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十篇-pa视讯
时间:2023-10-07 18:08:42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1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工程实训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network cabl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course
sun ruxiang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computer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ning530226)
abstract:"network cabl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gram is a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s,teach students to focus on network cabling design,construction,project management,engineering,
testing,construction inspection and other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industry norms.in this paper,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o build three"network cabl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of course construction.
keyword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practice teaching; engineering training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电子电工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本课程针对网络综合布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点教授学生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工程测试、工程验收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通过课堂实训、现场工程实训、项目工程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素养。
一、课程内容设计
网络综合布线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的标准、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因此课程紧密结合国家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标准以及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将国家信息产业部综合布线从业人员上岗证的培养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与职业认证培训相结合,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可以直接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一)课程内容标准化。《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内容按照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标准(gb50311)和网络综合布线验收标准(gb50312)设计,按模块化进行教学。整个课程围绕七个模块进行讲授,即: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管理、干线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建筑群子系统。
(二)课程内容规范化、职业化。《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内容的设计参考实际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教学团队定期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探讨课程改革,把pa视讯的文化引进校园;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专业技能实践课及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建成一个数量充足、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定期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项目培训与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技术服务,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为课程建设的规范化,职业化提供保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为了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施“教、学、做、考”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即讲授综合布线设计标准与规范,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训,实现课堂教与学、讲与做相结合。该课程将多种考核方式引入课堂,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如采用项目设计方案考核理论教学效果,采用随堂考核方式考核学生课堂实训和工程实训情况,由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评定学生工程项目实习成绩。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教学所涉及的综合布线设计规范、综合布线施工技术等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团队组织大量人力收集各种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源,并制作了单机版的多媒体课件。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原有单机版课件基础之上,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制作了本课程的网络版课件,并依托校园网平台积极开展了网络教学,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探索和完善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结了三层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堂技能实训(初级)、现场工程实训(中级)、项目工程实习(高级)。课堂技能实训与理论教学融合在一起,主要训练学生压接水晶头、打压数据模块、配线架、光纤融接等网络综合布线基本技能。现场工程实训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校园网改扩建工程开展现场工程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工程组织管理能力及现场施工技术。项目工程实习主要结合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课程实习等环节,采取校企合作形式组织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的改进方向
(一)根据综合布线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把握综合布线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变化,及时调整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的特点。(二)继续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力度,加强工程项目实习的管理与考核。(三)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合作编写实训指导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包等。
五、结束语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开发;该课程也是一门较抽象的课程,课程的讲授必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把课程讲透;该课程还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在实操方面必须提供给学生大量机会,包括课堂上的实操、现场工程实训、项目工程实习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裕,阳琼芳,罗拥军,陈林,孙如祥.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
[2]李国奇.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改革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黄志忠,严云保.基于项目教学的综合布线课程教学设计[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8卷第03期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2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学确定不同的任务定位。院定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系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与工程严重脱节的状况,实行专业实验课的工程化,即系定必修课程及实验课要面向工程,要紧紧围绕工程和联系工程进行。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的状况,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的状况,实行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和单独考核。在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一次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一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名为网络集成技术,它涉及网络技术的所有方面,并可通过专业实验室实施。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只局限于校内教学活动的情况,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体系包含三个部分:课程体系及内容、网络实践体系(实验、实训和实习)、网络工程应用。在该体系中,要始终以网络工程应用为最终目标,建立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设置层次网络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及内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实践;网络实践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工程应用。
1.建立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局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的课程设置。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减少专业必修课,按照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增加选修课。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加综合素质养成需要的宏观性课程,充实新兴的高科技应用成果。
课程改革不仅要以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改革课程内容设置,打破课程的界限,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拆分,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调整网络专业系定必修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起来,面向工程应用实施教学计划,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建立面向工程的网络实践体系
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部分。实验基于网络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训主要锻炼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创新能力。实习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锻炼,在实际网络工程项目实践中进行锻炼,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其中,实验是工程实训的基础,实训又是实习的基础,这三者之间关系是逐层深入的,从而形成了系统而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项目的设计。按照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各任课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课程实验方案,适当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实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
(2)实训项目的设计。在本专业“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等多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门课程,通过2个专业实践周完成。目的是将所学的网络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网络工程项目要求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实训业务参照各行业信息化规范、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从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培养目标涵盖:项目经理、网络架构设计师、网络施工员、网络维护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师等。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工作组级局域网设计与应用;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校园网站建设维护;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企业构建ip电话系统。
(3)网络工程实习。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建立校企培养模式,使学生即学即用,了解网络技术及施工特点和规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及的效果。同时,聘请一批网络工程和网络开发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校进行课程教学和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到网络技术新发展、新工艺,通过讲课和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
3.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设计
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应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实训项目,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因此,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根据实验台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实验台、安全试验台、无线试验台和voip实验台。每种试验台由实验需要的硬件组成,包括路由器、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防火墙、工作站、服务器、无线ap、voip语音模块等。该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根据不同的实验实训要求,可以配置不同的基础平台,如软件开发平台可以直接提供路由和dns环境,网络安全实验台则可提供完全的internet技术环境。该平台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实现了理论的实验化、实验的工程化、工程的系统化、系统的集成化。
4.实验、实训成绩考核与效果评价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3
关键词:组网工程;网络生命周期;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88-03
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突显。各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尤其是网络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管理科学、运维高效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组网工程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局域网技术、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规划设计等工程技术。该文从课程改革、理论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的不足
