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平面设计十篇-pa视讯
时间:2023-10-07 18:08:27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1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去越来越高。开发商若要迎合人们对房屋的要求,通过加大房屋建筑设计及建设资金的投入是最直接的方法,然而这样会导致建筑商无法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选择通过优化技术来降低建筑建构设计的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结构设计优化
1.1结构设计优化的概况
结构设计优化,就是通过充分发挥房屋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能,以实现各个构件以及各个环节设计的相互配合,优化结构设计,达到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结构设计优化较之于传统的结果设计,不仅具备传统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而且将社会中所具有的价值学以及审美学完美的结合其中,不断提高结构设计水平,促使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协调发展。
1.2结构设计优化的意义
结构设计优化不仅仍具有传统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而且还具有审美实用的特点,降低了房屋建筑的建筑成本,协调房屋的整体性,并使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结构设计优化使得房屋建筑的设计方案、设计决策更为科学化,提高对于房屋价格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的要求,有效地使房屋建筑的安全实用、经济美观,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
1.3结构设计优化的实践价值
降低房屋建筑工程成本,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经济性。房屋建筑的楼层的逐渐增高,其建筑墙体面积和柱体积也会随之增加,同时也会增加各个建筑材料的使用,增加建筑成本。如若优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省建筑成本,节约用地,还能确保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以及抗震性能,提高房屋墙体的受力性能,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的经济性,满足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4结构设计优化的要点
(1)协调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优化需要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相互协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针对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提高房屋的外观,而结构设计是针对房屋建筑内在结构进行优化合理的设计,二者相互结合,互相协作,以降低建筑造价,提高房屋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实现结构设计的合理化。
(2)遵循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优化需要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技术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遵循结构设计规范。然而,结构设计规范是面向所有的建筑工程,有些规范并不适用,也不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结构设计时,在遵循结构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结合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优化房屋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2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1结构设计优化的前期准备
(1)建立房屋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现如今,建筑项目监管虽有些改善,对建筑项目监管力度不够,容易引发质量安全事故。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进行方案施工时,应加强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监管,确保施工的安全以及建筑质量,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大监管力度,做到灵活运用,重点勘察,建立起监管范围广、高水平的质量安全监管,为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做好前期准备,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进行。
(2)加强监管工作。专业水平的提高、专业化的加强,使得质量安全监管既注重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又注重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监管的程序严谨,对每个阶段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使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小。加强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建筑工程各单位的行为,对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依照正规合理的程序进行建设,一切以“法”为准,使建筑工程各个单位拥有质量安全意识,担起质量安全责任,严谨行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为结构优化设计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合理制定结构设计方案。一个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工程进行。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房屋建筑进行实体调查检测,依据建筑物的结果特点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使其结构设计优化达到最佳效果,最终使房屋施工达到安全且合理的效果。
2.2结构设计优化的应用
(1)与土地用地的联系。建筑工程的实施,少不了占用的土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就是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而房屋楼层层数的增加,就会相对减少房屋的占地面积,增加房屋建筑的高度以及房屋之间的间距,因此,土地用地并不随着房屋建筑的高度增加而减少,构不成反比关系。结构设计优化可以在房屋的实际情况上,优化结构设计,最大限度的扩宽房屋空间,提高房屋的实用性和整体协调,满足人民对于房屋结构的需求。
(2)与工程成本的联系。结构设计优化的实施,有效地降低房屋建筑的过程成本。因房屋建筑的总建筑面积的扩大,建筑高度的增加,土地占用面积相对较小。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充分利用施工材料的性能,合理协调房屋建筑内部结构的各个单元间,不仅确保了房屋建筑的适用性和美观度,而且节省了施工成本,提升了建筑结构的经济性能。
(3)概念设计结合细部结构设计优化。将概念设计应用于没有确切数据的结构设计中,将数值作为辅助和参考,并在设计工程中灵活运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注重细部的结构设计优化,以及房屋建筑地基的设计,优化房屋建筑结构。将概念设计与细部结构设计优化相结合,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适用,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普遍运用,计算机能够解决很多人力难以计算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几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优化作用。人力难以计算和统计的数据,计算机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和应用进行分析,并快速给出优化结果。同时计算机还可以起到模拟作用,让设计人员及造价人员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到技术优化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房子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质量上,其还注重房子的美观。建筑商为了能够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打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工程,需要注重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优化。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建筑商级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技术优化的作用及理念,通过前期设计优化、计算机应用、结构细部优化等方式,实现建筑造价的降低。
作者:胡雪莲 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能能,董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73-75.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其工程质量也一直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施工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需求量迅速扩大,快速扩展的规模使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加上施工中其他方面的影响,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1]。下面本文就对房屋建筑施工中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又对目前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进行探讨。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质量影响因素多
由于房屋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建筑设计、使用材料、地质水文、施工机械、操作技术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另外,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容易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使施工质量不稳定。
