,是指在特定的营销环境中,根据广告基本战略中的诉求对象、诉求产品特性、重点传播过程等因素,从媒介投资的角度拟订媒介选用及传播计划。
编制媒介计划时,一般按照确定媒介目标、制定媒介策略和编制媒介执行方案三个步骤进行。
1.确定媒介目标
即设定媒介的角色及所要达成的目标。
2.制定媒介策略
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以下问题的回答:对谁传播;在哪些地区投放;什么时候投放;投放量是多少;应该使用的广告媒介种类;预算运用的优先顺序。
3.编制媒介执行方案
即根据媒介策略选定媒介载体,并对各种媒介执行方案加以评比、提出建议。
(二)编制媒介计划及其注意事项
编制媒介计划时,其主要工作是选出要利用的媒介种类及媒介载体。在选择媒介种类时,要特别考虑到下列条件。
①诉求对象阶层的接受习惯。例如,重点放在小孩时,电视广告的分量要重。
②商品特性与媒介特性。例如,当需要详细说明产品特性时,则报纸、杂志较适合。
③传达色彩能力。例如,彩色电视的广告则需利用彩色媒介。
④影像及音响的传达能力。例如,汽车需要动作及音响配合,电视媒介最能表达。
⑤习惯、法规限制。部分商品有法律约束而禁用某些媒介,如香烟广告。
七、编制广告预算
媒体策略方案篇8
一、高职《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设计
1《营销策划实务》课程岗位素质研究为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营销策划人才,我们认真研究《营销策划实务》课程岗位素质,经过调研,了解到社会对营销策划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如下:(1)能负责项目开发营销策划的工作;(2)能负责与相关媒体对接;搞好公司各类推广项目;(3)能撰写全程策划报告、定位报告、规划建议、执行报告;(4)熟悉营销策划,能够完成前期策划报告、营销策划报告、推广策划书等策划过程中的策划和撰写工作;(5)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判断力;(6)有良好的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对市场、客户需求有一定的敏感性;(7)执行力强,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高职《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设计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改变现状,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设计应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市场策划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为导向、以营销师职业国家标准为依据,以市场策划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需求直接对接。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对《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进行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我们采用best训练法,对每项营销策划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best训练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best”训练最初源自于日本企业的“模拟总经理的一天”,全称为businessev-entssimulationtest,目的是把总经理一天的各种活动与问题一一展现出来予以解决。我们经过多年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逐步摸索、探讨出一套模拟训练的方法,用“模拟总经理的一天”的思路把best训练演绎成“模拟营销策划者的一天”,将学生在营销策划课程中应该具备、掌握的策划知识、技能、方法等与营销策划实践活动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学习各章的要点和方法运用后,用“一个营销策划人员(小王)的成长”案例为背景,系统地学习与掌握营销策划的知识和技能。总体来说共有以下九个项目:项目一:认识市场营销策划best训练一:了解营销策划的程序:能撰写市场营销计划书;用best训练法模拟市场策划的几种方法:点子方法;创意方法;谋略方法;运筹学方法;通过实际训练学习市场营销策划书的撰写。项目二:制定目标市场开发策划方案best训练二:市场细分策划;目标市场选择策划;市场定位策划的内容;市场定位策略策划;市场定位策划的程序。项目三:制定市场竞争策划方案best训练三:识别企业的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程序;企业竞争战略策划:市场领导者战略策划;市场挑战者战略策划;市场追随者战略策划;市场补缺者战略策划。项目四:撰写企业形象策划书best训练四:为企业制定企业形象策划方案,包括mis—理念识别策划;bis—行为识别策划;vis—视觉识别策划。项目五:撰写品牌推广策划best训练五:熟悉品牌定位策划;品牌命名策划;品牌化决策策划;产品创名牌策划。学会撰写品牌推广策划,能确定目标受众;会选择沟通媒介;选择品牌活动方式;确定预算与评估。项目六:撰写产品上市推广策划书best训练六:认识产品组合和产品包装策划;掌握新产品策划的程序和内容。项目七:撰写产品价格策划方案best训练七:熟悉影响价格策划的主要因素;了解价格策划的程序。通过模拟,了解新产品价格策划的方法,能对产品价格调整进行策划。项目八:撰写分销渠道策划书best训练八:通过模拟,了解影响分销渠道设计策划的主要因素以及分销渠道设计策划的程序及内容。并能对策划销渠道管理,了解渠道成员的选择和激励;渠道成员的评价和改进;分销渠道冲突的处理方法;渠道成员的调整。项目九:撰写促销策划方案best训练九:确定人员推销目标;确定人员推销形势;组织推销队伍;选拔推销人员;培训推销人员;评价推销效果。熟悉广告媒体的选择,了解广告创意,媒体策略与广告时机决策,对广告进行预算,对广告效果进行评估。学会策划公关促销策略;策划选择公关促销媒体;策划公关促销时机;策划公关预算。选择营业推广工具,确定营业推广方案,确定营业推广费用预算;营业推广组织的实施。能撰写人员推销策划书、广告策划书、公共策划书、营业推广策划书。
二、结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亟需大批优秀的营销策划人才。如何能缩短学校与企业社会需求的差异,如何能使我们的营销策划课堂更具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愿大家集思广益,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共同推进高职营销策划教育的发展,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营销策划人才而努力!