组网工程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搞好组网工程课程的教学必须明确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目前,各高校对网络工程专业定位过低,只涉及到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或者专业定位比较模糊,不能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整个过程,导致学生就业面狭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升的后劲不足,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为此,各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参照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制定适合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规范教学与实践的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2 教学内容重叠严重
组网工程课程不是独立的一门课程,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等。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前导课程开设的顺序,规范各门课程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和递进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网络工程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较多,部分教学内容重叠现象严重。例如,双绞线水晶头制作的内容,在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中有着详细的说明,但是在组网工程课程中也作了具体的叙述,没有考虑前导课程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是,光纤的融接在组网工程课程中却没有得应有的重视,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递进性;windows服务器的搭建是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内容,若注重内容的互补性,组网工程课程中的应用服务平台就可以选用linux/unix操作系统搭建,但是,很多学校,也包括我们学校也没有做到。
1.3 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脱节严重
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缺乏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够强的根本原因。组网工程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专业而且与工程应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诸多的网络协议、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使学生感到抽象和空洞,理解困难,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极具下降。另外,课程实验都是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与实际要求相适应的工程性实验无法开展,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无法完成网络规划设计,得不到网络互联相关实训与实践的锻炼,与实际应用脱节相当普遍。
1.4 实验室配套滞后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较多,实验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相当短缺。实验必需的核心设备价格一般比较昂贵,学校资金投入一般情况下较为因难。我院在建设组网工程实验室以前,采用仿真软件实现实验教学,仿真软件只能模拟一些较为简单的演示实验和一般性原理验证性实验,对于提高性和综合性的网络规划设计类型的实验,仿真软件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实验实训环节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网络设备,缺少感性认识,项目教学无法开展,不能深入企业实际应用,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很难提高。
1.5 师资队伍缺乏活力
承担组网工程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网络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等相关的工作经历,教师工程实践工作经验的缺乏成为技能教学的瓶颈。其原因如下:首先,专职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科研任务繁重,缺乏实际的动手技能训练,也很少参加网络工程实践相关的工作;其次,学院网络工程相关实验平台建设的不够完善,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工程实验无法完成,使专职教师在网络设计、项目管理经验和能力都略显得不足,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最后,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时间较晚,办学基础并不深厚,同时,新的网络设备不断的涌现,网络协议众多且不断的完善,网络管理软件升级过快,这对组网工程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2 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实践
2.1教改指导思想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划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简单的概括为: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网络设备的制造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属于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相以培养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目标,尊重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2 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是课程内容编排、工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等。针对我院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该文提出以下具体改革措施。
1)课程以工程应用为基础,突出局域网技术实践
组网工程实践性很强,课程教学以校园网和企业网为项目案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了解网络需求分析、通信量的估算、组网的形式、采用的技术、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华为、思科等知名厂商典型数通产品、所支持的协议类型及其应用的范围。例如,可以分别按照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档次划分思科公司和华为公司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产品,并且进行对比,熟悉各自所能支持的网络协议,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根据网络工程实际的需求选择对应的网络设备,完成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备选型,为课程设计或毕业实习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课程改革紧扣网络规划设计内容
组网工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根据用户需求分析,采用具有前瞻性的主流技术,选用最适合的网络设备,组建网络、管理和维护好网络。因此,课程改革应当突出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地位,完成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网络设备的选型,组网建设和网络测试;完成网络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设计文档等工作;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的网络工程实践,掌握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学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除传统的考试方法外,突出强调学生项目团队合作的综合素质。
3)课程突出局域网安全和管理
局域网安全和管理是组网工程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是局域局网设计中的难点内容,我院在进行局域网安全和管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从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软硬件产品开始,深入浅出地提出完整的局域网安全pa视讯的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的实现方式。教学引用的网络安全设备主要是思科的asa55xx系列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上网行为工具的使用和部署;网络管理涉及到的协议主要有snmpv3;并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研讨网络全安管理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安全管理是组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
4)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即时修正
以网络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讨论组网工程课程中增删的内容,即时修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删减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本课程中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重叠的内容。例如,删除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中网络服务器的内容;综合布线的内容等;另一部分是组网工程课程中过时淘汰的技术和方法,例如,电话拨号上网、x.25网和ieee802.5建议等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组网方式,在修正教学内容时,应当考虑周全,增加新的授课内容。例如,上网行为规范的实现与管理,入侵检测技术与网络安全监控等。另外,通过组织老师相互讨论教学内容,即时修正教学大纲。
2.3 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是组网工程课程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可按如下三个步骤推进:
1)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
组网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可划分为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四个层次,实验教学突出组网工程课程实践知识的相互关联性和递进性,并组织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的专家和教授编撰实验实训指导书。其中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技能的教学多为教学演示或原理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完成教学;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实验教学,则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式完成。
2)实验教学环境的完善
本课程实验教学应当根据理论教学的需求,循序渐进的开设与网络工程应用相关的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当前技术应用领域的综合型实验内容,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我院建设组网工程实验室,基本满足组网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但是,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环节的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学院为了加强网络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的步伐,加强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服务应用、无线网络、网络安全管理等实验室的建设,以实现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合作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独立解决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使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我院在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的同时,还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采取合作教育,探索培养网络工程专业方向人才的教育模式,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学院还与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和锐捷分别推出了“网络学院”教学计划,专业实验室可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投资新建,使我院学生能够了解到主流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基本性能、应用范围和技术特点等,独立完成组网工程过程中网络设备的选型;校企合作还可以缓解学院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合作企业提供先进的网络设备、产品的pa视讯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培训,学院则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实现了双赢。
我院组网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从以上三个方面推动,使学生提高了工程实践应用技能,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
3 师资队伍建设
组网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系,这对授课教师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但专业理论知识较为全面,而且还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引入最新的技术、组网的方式、网络运行管理的工具和网络安全的设计等,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我院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做法如下:
3.1 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要求组网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同时还要求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实行教师资格与网络工程专业技术职称双证聘任制度,鼓励来自企业一线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学校启动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年青教师队伍,成立网络工程科研团队和教研团队,由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方研究的专家和教授定点帮扶青年教师;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和教研项目,制定相关的科研和教研激励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3.2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
学院每年都利用假期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执行,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可以作为教师个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有到校企合作单位直接挂职顶岗、参加企业技术改造、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使得教师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工程经验;组织教师参加与网络工程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以获取专业领域内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定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部级和省级主办的各种竞赛活动,以检验学生综合型和创新型工程应用的能力。多种措施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推进,使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4 结束语
组网工程涉及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内容,不仅仅是网络建设的,还包括工程项目的审批、需求分析、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等,内容诸多、知识面广是组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该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按照我院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解决方法,落实网络工程领域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莉.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2):135-138.