(2)工程验收局限性
房屋建筑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在建成之后不能进行拆卸、解体,对于不符合质量的部分也不能进行更换,工程完成之后的验收有一定的局限性。
(3)质量隐蔽性大
房屋建筑施工的工序复杂,工序交接的环节多、中间产品和隐蔽性的工程多,加大了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隐蔽性,在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中容易存在死角。
二、房屋建筑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工艺、使用的材料、机械、设备也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促进了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的提高,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仍存在这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1、外檐常见质量问题
由于房屋建筑项目投入力度的加大,对施工的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需求量增大,施工人员规模的快速扩大,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水平出现下滑,加上工期一般都较紧,相关单位在验收时,对外檐工程质量的验收不重视,导致施工中外檐出现质量问题。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房屋外檐最常见的施工问题有面砖切割较大、勾缝的质量不精、散水的功能不良及滴水线的做法不规范[2]。由于工期紧促、技术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在对外檐面砖施工中,缺乏系统、总体的设计,使得面砖的切割出现问题,对房屋建筑的观感造成影响;而由于管理制度和技术的缺失,使勾缝、散水和滴水线的施工出现质量问题。
2、屋面常见质量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前的设计中,由于设计方案为对屋面部分的工序进行细致的斟酌设计,或者是在施工前对数据的采集过程没有进行很好的监控,使设计的参考数据出现偏差,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施工就会出现质量问题[3]。目前,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屋面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泛水和积水。在施工中,如果屋面的防水层下的找平层施工不精细,找平层的平面不平整,就会出现卷材表面积水的现象;而若是施工时未将防水材料的上口进行固定,就会使其易于开裂,导致房屋渗漏的现象出现;另外,天沟的坡度不合理,也会造成沟内的积水。
3、施工中的其它质量问题
(1)板面钢筋保护层过大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楼板工程常常会出现板面钢筋保护层过大的质量问题。在施工中,为了使板面钢筋的保护层符合要求,施工人员常常是在钢筋扎绑完成之后,使用马凳型的支架托将刚面层的钢筋架起来,这一办法在理论上来说是行得通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受到施工方成本的制约、施工工艺的影响,以及施工人员工程质量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板面钢筋的保护层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
(2)设计中存在的其它问题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中,还存在着梁内埋线管设计、楼面初装层设计、小直径配筋及水泥焦渣垫层设计上的不合理、不规范,致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三、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
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完善设计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从而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1、外檐施工质量管理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外檐部分存在的质量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工程施工之前,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外檐面砖的排列进行精心、系统的设计,画好外墙面砖的装配图,并根据实际的情况,综合考虑会对面砖尺寸造成影响的因素,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4]。
2、屋面施工质量管理
在对屋面质量进行控制时,其工程施工须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进行,雨水管、水箱之间的溢流管等管道在从室内穿出屋面时,要保证管道在泛水高度以上,出屋面的门下口须向外开启,且其高度要至少高出屋面25cm。
在屋面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中,天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而在实际的作业中,如果天沟较长或者遇到转弯较多的情况,其坡度可以适当的调高,但以不小于3%为宜。
3、室内施工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中,室内的施工质量也十分重要,如果踢脚出现空鼓较大,上口不光滑的现象,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若是出现的高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外,则应立即返工处理。
室内墙面面砖的施工质量不仅会影响到房屋建筑的美观,倘若高处墙面的石材粘结不牢固,还对居住者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在室内面砖的施工前,应认真地做好面砖的排列设计。其使用的材料也要符合相关的要求,保证面砖镶贴平整、擦缝密实顺直,不存在空鼓和瞎缝的现象。
4、其它施工质量问题管理
在楼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马凳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施工前,相关的设计技术人员就须对其规格、形式及数量等进行规范合理的实际,控制好马凳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促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施工时也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其设计方案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细致、完整的设计,保证设计方案的完善、合理、科学、可行。
四、结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由于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常见的质量问题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还有其它不同的问题存在,因而在工程施工时,应不断地加强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以能更好地解决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促进房屋建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莫海龙,浅析如何加强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695-696
[2]杨顺政,论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547-548
[3]徐利忠,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2011(7):157-158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3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设计;要点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建筑行业进入到迅速且持续的发展状态。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完善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民用住宅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标准的实质性要求。下面,我们将论述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几个要求,并对其进行分析[1]。
一、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
1.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依照时间的顺序,结构设计可分为三个部分:
(1)结构方案部分:在这一部分,要明确出建筑的结构形式。因此,我们要明确建筑的重要性、楼高、类型,以及建筑该有的抗震烈度。
(2)结构计算部分:这部分我们要计算板的计算跨度,钢筋的搭接长度等需要计算的内容。且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房屋的结构、地震防火安全参数。
(3)施工图的设计部分:要明确房屋的结构和它的设计特点,以画出房屋的结构平面图、屋顶结构设计图。
2.关于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结构设计中,有五个主要领域。绘制的结构计划,大样本的细节,楼梯和基本的建材,屋顶结构图。结构计划提请注意一个问题:软件建模的结构。由于结构的软件建模的负荷计算软件。所以,你可以对你的设计进行测试,其确保它的安全性。在建筑抗震设计裂缝控
制为ⅶ度及以上,务必在建模时,使用相关技术软件。屋顶结构图应注意不同类型的建设,使用梁板跨度大的建筑板或是跨度大的折板。科学的图纸和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可以使得建筑图、设计意图有着极高的理解性。在绘图的时候,必须确保施工细节是准确的。并在保持建筑特色的情况下,确保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为满足建设要求中横梁设计科学程度,设计的时候,应该合理地控制好横梁的高度。
3.关于结构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民用建筑或公共建筑设施,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点:为他人服务。所以,在建筑设计中,人们希望它的设计师的最低层次原则是:为我服务。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在不断上升,并且许多居民的梦想是使城市生活具有大自然的特