作者:卢彩秀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媒体策略方案篇9
网络营销策划书范文
营销策划的基本框架:
一、分析营销机会
1、管理营销信息与衡量市场需求
(1)、营销情报与调研
(2)、预测概述和需求衡量
2、评估营销环境
(1)、分析宏观环境的需要和趋势
(2)、对主要宏观环境因素的辨认和反应(包括人文统计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3、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
(1)、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
(3)、购买过程(包括参与购买的角色,购买行为,购买决策中的各阶段)
4、分析团购市场与团购购买行为(包括团购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对比,团购购买过程的参与者,机构与政府市场)
5、分析行业与竞争者
(1)、识别公司竞争者(行业竞争观念,市场竞争观念)
(2)、辨别竞争对手的战略
(3)、判定竞争者的目标
(4)、评估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
(5)、评估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6)、选择竞争者以便进攻和回避
(7)、在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中进行平衡
6、确定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
(1)、确定细分市场的层次,模式,程序,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基础,细分业务市场的基础,有效细分的要求;
(2)、目标市场的选定,评估细分市场,选择细分市场
二、开发营销战略
1、营销差异化与定位
(1)、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形象差异化
(2)、开发定位战略——推出多少差异,推出那种差异
(3)、传播公司的定位
2、开发新产品
(1)、新产品开发的挑战,包括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分析)
(2)、有效的组织安排,架构设计
(3)、管理新产品开发过程,包括营销战略发展,商业分析,市场测试,商品化
3、管理生命周期战略
(1)、产品生命周期包括需求、技术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2)、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营销战略,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产品生命周期概念的归纳和评论
4、自身定位——为市场领先者、挑战者、追随者和补缺者设计营销战略
(1)、市场领先者战略,包括扩大总市场,保护市场份额与扩大市场份额
(2)、市场挑战者战略,确定战略目标和竞争对手,选择一个进攻战略,选择特定的进攻战略
(3)、市场追随者战略
(4)、市场补缺者战略
5、设计和管理全球营销战略
(1)、关于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
(2)、关于进入哪些市场的决策
(3)、关于如何进入该市场的决策,包括直接出口,间接出口,许可证贸易,合资企业直接投资,国际化进程
(4)、关于营销方案的决策(4p)
三、营销方案
1、管理产品线、品牌和包装
(1)、产品线组合决策
(2)、产品线决策,包括产品线分析、产品线长度、产品线现代化、产品线特色化、产品线削减
(3)、品牌决策
(4)、包装和标签决策
2、设计定价策略与方案
(1)、制定价格包括选择定价目标,确定需求,估算成本,分析竞争者成本、价格和提供物、选择定价法,选定最终价格
(2)、修订价格,地理定价,价格折扣和折让,促销定价,差别定价,产品组合定价
3、选择和管理营销渠道
(1)、渠道设计决策
(2)渠道管理决策
(3)、渠道动态
(4)、渠道的合作、冲突和竞争
4、设计和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开发有效传播,包括确定目标受众,确定传播目标,设计信息,选择传播渠道,编制总促销预算,管理和协调整合营销传播)
5、管理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
(1)、开发和管理广告计划,包括确定广告目标,广告预算决策,广告信息选择,媒体决策,评价广告效果
(2)、销售促进
(3)、公共关系
6、管理销售队伍
(1)、销售队伍的设计,包括销售队伍目标,销售队伍战略,销售队伍结构,销售队伍规模,销售队伍报酬)
(2)、销售队伍管理,包括招牌和挑选销售代表,销售代表培训,销售代表的监督,销售代表的极力,销售代表的评价
四、管理营销
1、营销组织,营销部门的演进,组织营销部门的方法,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建立
全公司营销导向的战略
2、营销执行监控以保证营销的有效性
3、控制营销活动,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
4、根据营销部门的信息来进行战略控制
中美合资北京莱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天翼全景多媒体教学系列软件”将在2001年全面推向市场,为使该产品成功导入,特委托北京智诚友邦信息咨询公司(友邦顾问公司)为其制定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策划方案对教学软件市场环境和市场机会进行分析,对天翼软件的目标市场、目标消费者等进行定位,并提出2001年年度营销计划。