[2] 颜凯.基于“回归实践”的网络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4):118-121.
[3] 潘磊.“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19-21.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4
摘 要: 进入“互联网 ”时代,应用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之间形成了巨大落差。本文在研究“互联网 ”时代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特点和分析当前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培养应用型网络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互联网 ”时代的特点,从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重基础强实践,重能力强应用”的实践教学理念,并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 网络工程; 实践教学; 模式;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95-03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internet plus age
wang xinzhong1, huang jinyu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china;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abstract: enter the "internet plus" era, a hug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network talents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training applied network talents with high feasibility is explore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plus" era, starting from the social demand for network talents,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e teaching idea of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nd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form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network engineer;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system
0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互联网 ”的实践风起云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 的动力来自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网络工程专业涉及互联网 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内容能切合“互联网 ”的步伐。在网络工程专业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互联网 ”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注重新课程、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
1 研究意义
从人才需求出发,目前各类企业在“互联网 ”时代下对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高校培养出的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比例却因不具备实用的网络技能被企业拒之门外。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高校网络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着“教”(培养)和“用”(就业)脱节的情况。
我们的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与创新精神的重要过程。在提倡和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把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符合“互联网 ”时代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解决网络应用型人才供求关系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
2 目前现状
2.1 传统网络工程的特点
目前,“互联网 ”时代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全面性。“互联网 ”融合多种产业,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如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同时在技术上要结合科技的新技术,特别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内容,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更高。当前,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通信编程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等,这些课程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1]。同时,这些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和实践环节,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外,这些课程间的关联也非常密切,结合新技术的地方越来越多,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其实践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水平。
2.2 传统网络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①过分依赖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②课程之间结合不够,课程与新技术结合不够,新技术引入课堂滞缓;③实验和实践设备和环境不够完善,特别是工程实践内容需要大量的网络设备作为支撑,设备更新匹配不及时;④学生课后难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大多数学生借助仿真实验环境来解决,但没有处理好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区别与联系;⑤缺乏综合性实践的网络平台,大部分实验和实践只停留在验证性层面,实验时间短,综合性不强;⑥毕业实习存在走过场情况,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同时,毕业设计缺乏创新,部分设计脱离实际需求与应用,很难体现实际价值。
3 “互联网 ”时代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互联网 ”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它的前提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广泛安装,这相当于重新定义了信息化,互联网 将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
3.1 引入“互联网 ”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所需的新课程并深化课程间联系
从网络工程方向的主干课程计算机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出发,引入“互联网 ”时代下网络工程所需的新课程,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课程,形成网络工程实验和实践新的教学体系。深化课程间的联系关系,引入新技术到课堂,并与网络技术相衔接,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课程,要把这些新技术切入到实践教学中,并通过综合实践联系好课程间的前后呼应关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符合“互联网 ”时代下的网络人才培养的规格[2]。
3.2 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并提高综合实践与设计的能力
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践学时,组织学生集中实践,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作为两门课程来开设,并且学分独立,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同时,每门主干课程开设完后,在接下来的一学期都布置课程设计,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综合设计的能力,并加入一些新的跟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内容,切合企业需求,对实践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充和创新。
3.3 从实际需求出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并应用于实际需求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际网络运行的状态,理解“互联网 ”时代的网络需求,增进学生与社会及企业的联系,摆脱毕业时与社会脱节的困境,同时理解好“互联网 ”时代下网络工程的重要性,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注重最为关注的网络技能,重点集中在网络互联设备、网络建设和维护、网络安全和无线网络、网络与学科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包括网络系统和应用服务搭建、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以及网络运行安全、大数据等。让学生必须掌握大中型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网络系统平台下应用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掌握主流广域网技术与流行的接入技术的配置与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管理;学习实用的企业网络应用安全方案、企业无线网络规划方案等;学会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实施管理等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3]。另外,加强综合性实验和实践培养,以企业网络项目为基础,以小组形式完成较大型网络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并让学生掌握主流网络技术,增加学生的选择技术的能力,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4 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实验和实践环境
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实验和实践环境,注重网络与这些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实验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无线网络实验室,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实验室,并结合相关仿真环境和虚拟环境,如vmware,gns3,cisco packet tracer,vspere等。同时,结合“互联网 ”时代的广泛业务,涉及金融、商业及政务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采用分组教学,项目式教学,以小团队的形式开展实践[4]。另外,在教学模式上,采用重基础、强实践的方式。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网络技能,进而掌握综合性实践的技能,并学习掌握在多种技术中选择最佳技术的能力。
3.5 开展校企合作,深化合作内容
“互联网 ”时代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需要引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引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并安排指导学生的设计[5]。充分利用好企业引进的工程师进行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旨在使学生能利用有限的网络设备自主掌握除课堂教学实验内容之外的其他相关内容,如学生自己感兴趣但受限于网络设备的基本网络技能。开放性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网络技能,又可以锻炼其运用知识、技能自主再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时,考虑让学生深入企业,试行学年实习方式。让企业一线工程师指导,多布置和实施综合性规划类与设计类实验,因为综合性实验内容可以训练学生实施企业网络搭建与管理能力[6]。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从而使其具有解决企业网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以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为手段,以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增强实践能力为根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具备应用型网络人才所需的网络基本技能、动手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创新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结合现有实践环境,辅以仿真实践环境,让实践教学充分开展,并紧紧把握实践性和应用性两个要点,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成为适用人才。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与多学科融合为契机,引进企业优秀的一线工程师进课堂并参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让学习实践的内容能和企业及社会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何建新.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西安科学大学《高教研究》,2011.2:65-69