色。所以,设计师的设计不仅应该符合地段内土地和环境的标准,还应该使得建筑更富于生态型的特点。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由于资源的紧缺,气候的恶化使得“绿色、环保”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大前提。所以,民用建筑的设计业必须得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在发展的同时不损害大自然,从而进一步实现人类和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可以忽略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不能使建筑破坏丝毫的植被、河流或是其他自然的景观。更不能用利益最大化的借口,开山毁林。
(3)刚度适中的原则:房屋的结构必须有着高标准,从而确保房屋的安全性能。但是关于刚度的把握,设计师们往往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倘若房屋的刚度太大,那么房屋的适应性能就会降低。例如:如果有较大的破坏性事件发生,而恰巧房屋的刚度太大,高于其实际标准,那么造成了房屋的结构不可以释放巨大的压力,也就不能向外界传递压力,从而使得了房屋局部被毁掉。所以建筑的局部被毁灭后会给整个建筑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但是,如果房屋的刚度值太低,则会使得房屋具有很强的变动性,这样的性能可能给房屋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坚持刚度适中的原则,是每个房屋设计师工作应有的原则。
(4)多方面保护房屋的原则:在房屋被付诸实践后,建筑的结构因为受到外界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得房屋的整体有着应对外界刺激的作用。所以,如果房屋在某一方面的保护作用有着弊端,那么这个弊端则会影响整体。使得整个建筑受到威胁。而在中国,唐山大地
震和汶川大地震都可以很好地证实这个理论。所以建筑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务必在多方面保护房屋的安全性。倘若设计发现了结构的不合理,必须与建筑人员商量探讨,把结构设计的瑕疵剔除。
4.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
4.1 建筑结构在抗震领域的弊端。我国是地震频发区,建筑师们不得不重视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所以在房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确保建筑能够在四级以下的地震发生时,毫损害。当发生大地震时,不求房屋没有损坏,只希望设计师能把损坏力降到最低[2]。建筑的承载力、变形能力是辨别一个房屋是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主要指标。房屋结构设计师,能够通过钢筋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提升房屋结构的柔韧性。
4.1 房屋结构在防火领域不科学[3]。我们身边总会发生各种程度的火灾。然而,火灾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带来损失,还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房屋结构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火的性能。然而,由于房屋结构的设计和防火规范两者之间跨度较大,大多数的设计
人员对防火规范的概念较为模糊,使得房屋结构在防火领域有着巨大的缺口。
二 、其他方面对设计的影响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建筑的设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人们避免不了这些影响。如:民用建筑容易受潮,这主要是因为空气中有着较多的水分;太阳的光照程度以及方向影响了建筑的采光性能和建筑的坐落方向,并且这也对房屋的楼层高度、两栋楼之间的距离有着一定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自然环境对房屋设计中很多项事项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所以我国南北地区的房屋设计也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如:南方地区多“人字顶”的房屋,北方区域的房屋却多为平顶房屋。这是由于南北的光照、降水量的差异决定的。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若考虑到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影响,那么不仅能够科学地利用了现有的自然资源,还为我国的节能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节能环保开辟了新渠道。除此之外,这样的做法也符合科
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民用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客户日后对此房屋的规划和装修要求
民用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它应考虑用户日后对房屋规划和装修的要求。房屋规划和装修要求包括了:客户对房屋怎样的划分;用户日常活动所需要的面积大小;客户以后的家具安排等。设计师在设计过程时,应严谨地为用户的家具摆放设计出合理的空间,应合理地划
分每个房屋的具体面积,使其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合理地设计不仅能够得到用户的人可,还为我国节约土地资源的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结束语
居住小区是城市发展的产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民用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地更新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 尹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2(12).
[2] 白良,叶燎原,何纪政,费维水,霍俊荣.澜沧――耿马地震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规范;规则
一、基本概况
建筑面积亦称建筑展开面积,它是指住宅建筑外墙线测定的各层平面面积之和。它是表示一个建筑物建筑规模大小的经济指标。它包括三项,即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在中国内地,与建筑面积有关的法规有《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及现行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而在中国香港,建筑面积及使用面积的计算则需遵循香港测量师学会的《量度作业守则》。在中国台湾则有建筑技术规则,其第九章之容积管制即是关于容积率和建筑面积的规范。
二、建筑面积分类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 结构面积=使用面积 辅助面积 结构面积
(1)建筑面积 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
(2)使用面积 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
(3)辅助面积 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为辅助生产或生活活动所占的净面积的总和,例如居住建筑中的楼梯、走道、厕所、厨房等。
(4)结构面积 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的墙、柱等结构所占面积的总和。
依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以下几类:
1、依据对建筑物建筑面积的组成部分可划分:
总的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
这些术语是为了描述独幢建筑物的总的建设规模,以及地上部分建筑规模的量和地下部分建筑规模的量。这些概念主要出现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土地出让金的计算依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建设项目的建筑规模的审批情况说明、项目竣工验收后房屋的初始登记需做的《房屋测绘成果技术报告书》中等很多环节。
2、依据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划分:
可收益的建筑面积、无收益的建筑面积、必须配套的建筑面积(无收益部分)
建筑物通过出售、转让、置换、租赁、投入运营等方式可产生经济收益,经常在估算房地产的买卖价格、租赁价格、抵押价值、保险价值、课税价值等时需要依据房地产(或建筑物)的可收益部分、无收益部分和必须配套部分的综合分析判断最终价值。
3、按建筑物内使用功能不同划分:
住宅功能的建筑面积、商业功能的建筑面积、办公功能的建筑面积、工业功能的建筑面积、配套功能的建筑面积、人防功能的建筑面积……
这类划分主要依据人们对建筑物不同的使用功能来划分,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不同需求。当然不同的使用功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使用目的基本不同。
4、按成套房屋建筑面积构成划分:
成套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分摊的共有公用建筑面积
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和其分摊的共有公用建筑面积就是房屋权利人所有的总的建筑面积,也是房屋在权属登记时的两大要素。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是指房屋的权利人单独占有使用的建筑面积,它由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分摊的共有公用建筑面积是指房屋的权利人应该分摊的各产权业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那部分建筑面积[1],内容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通常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的处理原则为:a) 产权各方有合法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文件或协议规定执行。b) 无产权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相关房屋的建筑面积比例进行分摊。
三、衡量建筑物建筑面积的意义
建筑面积通常是在房地产领域内使用的概念术语,它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建筑物的建筑规模、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参数。
从专业的角度理解,建筑面积是用以度量建筑物体量的量,计算依据是指房屋外墙或柱勒脚以上各层的水平投影面积,并包括建筑物的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附属部分,而且要求建筑物要有结构牢固的上盖和围护,层高要大于2.20米。人们衡量建筑物建筑面积的意义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人类为了生产活动或生活需要建造各类活动或居住场所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形式之一,又称为建筑物,因此它是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