早在1999年5月受莱软公司委托,友邦顾问公司对教育软件渠道市场已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本策划方案是在借鉴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产品营销策略及市场推广策略。
一个案例:莱软教育软件营销策划案
市场环境
2000年全国电脑年销售量达到800万台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为 60%。目前,我国的社会电脑拥有量1500万台以上,其中销售量的半数以上步入家庭,家庭电脑拥有量约为600-700万台。全国70万所中小学中,目前有6万所学校大约拥有100万台电脑。可见庞大的家庭电脑的拥有量给天翼软件保证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市场销售的教育软件,目前大约在1000种(套)以上,若对应于中小学教材一册书的一张光盘定义为一种教育软件,目前研制开发出的教育软件,大约在3000种以上,据估计,在3~5年内,教育软件将发展至5000种左右,至2010年将达到1万种。
2000年我国软件销售额为150亿元人民币,其中应用软件占软件市场的61.4%,估算教育软件约占软件总销售额的12%约17亿人民币,而针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软件市场约有2-3亿元。
教育软件的内容和制造都较为简单。绝大多数教育软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相当一部分是课本的翻版,习题成为了电子题库,把课堂的“人为灌输”,变成为“电脑灌输”;个别的甚至还出现了不当或错误;教育软件的制造水平粗糙,缺乏创新。天翼软件彻底克服了上述的不足,开创了软件精品新天地。
从教育软件市场说,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由于教育软件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色,其研制开发和出版发行属于国家行为。特别是与中小学教材相配套的教育软件,更要经过严
格的审定,才可以进入学校和市场流通。然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教育软件,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有关教育部门的审定,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
从教育软件产业说,经营上的短期行为甚为突出,自吹自擂的标榜性的广告给消费者带来误导;个别教育软件开发的指导思想,甚至与现行的教育政策相违背;脱离工薪阶层不切实际的高价,盲目地追求高利润。或者,为了排除异己,恶意价格竞争造成市场混乱。
我国有小学生约1.4亿人,初中生约5300万人,高中生约850万人,全国中小学约70万所。为这些中小学生服务的教育软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的中小学处在农村,电脑还未普及,对教育软件的需求也不很大。但应该看到,就我国大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来说,对教育软件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全国各类地区对教育软件的巨大需求,将逐步地显著地表现出来,形成教育软件发展的强大拉动力。
产品市场分析表明,教育软件的发展过程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三代,以“题库”、“习题训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软件基本上是第一代教育软件。目前,一些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软件(如大量的以复习辅导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属于第二代教育软件,是教育软件的主流和各个教育软件开发实体努力的方向。
第一、第二代教育软件已不能适应时代改革的需要,不能满足教育软件发展的新形势,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大部分软件还是为应试服务的;不能满足“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软件基本上还是试题的呈现,书本和课堂的搬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认知工具的作用;没有运用最新的心理科学研究成果。
九十年代末期,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应用日臻成熟,家用电脑日益普及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更趋强烈,为教育软件市场营造了更为优越的市场环境。但教育软件的市场不仅没有获得爆发性的增长,反而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为何市场存在的强烈需求的产品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呢?综合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教育软件认识不深刻,将教育软件作为电子教材和题库,对学科教育模式及学生努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 没有体现计算机辅助教育在交互性与个性化教学的优势。当前的教育软件并没有发挥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优势,基本上没有交互性功能,更谈不上个性化教育,不能满足教育的现实需求。