[2] 郭杨.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价
值工程,2014.35:217-218
[3] 黄治国.网络工程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创新[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11.12:146-149
[4] 李平.网络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
论坛,2013.4:113-116
[5] 苗春雨.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
机教学,2014.6:102-105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5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网络综合布线
一、课程内容和特点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施工技术和技能,还要具备工程规划设计、 组织管理、系统调试的能力,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工程标准。 综合布线课程一般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概论、网络传输介质、布线器材与布线工具、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系统的验收与鉴定等主要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网络布线工程师、布线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专业工作。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涵盖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专业技术性强, 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多,一般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授课内容亟待整合
综合布线的理论内容涉及面广,与实践结合紧密,网络传输介质、布线器材与布线工具、工程施工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扎实的理论指导,孤立地讲授很难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避免麻烦, 常常分阶段讲授理论和实践,通常先把理论知识集中在教室一起讲授,再到实践场所中实践, 这样的授课方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大多数教材的编写也采取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通常先介绍理论再讲实践技能,造成教材内容空泛,与实际应用脱节。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根据工程实际,以工程项目来组织教学,把理论教学寓于实践中,或是在实践体会中总结理论,对授课内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授课方法不科学,缺乏有效性
该课程实践项目多,需要掌握的操作、施工技能密集,与理论结合紧密,是一门专业特点明显的课程。如果强化实践忽略理论就会造成只掌握施工技巧而不能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只能成为普通技术工人,阻碍学生的职业发展。如果重理论轻实践就会造成实践技能掌握不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实践方式匮乏,无法接轨实际需要
现有的综合布线课程实践环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没有完善配套的实践场地和设施。该课程实践环节众多,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实践场地和设施,配备完整的专用工具和足够的工位。有些学校不具备应有的条件,工具不全,工位不够,在实践中等的时间多、练的时间少,效率低下,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②现有的实践局限于实验室或仿真设备,缺乏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体验。实验室或仿真设备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不会使学生获得一线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技能, 导致学生的技能经验不符社会要求,不利于学生快速融入社会真实岗位;③随意精简实践实训环节,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很差。 实践课程准备工作复杂,实训开销大, 加之有些学校不够重视实践课,使得实验开出率偏低,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系统的锻炼, 无法胜任社会岗位,影响了其工作和就业。
三、基于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办学积累,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把实际的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引入课程教学,把理论、实验、实训融为一体,形成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把理论教学、实验以及实训自然融为一体,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组织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不断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技能。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教程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个子项目都安排实训,加大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训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教师也能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一体化。诚然,综合布线课程在实验室、实训室方面的投入非常大,我校也在不断增大对综合布线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投入,目前建有北讯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布线pa视讯的产品展示台、布线加工场地,网络测试实验室、专用培训教室,购置了网络测试等设备及装置,如美国fluke最新的布线链路测试仪器dtx-1800、光纤熔接机等。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设备和规模在省内同类技工院校处于领先地位。
(二)用企业的真实项目来设立实训教学项目
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和企业技能要求无缝衔接,在项目式教学的实践中,主要通过校企合作, 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项目、技术资源来实现计算机实训项目的设立。在网络布线的实训课程中,选定一小型企业计算机网络安装工程中的线路安装项目来设立为本课程的实训项目,对网络线路安装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追踪:需求确定、现场勘探、施工方案确定、现场施工、网络布线、埋管、上设备、测试等。然后,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进行技术层次的定位, 并结合学生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的具体情况,完成项目实训教案的编写和实训器材的配备。教学实践表明,一个基本上是现场的技术项目,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培养受益极大。我们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根据项目需求建立实训示范和学生操作场地。 在实训示范场地, 教师向学生充分展示、介绍和分析小型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布线设计、施工的各项环节和工艺。并展示现场的视频图片资料,消除了学生对网络的陌生感,使学生对小型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有了一定认识。由于强调了项目的真实性,实训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项目实训中, 强调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拟定学生小组讨论方案,以培养合作与协调能力。 学生视项目实训为一个在建的工程,在逐步的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工程的进度学习和思考。课程快结束时,老师以企业的工程师身份介绍工程情况,评议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感。
(三)用综合项目来重构与整合知识点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迅速扩大,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各种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小规模公司,对于网络工程类人员的需求都与日俱增,而网络工程类人才需要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网络工程专业必须围绕课程群支撑体系,以知识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选择与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将职业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新组合,整合成新的课程结构,以工程化为主线,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建立评价体系,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工程人才。
我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3条基本原则:
(1) 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
一、面向工程化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是培养网络工程类人才的核心工作,虽然有关的课程在国内院校以不同的形式开设了多年,但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从我们对企业的调查、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反映出学生对网络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欠缺、网络实践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学生对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缺乏系统连贯性,由于学生的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一个优秀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不仅应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熏陶。目前,尽管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阶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其工程化能力和职业化素质的培养却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针对这种情况,
二、面向工程化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模式
"面向工程化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培养模式可以用"一个主线、两个模块、三项保障措施"加以概括。
1.一个主线
确立以工程化为主线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和新的监控评价机制来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2.两个模块
以工程化为主线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共分两个模块,即网络设计模块和网络实施模块。网络设计模块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是网络需求分析阶段、网络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增加网络工程招投文件的内容示例和学生的模拟答辩。
3.三项保障措施
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工程为主线,以加强阶段过程控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后的考核以阶段考核为主,每个阶段设置考核点,并进行答辩。答辩小组成员由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组成,最后给出综合成绩,并将企业反馈引入教学评估体系,以此指导工程化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以工程化理念投资489万元完成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项目-网络综合应用实验室的建设,网络综合应用实验室占地面积约300m2。成立青海民族大学华为3com网络学院和6处校外实践基地。
三、面向工程化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案
1.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教学手段
(1)设计课程结构构成,完善课程的系统性。以适应市场需要和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设计网络综合实践课程的构成。课程的组成部分、各部分在课程中的地位、课程的特色应完全体现网络综合应用的新思想、新技术,总体上既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又能够紧跟网络技术市场的前端需求。