2、在建设项目策划与投资决策阶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也是在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时,选择概算指标的依据之一。
3、它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的重要技术指标,也是项目前期进行工程勘察、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重要依据。
4、在项目进行工程预算、计算某些分项工程量时的基础数据,也是计算单位建筑面积工程造价以及工程量、料用量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基数。
5、它是在建筑物进行交易、租赁、抵押、征收税费、缴纳物业服务费、缴纳取暖费等方方面面的基础数据资料之一。
6、它为房屋管理部门的产籍管理、房屋的产权确认、房屋产权面积确认、房屋登记账簿等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也为国家统计部门汇总房地产市场的房屋新开工面积、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等市场指标提供基础数据,可以让国家宏观的掌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时的房地产市场信息,有效地调控市场发展状况,从而更好的推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如何认定建筑面积有效性
房屋建筑面积的认定是由专门从事测绘活动并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来测量认定,只有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出具的测绘成果才能被认定为合法的、有效的房屋建筑面积。国家对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实行测绘资质管理制度,同时国家对测绘成果实行汇交验收制度。测绘单位的产权登记测绘成果是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唯一认可的房屋测绘成果数据,包括房屋总的建筑面积、成套房屋的建筑面积、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等测绘数据成果,也是权属登记中心颁发房屋权属登记证书的重要合法依据。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或工作中因各种原因需要对某些房屋建筑面积进行认定时,就可以委托一家专业测绘机构对房屋建筑面积进行合法认定,并要求测绘单位出具测绘成果,此测绘成果就可以作为该房屋建筑面积的客观的合法认定。
五、结语
建筑面积的计算绝不是单纯的计算工作,它不仅为编制概预算、拨款、与贷款提供指标,同时,对建筑面积的合理利用,合理进行平面布局,充分利用建筑空间,不断促进设计部门、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加强科学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经济效果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房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现代房屋建筑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不重视房屋建筑产品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配合,如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建设还处于分散且自然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筑物的建设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这就已严重影响到了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的体现,建筑设计与住宅产品模式之间缺乏协调性,生产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
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观念较落后,大多数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对用户的各种需求考虑不足,过分于考虑建筑开发商的利益, 这就导致很多房屋建筑的设计功能不全或者功能性较差,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的要求。另外,住宅建筑户型设计单调,空间设计缺少灵活性,没有自身特色, 后期室内空间改造更新困难,很难满足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多样性的需求。
2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2.1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
建筑房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居住、教育、办公、文化和娱乐等使用要求,满足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同时建筑物首先要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要有保障人体健康的卫生条件,本质就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各使用功能空间、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2.2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普通建筑物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 例如普通住宅,普通住宅建筑受目前中国房屋价格普遍较高的影响,人们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代时间来购买一套住宅,如果房屋建筑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进行拆除,人们的正常生活便得不到有效保证,以房养老的政策也会也会成为空谈,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因而,伴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 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国内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稳定发展。
2.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全国倡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也应该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之前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周围的风土人情的了解,重视当地的地域特色,保证房屋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相融合;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避免使用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筑材料,优先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另外,要注重完善房屋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设计空间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房屋建筑设计实施阶段,一定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4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 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 h 型或者 l 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3房屋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节能措施
3.1我国房屋建设节能设计的现状
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为:(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只顾外观美观以及奇异性,忽略房屋的合理性,从而增加了能耗。(2)保温结构技术应用不足。
3.2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1)节能型房屋建筑中的基础节能措施。房屋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
(2)节能型房屋建筑中的空间空气对流设计。在房屋的平面布置设计时需注意:门窗的位置、大小、户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对流和穿堂风的组织,避免气流的转折,使气流通畅均匀。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体热舒适、降低气温,为主动的调节措施,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生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保持通风开口面积的平衡。在实际设计中发现,除通风效果外,冬天也有利于集热的效果,北向窗在北方可小些但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不宜过小。窗户开启方式(平开窗立轴旋转窗)及活动式侧墙可影响风向提高通风效果。
(3)节能型房屋建筑中的景观设计。在多个房屋建筑体中场地景观设计和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景观设计是根据房屋建筑所处的纬度、气候特点、风向类型进行植物配置, 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它还可以结合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提高建筑室内通风效果。譬如:在房屋建筑冬季主导风向布置常绿植物(马尾松、枫杨、榆树、榉树、水杉、台湾相思树等)可达到防风效果;在房屋建筑东西向布置落叶乔灌木起遮荫效果;植物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减弱高层建筑间的强风效果。
(4)节能型房屋建筑中的遮阳设计。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①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②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③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 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6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房屋建筑;原理;作用
1引言