(3)教育软件的开发缺乏规范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造成教育软件缺乏权威性、科学性与实用性。
天翼产品优势“天翼”数理化系列教学软件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制作技术和教学平台,保证了该系列软件的先进性、交互性和扩展性,该教学软件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智能化程度高、交互性强,突破了国内教育软件市场“电子题库”、“课本翻版”的模式,其综合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特点分析如下:
(1)全三维动画讲解知识点
(2)独特的智能化人机交互练习
(3)科学的知识结构图设计,智能化查漏补缺
(4)课程设计和素材加工功能
(5)天翼软件结构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操作简单
目标消费者定位“天翼全景多媒体教学软件”是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在家预习、复习使用的特殊产品,针对人群特征比较明显,根据天翼的产品特征,我们认为其目标用户市场为:
(1)高中生及家长
— 直接消费者和消费行为的决策者
(2)中学校长或分管信息化教学的负责人
— 消费行为的引导者
(3)高中数理化任课教师
— 消费行为引导者和产品推荐人
区域市场定位在确认目标区域市场时,我们考虑如下因素:
(1)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教学软件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一种学习工具,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教学软件其价格对于大多数工薪家庭而言还属高档消费,经济发达地区家用pc普遍,消费能力强。
(2)选择高考竞争激烈的地区。
(3)选择各地区的中心城市。
(4)目标一级市场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郑州、济南、青岛、西安、成都、重庆 营销策略制定
(1)2001上半年是莱软“探市场、入市场”的时机,首先采用“市场跟随者”策略;在完成如下2001年营销目标后,2002年莱软可由“跟随者”策略转为“挑战者”策略,在产品占有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2003年由“挑战者”策略转变为“领导者”策略。
(2)实施整合营销策略。利用综合优势开展横向一体化(渠道策略-市场拓展策略-服务策略)的市场拓展策略。
(3)迅速建立销售网络体系,以直销模式为主,以分销渠道为辅,在1-2年的时间里,采用双模型共存的形式。
(4)努力塑造“莱软”公司形象和“天翼”产品形象。充分利用公共关系和媒体宣传,创造市场需求,引导消费。
(5)完成(完善)产品的cis策划,为市场拓展作好视觉形象方面的准备。
(6)建立一只组织健全的销售队伍,完善销售队伍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奖罚机制等。 广告策略制定广告目标
(1) 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到2001年底使天翼软件的知名度提升到40%;
(2) 拓展销售渠道,稳定销售网络。
(3) 联络公共关系,创造销售社会环境。
广告诉求对象:
直接对象:天翼软件的直接使用者及对购买行为起决策作用者
(1)在校高中学生及其家长
(2)高中数理化任课教师
(3)主管教育的学校负责人
可知对象: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对象
(1)相关行业的政府官员及管理者
(2)软件销售的经销商
(3)业内人士(包括教育软件行业及相关行业,需求合作机会)
(4)媒体
未知对象: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目标人群
(1)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公众人物
(2)热衷于投资教育事业的投资商
广告产品诉求:
(1)素质教育的新产品;
(2)产品权威形象(国家火炬计划产品,中美合作的结晶,美国著名设计师的杰作,pcshopper中小学软件评比第一名等);
(3)直观生动的三维动画效果;
(4)独特的智能化人机交换练习功能。
广告语
(1)天翼让学习更轻松
(2)天翼让学习插上翅膀
广告表现手法:
(1)媒体选择主要以报纸为主:大众媒体和行业媒体;
(2)表现主题:天翼让学习更轻松;
(3)表现类型:产品形象 企业形象组合、观念传播以及信誉招商三种广告;
(4)时段性媒体。
公关策略制定公关策略
(1)公关活动的形式应符合目标群体的特征;
(2)商务公关活动与公益活动相结合;
(3)公关活动与媒体相结合。
公关活动的任务
(1)提高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知名度;
(2)借助宣传攻势,引起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关注与兴趣,依此推进市场营销渠道系统的建设;
(3)通过持续不断的概念炒做,引导、鼓励和促进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推进产品的市场销售;
(4)为发展公共关系,产生社会影响等提供信息渠道;
(5)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寻求市场合作,增加市场竞争力。
公关活动的设计
活动方案一:天翼软件500所中学演示会
活动方案二:“天翼杯”中学生数理化知识竞赛
活动方案三:软媒宣传
活动方案四:千名优秀中学生奖励活动
媒体策略方案篇10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份有效的市场营销方案呢?