(2)构建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常规"理论 验证性实验"的模式,以项目工程开发的运作模式组织实践教学,增加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形式。网络综合实践课程强调的是对实践性和专业化的聚合,改变实践形式的单一性,构建模拟和真实两大实践环境,增加学生的实战经历和技能。在设计、实施和验收等阶段加入模拟答辩环节,在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同时,提供一个学生之间善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
(3)整合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承担课程改革的教师由我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两部分构成。教师的专业理论提高通过学校来解决,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项目提供的资金和企业联合来解决。建设一支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速度,建立真实的实践环境,成立与企业联合的网络技术开发协作体,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学校采用双导师制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要求学校导师与工程实习单位的企业导师定期联系,及时了解信息。学生必须定期向学校和学校导师反馈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以确保动态掌握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结论
1.确立了以工程为主线,以加强阶段过程控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工程能力培养引入到大学本科教学中,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力的培养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2.基于"一个主线、两个培养模块、三项保障措施",建立了一个创新性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以适应市场需要和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重新设计网络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构成,以阶段性的方式重新设置课程教学方法,完善课程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7
关键词:ptit-cdio教育模式 课程改革 综合布线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71-01
“ptit-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在cdio教育模式上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ptit表示:professionalism职业素养、technical capacity 技术能力、innovative design创新设计、teamwork 团队合作。目标是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建立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课程体系。因此,采用“ptit-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为满足产业界对工程人才的需要,按照职场能力标准培养具备优秀职业道德、责任感的优秀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创新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
综合布线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讯专业、物联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以网络工程工作流程为主导进行七大子系统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因学校的实训设备和场地不足,学生素质及动手能力较差等因素,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理论知识较多,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实践教学实施困难等现象。在实施实训项目教学时,也容易出现学生实训的目的性不强,训练缺乏兴趣,训练效果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熟练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使之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急需制定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多元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二、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1.“翻转课堂”、“微课”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知识较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玩手机现象严重。professionalism职业素养,企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要具有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尊重并认可企业的pa视讯的文化,并执行企业要求的所有规范,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职业技能。“翻转课堂”、“微课”,通过老师提供的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帮助时进行沟通能力、相互尊重、培养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完成项目。
2.“6s教学法”,是为了完成technical capacity 技术能力,而设计的项目教学法的一种,具体内容包括:任务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任务完善修改、任务检评阶段、任务考核阶段、布置课后阶段。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以项目的形式完成网吧网络、企业办公楼网络、购物商场网络、商住两用智能小区这四种常见网络工程实施项目的训练,使学生能根据项目需求完成综合布线分析、网络工程图纸设计、网络工程预算与方案审定、网络工程施工、网络工程验收等工作流程任务,掌握38条综合布线知识点,具备精操作、善施工、重管理、能设计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核心能力。
3.“实物演示教学法”, 利用课程答辩的方式,学生将项目工程设计进行分析,通过小组购买模具完成“实物仿真”并演示讲解,完成innovative design创新设计能力。在实物演示前,学生通过visio软件或autocad软件进行工程图纸设计,在通过小组为单位购买模具,完成“实物仿真”,上课时进行演示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实物进行建模前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能够提出新的设计方案,达到培养创新设计的能力目标。
4.“工程项目实训教学法”,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施工,“工程项目实训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teamwork 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精操作、善施工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专业心理素质能力。教师通过采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西元”实训装备,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规定时间内项目工程实训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采用企业考核方式和教学考核相结合,教师以客户和项目总监的角度,考核学生(网络工程师)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同时自主项目的考核采用组长负责制,各项目小组组长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考核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客户/项目总监)从项目完整的整体性上考核项目组组长的工作,由此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的责任心。在企业项目成果考核的基础上还引入了职业素质考核,通过出勤率,工作报告,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不断塑造学生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考核方式为:实践作品考核。
考试成绩为:成绩总评=阶段测试*50% 理论综合上机测试*30% 课程答辩*20% 。
1.理论综合上机测试:采用张晓鹏老师2014年自主开发的院级课题,“综合布线在线考试答题系统”网站,进行对综合布线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课程答辩:课程答辩是学生自主课外项目的课程答辩,是学生整个工程的自主完成能力的体现。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工程任务,最终完成课程项目论文的编写及ppt的制作。
3.阶段测试:各工程阶段都会上交作为结果的佐证材料,对这些材料所涉及的项目进行指标考核,即为学生阶段测试。在他人客观考核评价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还引入了学生自评,培养学生对界面设计作品的自我评价能力。
阶段测试总评=项目1*20% 项目2*40% 项目3*40%。
任务测试总评=网络工程规划考核*20% 工程图纸设计考核*20% 工程预算与方案审定*20% 网络工程施工*20% 网络工程验收*20%。
四、总结
“ptit-cdio”模式下综合布线课程多元化、项目化教学法的应用,使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适合的项目工程内容,采用角色扮演分析任务,形成pa视讯的解决方案,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翻转课堂”、“微课”、“6s教学法”、“实物演示教学法”、“工程项目实训教学法”,只是让学生更好完成项目任务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公儒.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14.04.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8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
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以来,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国内高校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就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目前已有包括本科、高职两个层次,部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数十所院校的精品课程项目得以立项、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国内兄弟院校前期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2-3],大多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效应。
我校是一所有着二十四年办学历史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汲取他人宝贵的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创新成果,同时结合自身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组)建设和改革新路子,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1高职毕业生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1网络技术岗位特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社会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工作岗位呈现多样性。it行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1.1技术更新快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突出。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养成的能力去适应其长久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生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学校2~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本身比较短暂,如何兼顾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快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之具备未来在岗知识更新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平衡。
1.1.2实践能力要求高
与其他it技术岗位类似,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实际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非常突出。学生无论从事的是网络组建、网络运行、网络开发,还是网络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都需要在熟悉典型网络技术、掌握典型网络设备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注重应用。这就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路子――那就是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以真实工作岗位的模拟环境为实践教学空间,立足应用能力的培养。
1.1.3知识的复合特点明显