经济的前进发展,促使精神物质需求逐步提升,对建筑的标准也超过了实用性和安全性,并对建筑外观提出全新的标准。为此,设计师将设计是否有利于施工操作、是否属于提升房屋结构、是否包含美学价值等划入考量范围,促使房屋水平有所提高。
2结构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结构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为着手项目结构设计活动时,除应思量建筑安全系数和实用功能,也应强化美学价值。换而言之,即借助可行、合理的设计,打造完美、理想型设计作品。对于房屋工程而言,结构整体与分部结构优化设计为结构设计优化最为重要的两个应用层面,而结构设计优化具体涵盖围护结构方案、细部设计与屋盖系统方案。若要进一步细化,则可划分为造价分析、选型和受力分析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务必要依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尽可能达到建筑整体价值最高。在舒适安全的基础上,建筑师应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实施结构改进和创新。待设计结构时,应在总体上满足设计师提出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基础,保证平面布置对称与合理,全面缩减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的差别;尽可能保证不让建筑物基于水平压力出现骤然扭转现象。同时,纵向布置需在迎合功能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把纵向承重构件展现出上下贯通这一状态;为降低设计和结构剖析难度,最好不要应用转换层。
3结构设计优化的主要作用
3.1降低建筑成本
将结构优化技术和传统结构设计对比发现,前者不仅在成本方面取得显著改善,还在质量层面获得显著效果。对于高楼层和多层楼层,在实际建设过程,其中楼层越高,则层数也越多,且楼层面积越大所对应的占地面积却不太大,显著缩减了工程成本,但所面临的难度下述较高,除应权衡楼层距离,也应思量房屋承重。而多楼层用户无需考量这一问题,占地面积相对偏广。同时,建筑成本的提升表明建筑面积出现了不必要的浪费。从这两者进行考量,建筑商一般价位倾向高楼层方案,既节约成本还提高利益,进而对房屋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2结构设计优化的呈现
着手房屋结构设计活动时,除应思量房屋的主要作用和基本安全,也应保证房屋外观理想和美观。在房屋设计优化中,最主要的问题便在这里,借助最直观方案美化房屋,且安全可靠。而这对房屋设计师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在确保建筑可靠的基础上,从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美感,为此,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需积极创新,依托平面设计图融入一些新颖的想法,让平面尽可能做到整齐与可靠性,全面缩小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之间的差异,以此来让建筑基于高承压作用也不会出现扭曲变形,另外在竖向布置中保证承重构件可上下贯通,最好不要应用转换层,规避结构和设计麻烦。
4结构设计优化的实际应用
4.1前期准备
4.1.1构建安全监管体系
当前,建筑项目监管即便有所改善,但在建筑项目中所投入的监管力度不足,极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其中房建结构设计开展方案施工时需加大在房屋建筑项目中的监管力度,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规避重大事故。为此,应强化安全监管,提升监管力度,合理运用,有针对性勘察,构建监管范围宽广、理想的监管,确保结构设计优化可全面发挥自身的作用,让结构设计能够稳步进行。
4.1.2强化日常监管
专业水平提升与专业化强化,让质量安全监管除应关注施工现场,也应重视工程整体,其中监管程序的完整性影响各每一个环节的监管工作,可将质量安全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强化质量监管,优化施工行为,针对各个环节实施严密的安全监管,参照规范化程序稳步建设,让建筑工程每一个单位均具备安全意识,肩负质量安全责任,认真行事,全面遵守各项法规,确保结构化设计能够顺利实施;
4.1.3编制适宜的结构设计方案
结构设计方案挑选与房屋建筑工程的开展情况密切相关。设计人员面向房屋建筑开展结构设计活动时,应全面思量结构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围绕房屋建筑进行综合性调查,参照建筑物的结果科学设计,让结构设计优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效果,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4.2实践应用
4.2.1与工程成本之间的联系
结构设计优化落实可控制房屋建筑自身的过程成本。由于房屋建筑整体面积扩大,对应高度增加,其土地占用面积并不大。结构设计优化所用技术全面运用材料性能,有机整合内部结构的每一个单元间,除保障适用性与美观性外,还节约了施工成本,增强了结构性能;
4.2.2与土地用地之间的联系
建筑工程的落实,离不开所占土地面积数,总建筑面积即各屋建筑面积相加的总和,但楼层层数增加可能会缩减房屋所占面积,扩大房屋建筑高度和房屋这两者的间距,为此,土地用地一般不依房屋建筑高度的提升而递减,不呈现出反比例关系。但结构设计优化却能够依托房屋实际,改善结构设计,有效拓展房屋空间,增加实用性,提升整体协调性,迎合结构需求;
4.2.3概念设计辅以细部结构设计优化
把概念设计应用到不存在可靠数据的设计活动中,利用数值充当参考,发挥辅作用,同时,在设计过程有效应用优化技术,强调细部优化和地基设计,改善建筑结构。把概念设计和细部结构设计加以整合,让房屋结构设计稳定、安全和舒适,进而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5结语
对房屋建筑而言,结构设计优化尤为重要,可大幅缩减房屋工程造价,有效运用施工材料,统一协调内部结构,全面迎合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可提高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应明确结构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重视实践应用,并灵活利用。
作者:殷利 单位:浙江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韩飞.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5):90~90.
[2]胡天水.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j].中华民居,2015,(12):45~46.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7
关键词:加固技术;房屋建筑;施工;运用
自从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随之进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亦是一个建筑大国,建筑行业近些年来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也在建筑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目前来看,房屋建筑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因为房屋建筑易受人为、自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房屋建筑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出现了很多裂缝、侧偏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居民日常生活使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现实施工建设中去,有利于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1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1.1 结构加固技术没有得到足够高的重视
我国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方面远不如发达国家,一些发达国家将结构加固技术融入到建筑理念中去,贯穿于整个房屋建筑的设计思路中,形成了强系统性的房屋建筑。而我国在设计房屋建筑上思路过于单一死板,没有认识到房屋加固技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去考虑房屋建筑各方面的承载能力,在后期的检查工作中,如果承载能力达标就视为该房屋建筑合格。过于单一地设计思路,使设计者很容易忽略许多不利因素,致使很多房屋建筑结构不稳定、实用性能不高。
1.2 相关施工人员对结构耐久性关注较低
在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人为与自然因素很容易对房屋建筑造成破坏,并且建筑物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老化,自身和外界对建筑物本体造成的破坏致使房屋建筑的质量日渐下降,最终变为破屋弃屋。导致房屋建筑破坏的因素绝大部分是结构因素,结构是整个建筑的骨架,一旦遭到破坏则会使整个建筑受到毁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建筑物稳定性与结构无关,并没有对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加以关注。
1.3 抗震结构设计不合理
近几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设计房屋建筑时要加强其抗震能力。据有关资料表明,地震灾害发生后,尤属房屋建筑受到的破坏较大。在设计施工中,为了避免这问题,就要求我们加强房屋建筑抗震结构建设。但就我国目前来说,房屋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于简单,致使我国很多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不强,必然会使房屋建筑在地震时出现严重的破坏。
2 房屋结构加固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建筑行业当中,相关人员普遍重视房屋建筑的工程进度以及质量,很少人会注重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但在房屋建筑的日常使用中,结构加固技术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如果结构构件不稳定,那么必然会造成整体建筑的不稳定,只有加强建筑结构的保护以及维修,才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但建筑事故却频繁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建筑结构加固技术不到位,加上房屋建筑的自然老化,很容易е陆ㄖ物被破坏。施工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应用房屋结构加固技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使用长久性,整体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
3 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3.1 截面加固法在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应用