一、区域市场开发与规划
当区域市场营销战将完成了对区域市场的基本调研后,就要开始针对市场进入的可行性分析,确定经销商的甄选合作方式,对市场进行swot分析、定位、产品线设置、价格体系设置、市场导入策略确定与发展规划,并组织与策略面相配套的细节性执行方案,明确市场的投入政策与发展展望即投资回报。
这套系统,我们称为区域市场开发规划方案。(见下图)
二、区域市场的选择与分类
1. 市场区域选择的基本标准
可测量性:即目标市场的消费状况、潜力和竞争状况等可以很容易描述出来。
需求足量性:即产品的特性、价格定位有足够的消费需求。
可进入性:即不受政策等其他因素的阻隔。
易反应性:即企业资源、营销策略与目标市场和区域是相匹配的。
2. 市场区域的分类与定位(以白酒为例)
核心市场:各省非省会城市,市区人口200万人左右,人均年gdp在10000元以上,a类餐饮终端200家以上;(注:核心市场操作以企业为主,与经销商全力协作开发市场。)
策略市场:各省省会城市及非省会城市中人口100万左右,人均年gdp在10000元以上,a类餐饮终端在100家以上。(注:策略市场操作以企业与经销商分级投入,共同开发,企业做点,经销商做面。)
机会市场:核心市场和策略市场以外的市场做为机会市场,主要操作手段以经销商为主,指导经销商做为渠道导向的补充性产品发展,逐步寻求提升机会
三、区域开发规划方案制作实施
1. 市场调研(见如何有效进行区域市场调研)
市场整体情况:了解区域市场的主流价位,及对应酒水容量;了解区域的酒水总容量及结构分布特点;市场消费情况及区域gdp情况。
渠道方面:了解区域市场渠道结构与分布;了解区域市场各渠道的数量与合作方式、合作价格,及渠道阻隔情况;了解各渠道的合作风气与区域惯例。
竞品方面:了解竞品的销售情况、市场地位、渠道结构及合作情况;了解竞品的营销模式、经销合作形式、市场推广形式、资源投入情况;了解竞品媒体合作情况,即传播方案;了解竞品的销售队伍情况、促销员情况、业务员情况。
消费者方面:了解消费者消费习惯、偏好、媒体、活动的接受程度;了解消费者的饮酒方式(自带、自点);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购买方式。
媒体方面:了解媒体的种类,评估各媒体的效果;了解媒体的合作方式及价格;了解竞品的媒体投入情况,评估效果。
经销商方面:区域商的数量及二批商的数量;区域品牌情况及流通合作形式、合作利润;对区域商及二批进行分类(分为终端型客户、流通型客户、混合型客户),对排在前五位的经销商进行分析;了解经销商的网络结构、及各渠道控制数量、品牌情况、各品牌的收益情况。
竞争方面:了解区域市场的竞争格局及未来的市场走势;了解市场的主要竞争品牌及竞争形式;了解市场主要竞争品牌的策略及成功运作模式。
2. 市场分析与机会
对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市场特点、市场规律、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与市场进行分析,分析工具:swot。通过分析,得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威胁与问题,并探索进入该市场的营销机会。
3. 制定营销目标
在制定营销目标,我们把营销目标种类分为4类:销售目标、渠道目标、队伍建设目标、阶段目标。
营销目标的制定原则:老市场充分考虑去年的销售状况、市场后劲,及今年的运作能力、市场政策、发展规划来确定营销目标。新市场充分考虑市场的竞争状况、市场策略、市场发展规划、市场的投入政策、经销商的运营能力来确定新市场营销目标。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可行性的,可实现性的。
销售目标:根据市场的进入规模,充分考虑竞争、推广方式、消费需求、渠道结构、阶段发展规划来得出销售目标。销售目标计算方法:根据各渠道的数量x各渠道单店规律性销售数量,而各渠道单店规律性销售受推广力度、推广方法、人员配置、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采用与竞争对手处于同一时期、同一推广力度下的均值。
渠道目标:根据城市规模、渠道总容量、市场进入的策略与方式、资源的投入方式、经销商的渠道状况来确定各渠道规模和先后次序,各渠道的发展时间来指定渠道目标。
队伍建设目标:根据市场的规模来配备人力资源,例如酒店渠道50家,专场20家,配备业务员5名,促销20—30名,促销主管1名等方法来配置。
阶段目标:即目标分解,根据确定的整体目标,因策略实施的需要,目标管理的需要,分解成各阶段目标。