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一定计算机科学素养,熟悉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外,另外具体岗位类型的细分,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提出了一定的复合要求。比如,从事网络应用,如网站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学生,除了对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比较熟悉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知识和技能。
1.2网络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规格分析
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3年,多年来,先后为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it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先期开展的毕业生就业典型岗位调查中,我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包括企事业单位中小型局域网管理与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事业单位中小型mis系统程序员等6个典型工作岗位,并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分析了各自应重点培养和训练的核心专业能力。
从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从实际岗位的需求看,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如表1所示。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具体实践
表1的网络技术工作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分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组的体系构建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组体系设计
从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的设置,既要突出未来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兼顾未来从事其他it技术工作学生的需要[4-5]。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提出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课程组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图中“*”课程系选修课)。
为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组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计算机网络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图1中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4个不同的层次。
2.1.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课程
主要包括3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pc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这一模块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全部课程为必修课。
2.1.2计算机网络基础(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典型局域网组网技术,深刻理解tcp/ip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典型网络技术的基本专业素养。该课程作为网络技术课程组中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 实验”的形式组织,实验部分可分为模拟环境的验证性实验和真实环境的开放性实验两类。
2.1.3网络基础架构能力培养课程
主要包括实用组网技术和pds与组网两门课程。前者以基本路由、交换技术为重点,以著名网络设备厂商的典型设备为背景,学习、掌握常见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和管理技术,使学生熟悉业界主流网络基础设备的应用;后者为选修课,供有意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选学。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其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该课程中通过典型组网案例的分析、课程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一般中小企业内部局域网、互联网接入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2.1.4网络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环节
由“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实训”以及“网络技术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培训”构成。该模块强调的是网络综合应用技能的训练,属于提高性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前述3个模块学习的基础,进一步延伸、拓展专业知识,进一步训练网络综合工程能力。
2.2核心课程的优化与重组
课程建设初期,通过对我校及兄弟高职院校现行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1) 课程应用性特点尚不鲜明。
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但传统国内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osi/rm七层模型为主线加以组织,“学院”气息很重。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问题特别突出。过于强调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显然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实际不相符合,导致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现状严重脱节。
(2) 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呆板。
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教授 验证实验”的教学形式。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看,这本无可厚非,符合课程的教学特点。现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过多强调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的风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特别是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析部分,高职学生往往如坠云雾,师生难以互动,学习趣味索然。
(3) 师资队伍不能与时俱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许多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缺少专业实践背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现象普遍存在,授课只能纸上谈兵,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次,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知识更新,使课程教学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4) 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滞后。
受专业建设时间和教学经费投入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十分明显,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单纯依靠普通计算机机房开设基于模拟环境(如boson、packet tracer等)的网络基础实验,使得学生在网络技术诸多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受到很大制约,存在很多缺失。
基于上述分析,我系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首先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入手。其基本思路是:
(1) 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通过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等著名网络教学平台的合作,开展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的教学贯穿于实际的网络构建、应用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 强调学以致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与周边网络、通信行业、企业的联系与互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新路子;充分发挥已建立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以验证性基础实验、案例式组网实训、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和实际岗位实践等形式,充实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3) 课程教学与职业证书有机结合。
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引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在前期已开展的“网络设备调试员”培训考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思科、h3c、神州数码等著名网络行业资格证书,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块,凸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胆摈弃了传统的osi/rm模型为主线的组织体系,新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了一般知识基础、基本技术方法和综合技术应用3个层次,兼顾了网络与通信基本原理、典型局域网技术、tcp/ip原理与技术和internet典型应用等4个重点,如表2所示。
2.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我们的课程改革探索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其中的重点工作。首先在实践教学内涵的充实上,初步构建了以下较为完善的体系。
(1) 网络基本原理实验:以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采用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如cisco packet tracer、boson等)相结合的实验方式组织开展。
(2) 典型案例综合实验:在校内“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及校外合作企业中国电信衢州分公司、衢州市爱得发网络工程公司等基地分别组织实施。
(3) 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校外实习实施,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依托校外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中聘请了十余名行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本系教师在配合外聘教师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2.4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取证的有机融合
为了体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与相关课程组建设加以融合。相关证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下:
(1) 网络设备调试员(管理员)技能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该证书所要求的知识、能力规格,学生修完该课程,完成全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2) ccna、hcne、dcne等行业通用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上述证书的部分教学模块供学生课内选修。学生修完本课程,选修网络技术课程组后续课程,或利用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扩展知识能力结构,经过短期培训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3结语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以来,大大推进了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能力“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组建、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工作。限于篇幅,课程建设其他层面的工作,如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本文没有系统介绍,留待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报告。
鉴于课程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我系前期开展的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组建设工作,尚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之中。此前的许多改革实践,借鉴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 [2003-4]. /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3&infoid=13676.