增加截面加固方法与传统房屋建筑加固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施工手法简单、受力稳定以及成本造价低等。近些年来,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增加截面加固方法被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就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及承载能力,增加结构构筑物截面的面积,来提高房屋建筑的承载能力。在具体工程中,施工人员运用截面加固方法时,要事先对施工项目进行了解,明确构件的承载能力,例如混凝土结构板、梁等,有利于对具体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3.2 支点增设加固法在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增加支点数量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构件的荷载以及承重跨度,同时还能使建筑物力分布均匀,从而实现整体房屋建筑承载力以及结构加固程度的提高。支点的增设位置通常选在梁与板的中间位置上,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承重梁受力均匀,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对空间范围要求较为苛刻,所以在运用增设支点这种加固方法时,要分析建筑物本身性质以及特殊的使用功能,不要因为支点的增设造成了建筑的实际使用空间不足的情况。
3.3 预应力加固法在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应用
预应力加固法的作用位置主要是在水平拉杆上,使得混凝土中的易弯构件得到加固。在受到外界作用力时,水平拉杆将会产生一个轴向拉力,然后会通过杆端的锚固偏心作用,使该力传递到受弯组件上,使得其中受弯组件的抗弯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力有传导作用,致使水平拉杆受到的压力将会传递到建筑构件上,这样如果建筑物发生了裂缝,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扩散速度,促进了房屋建筑结构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这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方法相对简单,并且施工成本也较低,但是在施工技术专业度上要求比较高。
3.4 外包钢加固法在加固房屋建筑结构的应用
简而言之,这种加固方法就是将需要加固的建筑构件用型钢进行包裹,既能两角加固又能四角加固,这样做就可以提高建筑构件的稳定性。目前我国应用这种加固方法分为两种,即干式和湿式。该建筑方法不会是建筑截面积增加,操作简单易上手,能够有效地提高房屋建筑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中的结构加固技术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使用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仅仅要求该建筑企业有结构加固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也要求极强的专业能力可操作,并且在施工后期也要有科学地检测技术对其进行综合检测,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方案和运用相应的加固技术。全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地提高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水平,进而提高我国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8
房屋建设设计中涉及到的节能环保方面需要我们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这个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方面的建设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环境破坏现象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超过了经济的发展速度,这就给社会资源的利用造成了很大损失。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国家也应该根据当前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定出科学的环保方案,节约资源和能源。我们应该把房屋建筑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方案,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能够深入了解,对各种节能环保措施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施工设计。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实现房屋建设的节能环保设计。此外,我们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节能环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
2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存在的问题
2.1建筑节能环保发展落后
房屋建筑节能环保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过这些年的理论发展和大量的实践应用,使得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整个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受到了很大制约。而且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中对节能环保理念的认识和重视还不是很高,使得该项工作很难推进,不利于节能降耗。
2.2忽略了协调发展
虽然当前我国有部分房屋建筑设计中应用了节能环保设计,但是一般都只是流于形式,也就是很重视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节能环保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施工现场的环境、地质等因素。科学的实行节能环保措施,就必须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协调发展。
2.3缺乏节能环保深度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房屋建筑设计的环保理念也得到了更充分的理解和体现。不过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影响房屋节能环保的各项因素,只是片面的针对某种或者某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说明了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理念深度还不够,只是浮于表面,这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从一定深度去规划建筑节能设计,使其全面发展。
3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应用
3.1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在房屋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房屋建筑的质量,是房屋建筑节能环保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保证建筑材料的健康、节能、环保和高效,应用科学的建筑技术,才能实现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在房屋建筑中应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照明设备,可以节约资源,提高照明度,实现房屋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和效果。结合新的建筑能源和材料,根据实际的房屋建筑情况,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是进行房屋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的有效途径。
3.2全面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
房屋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房屋建筑各个方面的影响,从建筑材料和建筑使用这两方面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在建筑材料方面,可以应用倒置式隔热保温屋面、保温砂浆和外墙保温涂料等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温性能,改善房屋建筑材料的能源消耗,实现建造过程的节能环保。在房屋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清洁能源,在发挥同样的照明和通风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房屋建筑使用的节能环保要求。
3.3提高太阳能的使用
太阳能是目前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可以利用太阳能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处于零散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太阳能的利用率,影响了房屋建筑的整体美观。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保证太阳能装置的合理设计,提前考虑好太阳能安装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实现房屋建筑的美观与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相结合,更有助于节能环保观念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4实现建筑绿化
房屋建筑的绿化,提高了房屋建筑的使用质量,提供了更加环保、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绿化环境,可以减少房屋建筑的噪音污染,调节房屋建筑中的温度和湿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的舒适度。例如,在房屋建筑周围种植一些树木,在夏季的时候,浓郁的树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减弱噪音污染,调节生态环境,实现了房屋建筑的节能环保效果。因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的内外空间、地面和立体空间等特点,将建筑环境的绿化方案融入到整体的设计当中,衬托建筑的优美环境,提升建筑的生态和人文价值。
4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数量比较大,人均占有资源量却比较少。随着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也逐年增加。在房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能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还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斩落。通过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水平,能够有效地改善建筑环境,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