4. 市场导入策略
市场的整体策略:在产品进入区域运作前,我们必须思考,产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市场,是采取中心突破法则,还是采取周边围剿法则,以及产品在进入市场后的发展思路,即如何实现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阶段策略:在整体策略指引下,各阶段的发展方法具体实施路径。
5.营销组合
我们在进行区域市场实战工作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营销组合战术,才能做到出招有章法,稳坐钓鱼台。
营销组合分别是由产品组合、价格策略组合、渠道组合、推广传播组合等营销要素组合而成。组合策略是由各组营销要素相互支持、相互匹配而形成体系的方法,共同发力,产生营销效能。
产品策略组合
产品组合:即产品线设置,该区域市场导入的产品品种、各产品所投放的渠道。
产品区分:明确各产品的位置,即哪些是战略产品,哪些是战术产品,哪些是格斗产品,哪些是长期产品,哪些是短期产品,哪些是利润产品,哪些是销量产品,哪些是终端产品,哪些是流通产品。
产品投放方法:新市场因渠道单一,产品线设置不宜过长,否则会稀释资源,重点不明确,增加推广难度。老市场因渠道多元化,多品种、多品牌,丰满的产品线反而能增加销售机会,更多地满足各渠道的发展需要。
产品管理:明确各产品品项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即战略产品、战术产品、格斗产品,因产品的发展企图不同,对应的管理方法就有所区别。根据产品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例如战略产品,又称核心产品,在资源上重点投入,在发展上长期规划,长期培育,在区域间制定产品窜货管理,在品牌建设上以产品促进品牌建设,以品牌促进产品发展。
价格策略组合:
价格策略组合:根据市场主流价位的分布特点,及档位来确定产品——价格方法。即区域市场投放何种价格的产品。
价格设定:充分考虑成本、利润(工厂)、操作空间、分级利润空间(客户)、加价空间(渠道)与主流价位的相匹配性。成本指产品的生产成本,利润指工厂的投资回报,操作空间包括开瓶费、二次兑奖、业务促销提成、部分活动推广费用。分级利润空间指总经销、分销商、二批等客户的投资回报,通常参考各区域各级客户同类产品的投资回报。加价空间指各渠道的加价获利空间,通常参考区域的加价比例来确定。
价格确定:充分考虑成本、利润(工厂)、操作空间、分级利润空间(客户)、加价空间(渠道)等因素,制定出来的价格必须与主流价位相匹配,浮动大小取决于价格弹性,否则就会进入价格陷阱。
价格策略1:传统意义上厂里将产品以经销价发给客户,而客户通过加价来获利,并通过厂里一定比例的市场支持进行市场营销,而各级批发也像总经销一样,通过加价来获利。因销售中附带厂家的市场支持,客户为了加速销售,加快资金流,易挟支持而低价倾销,造成价格穿底。
价格策略2:创新做法通过改变获利方式,通过改变投入方式即由加价获利变为返利获利,分级分散投放变为集中统一投放,实行刚性价格,顺价销售,返利获利,集中投放,杜绝市场投入层层截流,杜绝低价倾销,恶意竞争,无序销售,从而稳定价格体系。
价格体系:一般分为酒店供货价、商超供货价、团购供货价、批发供货价。
价格管理:通过层级合作协议,规定统一销售价格,交纳保证金,对违反价格管理的客户实施相应处罚,一般常用罚没保证金,终止合作等方法来控制区域乱价,在区域间,也通过此方法来控制区域窜货。
渠道策略
渠道分类:一般渠道分为终端渠道、流通渠道、团购渠道。
渠道策略:根据区域市场发展战略,即区域市场整体策略,来确定各渠道的发展先后次序,发展时间、发展规模,而各发展渠道采用相应办法进入该渠道,并有计划地逐步发展。
渠道设计:根据产品导入的需要,渠道功能的作用,寻求最佳最科学的方式,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反之,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和偏好,消费者购买接受的方式来确定渠道的主次,通过核心渠道来带动其他渠道,因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渠道由单一性渠道变化为多元化渠道,最后发展到全渠道。考虑到渠道的执行功效,即利润分配的合理性,渠道由传统的多重性变为扁平性,渠道越扁平,执行功效越高。白酒行业渠道发展次序由酒店渠道到商超渠道再到全渠道销售,白酒的核心渠道仍是终端渠道。