[2] 蔡开裕,朱培栋,徐明,等. 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69-70.
[3] 张继山,杜玉桥,王坤. 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10):54-55.
[4] 尹德志.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7(3):65.
[5] 周鸣争,汪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尝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74-76.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n yi-ming, qin ben-tao, li lin-jing, zheng yue-zha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est branch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zhou 324000, china)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9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局域网技术;组网工程
作为因特网的基本单元,高效、稳定和安全的局域网是各行政企事业单位最基本的信息平台,利用它能够方便地进行即时通信、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等,是企事业单位进行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的基础。“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的核心和基础, 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课程。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教学目标是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局域网技术原理,具备构建、配置、管理和维护多种常用的、多平台的、包含广域网连接的且功能完善的、安全的大、中和小型企业网的实际技能,满足社会对组网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内容涵盖局域网原理与组网工程两个方面,其中组网工程部分讲述局域网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设备的配置,综合布线系统和故障排除等,偏重工程实践,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离不开实践性教学的支持。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技能,进行了一些实践教学探索和改革。
1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
当前高校教师基本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具有较高的学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高,但高校教师少有公司工作经验,甚少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实际工程能力有待提高。我校虽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但在引进师资时主要也以学历和科研能力的高低作为首要条件,我校“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组成员多数未在公司工作过,基本未参加过组网工程实际项目,因而在综合布线的工程预算、规划与设计、实施和故障排除等网络工程能力等多方面知识多停留在理论上,导致这部分实验、实训内容缺失,而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工程问题也多无能为力,影响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局域网知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课程实验教学的硬件环境满足不了对课程实验的需求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的实验室包括网络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我校近年来投入近百万元,逐步建立了网络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5套路由交换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2套无线组网设备和ip语音通信设备,网络设备主要有:1台ls-7502核心交换机、5台rt-ar28-11接入路由服务器、15台rt-mrs2020路由器、5台ls-s3610三层交换机、15台ls-e126两层交换机、5 台ns-secpath f100防火墙、1 台ns-secpath v100 vpn网关、2台ewp-wa1208e无线接入设备、1台xe-200(含50用户license)语音服务器等,基本能满足一次一个班30名左右学生的网络实验需求。但我校网络设备以h3com产品为主,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缺乏市场上其他主流网络产品如思科等设备。2012年,我校投入了近30万元建立了综合布线实验室,提供了综合布线各子系统所需设施、工具,一次能满足30名左右同学的实验。不过综合布线实验室的建设以铜缆布线为主,而光缆布线这方面的实验室建设内容仍有待进一步投入完善。
当然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淘汰的过程,实验室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1.3 实践性课程内容设置不够科学
教师工程能力的不足和实验设备的缺乏必然导致实验内容设计得过于简单,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工程能力,有必要对“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2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2.1 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校网络设备以h3com为主,缺乏思科、华为、锐捷、迈普等品牌产品,其中思科等品牌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配置与h3com产品有着较大区别。“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要学习各种社会主流的网络产品。为解决这种问题,课程组在实验中引入如cisco-routesim等网络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而综合布线的光缆布线部分教学内容则在授课中多增加相关视频,以弥补实验设施的不足。
2.2 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实验教学目标,合理开设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开设要具有系统性与实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组把实验内容划分为3个方面:网络设备配置,服务器配置和综合布线工程实施。
2.2.1 网络设备配置主要是路由交换设备的配置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特点是协议多验证性实验较多,而综合性、设计性和应用性实验内容较少,有必要重组实验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组在组织实验内容时,根据现有实验条件,设计了一个小型局域网,该局域网由6台计算机,2台服务器,1台路由器,1台二层交换机和1台三层交换机组成。具体实验时可每组6―8名同学,共同完成该实验。实验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设计的实验主要有:交换机端口配置(trunk、hybrid)、vlan配置、stp配置、路由协议配置(静态路由协议、rip、ospf、bgp)、广域网协议配置(ppp、fr、atm);网络安全方面安排的实验主要有:防火墙acl配置、aspf状态检测、vpn实验(ipsec实验);网络管理实验主要是使用如snmpc等网络管理软件实现网络基本管理功能;ipv6 实验单元的实验内容主要有:ipv6的地址结构、ipv4/ipv6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等。
2.2.2 服务器的配置
局域网的运行离不开服务器的支撑,服务器的配置作为局域网基础技术是“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服务器配置以windows server 2008为基础,选取了dhcp、dns、www、ftp和电子邮件等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内容。
2.2.3 综合布线系统知识
这部分的实验内容突出预算,设计和实施能力的培养。课程组安排了如下实验内容:综合布线7个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信息插座、 pvc线管(槽)、桥架等设计、安装和布线,机柜安装,铜缆配线设备设计和安装,rj45 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及测试,rj45 网络配线架和110 型通信跳线架端接,基本、复杂永久链路等实训内容。
2.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组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企业对网络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中也特别强调了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我校“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除在校内开设了3周的综合实训外,还与社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已经在盐城电信,盐城移动,江淮动力和江苏悦达起亚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在完成校内实训、实习的同时,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参观、实习,请有组网经验的工程师讲解本单位的组网拓扑,具体的网络产品和综合布线方法,启发学生比较这些单位组网的异同及各自组网的特点,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作为对校内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在实习基地的校外实习也由于紧贴实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有极大帮助。
2.4 加强师资培训