5结束语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9
关键字:砖混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abstract: the multi-storey brick masonry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of building a building structure; it has a selection of convenient, simple construction,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low cost. shock resistanc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 housing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ulti-storey brick and concrete housing structure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the seismic design process.key words: brick masonry structure; earthquak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3 .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砖混房屋结构是目前我国多层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形式,据统计,我国民用住宅建筑中大量采用这种形式。砖混结构是指采用砖(包括普通砖、多孔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和混合砂浆砌筑而成的建筑结构。多层砖混房屋的建筑材料及连接方式是决定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汶川地震是我国近年来破坏性最强的地震灾害,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学校大都是砖混结构,砌体结构材料的整体性差是导致校舍坍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房屋的抗震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考虑建筑的整体性、抗剪能力以及结构的延性。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从建筑结构设计角度出发,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砌体房屋的层数及总高度
实践证明,砌体房屋的层数与它的地震程度成正比关系,即房屋的总高度越高,那么发生地震时,它的破坏性也越大。因此,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适当控制建筑的高度设计。我国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层数应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见表7.1.2:
建筑房屋底部的倾覆力随层数及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倾覆力矩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底部墙体产生过大的压力或剪切力而被破坏。因此,减少房屋层数是改善其抗震性设计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合理布置建筑平面和立面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设计是房屋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抗震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建筑平面规则、立面简洁的原则,使得结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一致。如果房屋的平面和立面设计不规则,那么建筑的结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一旦发生地震,由于地震产生的扭转效应,这样会加大地震的破坏力度。结构设计时,对于体型不规则的房屋,我们要注意偏离结构刚心远端墙段的抗震验算。房屋平面布置时轮廓凹凸尺寸及楼板局部开洞口均不应过大,具体规范有要求,另外设计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降低房屋的重心,不采用错落的立面。虽然按照人们的习惯,建设设计的造型应该力求新颖,但是考虑到抗震设计要求,通常建筑设计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对于体型复杂,平面又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我们通常将建筑布局分割成几个相对规则的小单元,然后在适当的部位设置防震缝。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师应尽可能的兼顾建筑造型,使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尽可能设计得比较规则、简洁,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
三、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
纵、横墙体是多层砖混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合理布置纵、墙体能有效提高房屋抗震性能。多层砖混房屋的纵、横墙体布置应力求均匀,使得纵横墙共同承担房屋荷载 。我们看到在农村地区的许多多层砖混房屋采用纵墙或横墙承重,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这样的房屋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大大降低低。墙体布置时,我们应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混合承重,这样一来限制了纵、横墙的侧向变形,增强房屋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对抗弯、抗剪都非常有利。我们通常采用纵墙贯通的平面布置方式,某些特殊情况下,纵墙不能贯通布置时,我们可以采用在纵、横墙交接的地方适当增设构造配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每隔一定高度放置水平拉结构筋。另外应注意房屋纵横墙上不宜开设大洞口。
四、增强砌体房屋的刚度及整体性
前面已经提到增强房屋整体性和空间刚度能够改善房屋抗震性能,多层砖混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设计主要是加强空间刚度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楼板要有较大的水平刚度,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能够大大增加房屋水平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震构件,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而且可以消除滑移、散落等问题。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设计后,不仅房屋的整体性和刚度得到很大加强,而且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因为砌体结构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这种情况下,层间变形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较强的楼板及屋盖还是良好的荷载传递的良好构件,当上下墙体不对齐时,现浇楼板及屋盖能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总之,现浇楼板及屋盖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震构件,而且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配置些构造钢筋,能够提高房屋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房屋抗震能力。
五、适当位置布置房屋圈梁和构造柱
圈梁的布置是多层混转房屋抗震设计中一种有效的抗震措施。在多层砖混房屋中设置水平圈梁,可增加内外墙的连接,从而提高房屋的整体性。设置圈梁以后,可以使楼盖与纵、横墙构成整体的箱形结构,这样可以增加预制板的稳定性,防止预制板的散落,使砖墙出平面倒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以充分发挥各片墙体的抗震能力。设计的时候,圈梁一般作为边缘构件,它对装配式楼、屋盖在水平面内有约束作用,可以提高楼盖、屋面的水平刚度。圈梁和构造柱一起可以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另外圈梁的设计还可以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造成的地表裂缝的影响。
五、增加墙体面积与提高砂浆强度
震害调查表明,墙体面积越大,砂浆强度等级越高,多层砖混房屋的抗震能力就越强,因此,提高墙体面积和砂浆强度能够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实验证明,若是6层砖混房屋,上面几层的地震作用较小,底下一层、二层的地震影响比较大,抗震计算不满足要求,如果改变墙体的承载面积,如将部分的240mm宽的承重墙改为360mm,提高砂浆的强度等级,如将砂浆等级从m5体高到m10,则能够使抗震满足要求。同样的,高层建筑也可以通过增加底部墙体面积和提高砂浆强度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七、墙段内设置水平钢筋
在抗震演算过程中,多层砖混房屋的底层往往不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因此,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底部的抗震能力。
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抗震力不够的承重墙内配置水平钢筋,使得地震力由砌体和水平筋共同承担。而且在墙内设置水平筋可以减少墙体的脆性,增加延性,从而提高抗震能力。实验表明,水平钢筋宜采用hpb235、hrb335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07%,也不宜大于0.17%,间距不应大于400mm;钢筋锚固长度不宜小于180mm。
八.其他措施
以上内容是多层砖混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总体时应该注意的总体方向,下面再介绍一些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例如,控制房屋的高宽比;多层砖混房屋的楼梯间应设置在每个单元中部,不能靠近山墙处,对于突出屋顶的楼梯间设计,构造柱应延伸到顶部与顶部圈梁连接。如果需要设置电梯,电梯对楼板有较大的削弱作用,布置时应尽量避开端角和凹角。如果是纯框架结构,那么电梯井不应采用钢筋混凝土井筒。房屋的局部尺寸应满足抗震规范的限值要求。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不能错层,即不能将层高不同的两部分结合在一座建筑中,这样抗震效果很差。我们应采用防震缝分开为两座单独的建筑,主楼和裙楼的关系要鲜明的表达出来,而且要联合得牢固。