渠道的选择与规划:
核心终端的选择标准——小盘选择
*目标:
商务型消费的主要终端
政治型消费的主要终端
不同区域的代表选择
*标准:
包厢数20个以上
上客率平均60%以上
人均消费额在200元/次以上
启动时选择旺销餐饮终端的20%
终端规划——大盘规划
*与小盘在区域上形成互补
*小盘动销量达到**件/天,适度大盘建设——通过寻找分销商,扩大a、b类餐饮店的数量
*小盘动销量达到**件/天,密集大盘建设——发展特约分销商,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开发所有适合的餐饮终端——扩展销售渠道,如商超、团购、婚宴等
渠道管理:根据渠道的重要性、功能、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可划分为核心渠道、重点渠道、一般性渠道,也可划分为终端渠道、流通性渠道,根据渠道在市场上的职能作用,合理地投入资源,配备人员维护,并建立客户渠道档案,进行分类信息管理,通过管理,提升渠道利用率。
传播与推广
传播:确定传播内容,明确传播途径,选择传播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或产品传播。
确定传播内容:品牌概念 消费者利益 产品品质 广告词
传播途径:根据传播内容的需要,和所要达到的传播效果,选择传播的创意与方法。
媒体选择:根据资源的投放计划、媒体效果、媒体的合作价格、竞品的传播方式、竞品的媒体投放方式来综合选择适合本品传播内容、匹配本品资源、实现本品传播目标,而选择适合的媒体不一定是最佳媒体,一般白酒选择的媒体有户外高炮、灯箱广告、店招、车辆、报纸、电视等。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媒体。
推广:根据市场的竞争状况结合自身的优势,通过推广活动将产品顺利推介给消费者,经过累加效应,逐步树立品牌,即销售促进品牌,品牌促进销售。
推广方式:广告推广、促销推广、渠道推广、产品推广、活动推广、陈列推广。
*陈列推广:通过渠道的pop等宣传物料的造型、摆放方式、摆放位置进行推广。
*活动推广:分为终端促销活动、流通促销活动(定货会、批发活动政策等),而终端促销活动分为消费者促销活动、人员促销活动,活动推广通过刺激相关人员因素来达到相关因素。
*产品推广:通过产品的内外包装、造型、排面、达到产品自我推广的目的。
*渠道推广:通过各级渠道资源推广产品的方式。
*促销推广:通过促销员的口碑宣传、说服、客情进行推广,通过促销活动进行推广。
*广告推广:通过媒体进行品牌宣传,达到市场推广的目的。
6. 市场发展规划
根据市场的整体目标对策略、4p组合、渠道发展、团队、市场收益等营销要素进行阶段发展规划。
市场收益:根据市场的发展周期来确定各阶段的相关客户的投资回报。
团队规划:根据渠道的发展、工作的精细程度、整体工作量来划分发展相应部门、相应规模、相应团队人数、相应技能水平。
渠道发展规划: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渠道的单一性到多元性的规律,确定各渠道的发展次序,根据资源情况来确定各渠道的发展规模,根据竞争情况来确定渠道的合作方式。
产品策略:主导产品,辅助产品,产品结构,产品延伸计划,价格体系
传播策略:广告投入计划,媒体选择与时效
7. 市场执行方案
组织:确定组织架构、人员数量、人员职责、执行要求
目标:确定各阶段的执行目标、铺市目标、陈列目标、促销活动执行目标、任务完成目标。
铺市计划:渠道的铺市数量、产品的投放种类、物料的投放方式、渠道的合作方式与渠道的资源投入方式。
促销活动计划:各阶段促销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方法、效果预测。
四、市场资源投入计划
方向:确定资源投入的项目,明确各项目的投入费用。
市场投入项目:渠道费用、终端费用、物料费用、人员工资、提成费用、促销活动费用、广告费用等。
编制市场总预算。
- 上一篇:
- 下一篇:餐厅营销宣传
相关文章
2023-03-24 08:35:32
2023-03-22 15:27:03
体育专业大学生自媒体双创研究 2023-01-06 08:56:58
2022-12-20 08:54:33
2022-12-05 11:08:50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2022-11-11 10:04:21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