由于本课程的工程特点,教师自身工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我校鼓励相关网络课程教师参加部级网络工程师、思科和华为等认证工程师考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我校在组建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时,专门安排2名网络教师全程参与到实验室建设中去,同时请设备供应商工程师作组网工程实践培训;每年暑假,我校都组织中青年教师到网络公司进行为期1―2个月的工作,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实际网络项目中去,提高教师的网络工程能力。另外,在教师承担网络实验课之前,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作课前指导,力争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 结语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实践教学可以形象化理论教学,深化课程理论知识。实践证明,对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不但能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篇10
(1)极大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会感受到来自java的魅力。java的应用实例很多,每个实例都很有趣。使用实例驱动原理或规则的教学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时显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
(2)综合性。java技术的综合性体现于很多方面,如java的面向对象技术与不同应用技术的综合、java课程中多个教学内容的综合、java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基于java的综合课程设计等。
2基于java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实践
2.1java课程综合性实验
2.1.1java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前在完成每一个单元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学生也上机完成相应的程序设计实验内容,当所有的教学内容讲完了,课时也用完了,但总感觉意犹未尽。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讲,认为可以完成的实验项目还有很多,学生应用java的潜力还可以再“挖一挖”;其次从学生的角度讲,对java的兴趣刚上来,但是应用java的羽翼还不太丰满,如果就此打住,过一些时间,java知识可能会淡了,也许就扼杀了他们应用java的能力和机会。教学计划中的课时是不能随便调整的,只有合理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java的综合应用能力。
2.1.2java课程综合性实验的设计
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java程序设计实验课程大纲的实验项目中增加了综合实验教学环节,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使学生应用已经掌握到和即将学习到的java知识,有兴趣和有能力去探索完成一个比较大的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对java技术的应用能力。这样的综合实验时间发生于学习完面向对象特性、数组枚举及字符串应用、异常处理、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后,在java程序设计的理论课程讲授其他教学内容的同时,java程序设计实验课程布置给学生一些综合实验的题目,让学生选择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实现。后续教学内容的单元实验取消,学生只需完成选定的综合实验项目即可。在综合实验中需要用到的还未来得及讲授的java知识或技术,大部分学生在已掌握了前面讲过的基础知识后,有能力先去预习或者自学。以下列举一些开设过的综合实验项目。①isbn书号校验程序的设计和实现;②名片记录本程序的设计与实现;③文本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④水中倒影;⑤音乐日历;⑥网上聊天程序的设计实现;⑦多客户简单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实现;⑧基本数据库操作应用程序的设计实现。综合效果非常好,学生在做综合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验证前面所学技术,激发出探索兴趣,先行求索后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应用,学会了设计,学会了调试,应用java技术的能力提高了,专业素质也提升了。
2.2软件核心课程做基于java的综合性实验,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在开设java课程之后,相继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也在做综合实验项目。因为java是网络编程语言,可以尝试用java做开发工具来完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综合实验。再者,全球85%以上的企业在使用java完成信息管理系统,那么也可以使用java做工具来为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一些综合实验项目。如果课时有限,做一个小型管理信息系统即可,多出一些题目,3~4人一组,每组选做一个题目。因为每门课的综合实验课时都紧张,可以把两门课合起来做综合课程设计。从2008年开始,我们研究探索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的综合实验教学项目提供开发工具。在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课程的综合实验中,学生开发的积极性很高,虽然实验课时非常有限,但每一个课题小组都认真讨论数据库的设计、系统的java实现方法,最后按时交上较为满意的作品。自2007年以来,java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开设过的综合实验项目如下:①基于tcp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与java实现;②基于udp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与java实现。自2008年以来,java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课程开设过的综合实验项目(2010年为java程序设计实验与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两门课合作开设的综合实验项目)如下: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4人一组,每组会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或部门完成一个具体的系统)。将java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分别围绕一些小型管理信息系统、tcp或udp协议之上的网络应用程序、较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应用程序出题目。java和计算机网络、java和数据库原理、java和数据结构、java和编译原理、java和软件工程等课程,均可以完成综合课程设计。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也大量地应用了java技术,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算法实现多是使用了java程序。此外各种工程优化算法,都可以用java做开发工具。
2.3基于java的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的开设
2.3.1在综合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1)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没有为综合课程设计安排专门的课时,需占用常规的课程单元实验课时,这样会影响到课程的单元练习。(2)因为时间太短,学生虽然兴趣盎然,但设计出的软件粗糙,无法保证质量。(3)各门课程单独安排的综合实验项目中,互相之间难免有些重复,学生虽有兴趣,但每门课都须完成综合实验,负担重。为减轻学生期末负担,近5年来,我们尝试将两门课结合起来,完成综合课程设计,如将java课程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结合起来,完成一个基于tcp或udp协议的应用程序;将java课程与数据库原理课程结合起来,完成一个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2.3.2开设基于java的综合课程设计课程
以上问题的终极pa视讯的解决方案是基于java的综合课程设计能作为一门课程,设计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这样,有效利用给予综合课程设计的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设计和实现一款基于java的功能完善的质量较高的软件。基于java的综合课程设计课程的实施方案如下:(1)在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以上所述不同方面的多个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做。在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学生及时向教师汇报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启发性指导以便于改进。(2)教师针对各种类型题目做出比较典型的实例,或选择合适教材以便于学生参考。当然学生自己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实战编程教程作为综合课程设计的参考书目。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定工作:申请编写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基于java的综合课程设计》,已经正式出版。
3结语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2023-10-07 18:08:42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神经网络在工程造价中的运用 2023-02-15 09:20:44
企业社会化网络招聘探讨 2023-01-29 09:10:47
网络时代对分课堂对学生的影响 2022-12-22 08:48:56
高校共青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2022-11-21 09:31:05
群智感知网络中高效数据收集策略 2022-11-11 09:38:31
网络主动安全防御系统研究 2022-11-17 09: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