总之,地震是破坏程度极大的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要吸取汶川地震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房屋的抗震性。本文从八个方面,对多层砖混房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g 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刘纪陆;;基础隔震结构的精确求解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3]李扬;李自力;;铅芯橡胶支座参数对隔震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李慧;魏彪;杜永峰;李永祥;;框支剪力墙的阻尼器耗能减震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篇10
【关键字】房屋结构;设计;建筑结构;优化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均需要依据工程实际及周边环境,合理进行布局设计,安排具体施工办法,通过合理施工控制与竣工验收实现工程质量及功能。一般而言,质量良好,性能完善的房屋建筑,属于建筑设计人员将建筑功能价值与建筑美学价值的整合与统一成果。房屋结构设计,以实现房屋建筑结构功能、美观及应用价值为目标。采取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是在房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实现房屋现实需求。本文结合某工程实际,探究建筑机构设计优化重要性及其具体办法。
一、工程概况
本建筑工程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属于商业住宅建筑,其建筑面积为32680o,地上设计32层,地下设计2层,建筑主体商业部分层高设计为4.9m,住宅部分层高设计为3.0m,建筑总高度为98m。该工程建筑基础持力层属于稍密卵石层,设计为平板式桩筏基础,建筑结构体系应用剪力墙结构。为确保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提出应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对该建筑工程进行设计优化,以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及功能,实现其整体效益。
二、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所依托的理论基础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其行为本身属于技术含量高,专业性突出的活动。设计工作人员在执行房屋结构设计任务时,需要综合考虑房屋建筑地质水文、周边环境、建筑功能需求及其各项性能指标,包括建筑工程的功能指标、美学价值指标。功能指标,即建筑工程作为人们生活办公的场所,其应具备的基础性应用功能,建筑审美指标,指的是建筑结构外形表现,给人一种结构协调,外观美感的视觉享受。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房屋性质所要求的基础性能,考虑其结构搭配与外观表现。在这种房屋结构设计理念下,要求设计工作人员,从多种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通过方案优化,完成房屋结构设计综合目标。换一种角度而言,通过科学化方法进行表述,则为:结合数学知识与相关建筑学知识,在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出与整体设计目标相符,最适宜的设计方案。
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指的是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设计理念更新,选择应用具备先进性与科学性的设计筛选方案,优选出各方面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设计方法。建筑工程其内部结构错综复杂,所涉及的系统较多,为实现建筑工程结构完美协调,发挥最佳功能优势,需要重视并应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一般而言,建筑结构优化,主要以房屋顶部、房屋、房屋细节结构设计优化为中心,依据实际需求,合理优化布局,在优化结构过程中,实现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建筑设计要求,房屋平面结构表现应平整,尽量降低平面建造质量与房屋刚性结构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彰显出建筑工程对称美感,确保在出现较大水平作用力状况下,建筑结构不会出现扭曲及不安全状况。在确保房屋建筑基础功能前提下,需要采取竖直贯通方式的承重结构,以提高建筑工程承受竖直作用力的承受能力。依据渐变规律,进行房屋竖向刚性程度指标设计,防止出现刚性结构角度突变。
三、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现实意义分析
在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综合应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式,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现实应用功能、外观美感与整体经济效益,通过结构设计优化,还可以实现建筑成本节约,加强建筑生态环境保护,简而言之,采取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有助于实现房屋建筑整体效益。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建筑商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施工中,要求确保建筑工程基础应用能力的基础性,最大限度降低房屋建筑设计成本,降低施工成本,从而降低建筑投资。确保房屋建筑结构合理稳定,满足用户不同层次需求,是实现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的基础性保障。
社会实践证明,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方式相比,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优化,能够降低房屋30%左右的成本,且通过结构优化,可以更好实现建筑工程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更好协调建筑单元,发挥建筑功能优势;通过创新设计,在保证建筑安全性基础上,实现更高标准,通过结构优化,实现最佳效益。
四、基于工程实例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该建筑工程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属于商业与住宅建筑,为实现更好效果,决定对该建筑工程进行结构设计优化,其结构设计优化具体策略如下:
(一)结构模型设计
房屋建筑整体设计优化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变量的选择与确定、确定函数与条件衡量。其中,变量的选择与确定,指的是对设计方案存在着重要影响因素的参数值,作为变量为设计人员所选择应用。如该建筑工程的目标参数主要包括建筑价格参数,预期损失参数,工程控制参数、房屋结构可靠性参数等。在房屋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选择变化幅度较小的参数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会降低建筑结构设计难度系数。在结构设计众多相似函数中,需要选择出与房屋横截面尺寸及钢筋尺寸面积函数最适应函数,选择该函数并分析函数性质,通过函数优化,降低房屋建筑成本。条件衡量,重点表现为房屋结构设计约束指标,具体而言为建筑房屋尺寸、架构刚性、受力限度、结构确定性、变形限度、组建规格等。在进行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设计人员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明确工程约束性条件,确保该工程条件满足相关要求,实现设计结果最优化。
(二)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房屋结构设计中会应用到较多计算程序,而建筑结构优化的过程,则属于建筑工程复杂变量、约束性条件及其他设计条件的计算过程。在进行数据验算过程中,多将约束性条件进行转变,设置为不附带约束条件问题,从而确保计算精度,减少计算时间。如该工程筏基础优化数学模型为:
min a=f(xai,yaj)
s、t,p≤f
pmax≤1.2f
其中,xai与yaj代表自变量,p代表基础底面平均压力设计值,f代表地基承载力设计值,采取渐进搜索法进行模型求解,实现结构优化。
(三)选择应用最优程序
在房屋结构模型设计后,科学选择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程序最优化处理。最优设计程序,需要表现出功能完善,运转高效,其程序多是由多个分程序相组合构成的综合程序,从而发挥作用。
(四)分析统计数据,确定最佳方案
在完成数据计算后,设计人员需要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并获取不同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之间存在的异同,通过综合分析与综合衡量,最终确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最佳方案。在统计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多层思考,综合考虑细节,科学处理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为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出对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结合工程实例,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出发,探究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证明,通过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研究其结构设计优化具体策略,通过结构模型设计、合理选择计算方法、选择应用最优程序、分析统计数据确定最佳方案,实现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实现建筑工程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尹英华.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2]闫新红,王雄飞.浅谈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计优化[j].房地产导刊,2014,(2):44-44.
- 上一篇:课程设计任务
- 下一篇:
房屋建筑平面设计
2023-10-07 18:08:27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2022-09-19 10:49:56
2022-09-16 11:29:23
2022-09-15 11:31:58
2022-07-11 16:19:59
2022-07-06 08:27:52
2022-06-10 14:45:47
精品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